APP下载

谈宋诗的地位与流播*

2010-03-21

外语与翻译 2010年1期
关键词:宋诗宋词唐诗

郑 川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中文系,山西浑源 037400)

谈宋诗的地位与流播*

郑 川

(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中文系,山西浑源 037400)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宋词以词体之冠独领风骚,宋诗则以其题材之广、说理透彻足可与唐诗相抗衡。本文探讨了长期以来宋诗被轻视的原因,比较了宋诗与宋词、宋诗与唐诗的异同,指出了宋诗在古代文学史中应占的重要地位。

宋诗;状况;比较;地位

一、宋代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成熟与发育定型的时期,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邓广铭先生也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作为宋代文化组成部分的宋代文学,同样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总体成就与唐代文学相比毫不逊色。宋代的许多文学大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等人,同时也是文化巨人,这更是宋代文坛迥异于其他朝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宋代文学的研究,较之唐代文学研究来说是很不够的,宋代文学研究总体成果和总体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宋代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即使从宋代文学研究的自身格局来说,也存在着一些失衡和空白之处,重宋词而轻宋诗就是突出的一点。的确,从文学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从中国文学诸文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宋词无疑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具有宋诗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但从文学成就而言,能跟唐诗比拼抗衡的只能是宋诗而不是宋词。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说:“宋词以我国词体文学之冠的资格,凭借这一文体的全部创造性与开拓性,为宋代文学争得与前代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若认为宋词的成就超过同时代的宋诗、宋文,则就不很确当。”(《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宋诗和宋词的比较

词本艳科。自从晚唐温庭筠一试身手,成了词体的定型者之后,词就是以女人味、女性美为审美趣味,题材内容多写女性的情感生活,情感基调也是女性化的柔软感伤,语言风格是女性化的香艳绮丽。到了11世纪初年,福建才子柳永来到汴京,更是把这种情调发扬光大,直至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的盛况。但时人对词的称呼,却是以“诗余”、“郑声(淫声)”、“新声”、“小词”谓之,这四种称谓都流露出对词的轻视,说明在宋代时的人们心目中,词的地位是不高的。这正如清人查礼所说:“宋人有词,宋人自小之。”(《铜鼓书堂词话》)宋词到了苏轼时代,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由过去只写女性化的私情柔情,用来写男子汉的豪情壮情,把只合十七八岁女孩儿演唱的柔情轻调,改造成能让关西大汉演唱的高调雄歌。从此,词体的文学地位逐渐得到认同。写词,不再是一种仅供娱乐休闲的游戏,而变成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创作。到了南宋的英雄辛弃疾,则更进一步开拓了词的艺术世界,提升了词的思想含量和文学品味,于是才有了宋词的辉煌。到现在为止,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收集的宋词作品是最全的,共收词2万余首、1400多家。

而宋诗则大不一样了。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成就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北宋初期,标榜宗尚李商隐的“西昆体”风行一时。经过柳开、王禹偁等人的不懈斗争,“西昆体”趋于衰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进一步提倡诗体革新,要求诗歌“叙人情、状物态”,反对西昆诗人属辞浮靡。他们及稍后的王安石等,都写了不少清丽平淡的诗篇。此后,出现了苏轼这样的杰出大家。苏诗受韩愈影响,格局恢宏,意象阔大,诗情自由奔放,比喻层出不穷,代表作有《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等。苏轼之后最有影响的诗人是黄庭坚。他提倡“无一字无来处”,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提倡创制拗律等。黄庭坚的作诗主张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风靡一时,形成了江西诗派。从苏轼到黄庭坚,宋诗逐渐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南宋前期,尽管江西诗派的影响弥漫一时,但面对神州陆沉、山河破碎的现实,不少诗人如陈与义、曾几等都在诗中表达伤时念乱的心情。而陆游更以激昂悲壮的诗篇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代表作有《金错刀行》、《书愤》、《夜泊水村》等。同时的杰出诗人还有杨万里和范成大。杨万里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多,他“不听陈言只听天”,走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因而形成了独特风格,称为“杨诚斋体”。范成大最有价值的作品是他使金时所作的72首绝句,集中反映了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他的田园诗也很有成就,代表作有《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等,描写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南宋后期爱国的激情呼声渐趋微弱,代之而起的是“四灵”诗派、江湖诗人。他们大多寄情山水,流连诗酒,逃避现实。其中唯有刘克庄尚能继承陆游的爱国精神,写了一些反映时代的诗篇。直到南宋亡国前后,诗坛上才重新响起哀痛之声。这时期的诗人有文天祥、汪元量、谢翱、郑思肖等。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千古传诵。

三、宋诗和唐诗的比较

可以说,宋代文人对诗歌的热情比唐人还要高涨。写诗,在当时是人们日常交往的主要媒介,就像当今人们有事没事都要发短信问候联系一样普遍频繁。文人们见面时要写诗,分别时要写诗,孤独时要写诗抒发苦闷,开心时要写诗传达快乐。写诗,是当时文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文人文化身份的标志。正因为如此,宋代写诗的人,比唐代要多得多。唐代有诗歌传世的作者仅三千三百多人,而宋代有诗传存下来的作者多达八千九百人;唐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五万多首,而传存下来的宋诗多达二十余万首。虽然,我们不能说宋人的诗歌数量超过唐人,宋诗的质量和成就也超过唐人,但至少可以说,宋人对诗歌的热情和喜爱一点也不亚于唐人,宋诗在社会上流行普及的程度不让于唐诗。

而且,宋代诗坛也有许多巨匠大家可与唐代媲美。唐有“李杜”,宋有“苏黄”。李白是诗仙,苏轼号称坡仙;杜甫是中国诗坛上的诗圣,黄庭坚是影响一代的江西诗派的领袖(黄跟杜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唐有王维,宋有王安石;唐有白居易,宋有陆游;唐有李商隐和杜牧,宋有范成大和杨万里;唐有“初唐四杰”,宋有“苏门四学士”。就文学创作而言,唐人多是单项选手,宋人大都是多项全能。唐代的李白、杜甫虽然是写诗的顶尖级高手,但写起文章却不见得特别高明。而宋代的苏轼、黄庭坚,不仅写诗是一流的,写词也是高手,写文章也是超级棒,连写字儿也堪称书法大家。唐代诗文兼擅的只有韩愈、柳宗元等人,而宋代,差不多个个都是多面手,能诗、能词又能文。所以,宋人才能创立一座与唐诗相提并论的宋诗高峰。

关于唐诗、宋诗的优劣和区别,今人钱钟书、缪钺先生的论述最为公允。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中指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其《宋诗选注·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进一步指出:“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得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缪钺先生认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这是对唐诗、宋诗风格的最准确、形象的评述。

然而自宋起,就有关于唐诗、宋诗的优劣之争。欧阳修的《梅圣俞墓志铭》将梅尧臣诗与唐人之作相比较,称赞梅尧臣诗“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已启唐诗、宋诗优劣之争端。而南宋的张戒则认为:“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曹植),成于李(白)、杜(甫),而坏于苏(轼)、黄(庭坚)。……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苏、黄之习气净尽,始可以论唐人诗。”(《岁寒堂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更主张“以盛唐为法”,批评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风气。明代复古思潮盛行,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汉魏古诗及盛唐诗歌才是诗的正宗。因为宋诗言理不言情,背离了中国古代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传统,因此不予重视,这也是造成明清以来宋诗流播不广的主要原因。

其实宋诗的言理,正是其显著的特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等像这样的富含哲理、被人们千古传唱的名句,别的朝代有吗?

四、宋诗的编选和流传

正因为长期以来有唐诗、宋诗优劣之争,而且对唐诗的关注超过宋诗,因此长期以来有关宋诗的辑录、选注工作远逊于唐诗,民国之前不仅没有一部如《全唐诗》一般汇集一代诗歌的《全宋诗》,而且也没有一本像《唐诗三百首》一般风靡人口的宋诗选本。

(一)到现在为止,有影响的宋诗总集主要有:

1、《宋诗钞》,清康熙年间吴之振、吕留良等编选,共106卷,收诗12000余首,诗人100家(其中16家有目录而未刻出)。入选各家皆有小传,略述生平并简评诗作。在《全宋诗》出版之前,此书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代诗歌总集。有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2、《宋诗纪事》,清乾隆年间厉鹗辑,100卷,录诗人3812家,各系小传,以事存诗,以诗存人。诗人传记史料列于小传之后,诗歌史料附于该诗之后。无事可采之作者则选一首或数首诗为代表作,故本书亦兼有诗选性质。有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3、《全宋诗》,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编辑,傅璇琮等主编,从1991年开始,陆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以繁体字排印出版,共72册。收录宋代诗人近万家,收诗20余万首,均为《全唐诗》的五倍。被誉为近百年来最具规模、难度最大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

(二)稍有影响的宋诗选本主要有:

1、《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清乾隆年间张景星、姚培谦等编选,收诗619首,作家152人。选录面较广,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有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2、《宋诗精华录》,民国年间陈衍(1856-1937)编选。全书收诗690首,诗人129家。是1958年钱钟书选注的《宋诗选注》出版前最重要的一个宋诗选本。作者学识渊博,著述繁多,在经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该书是陈衍晚年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授时讲授宋诗的自编教材,如程千帆先生所说,是“老人对于宋诗之‘晚年定论’”(《读<宋诗精华录>》,《古诗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3、《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钱先生早年曾受前辈诗人陈衍的赏识、指导,对宋诗有一定的研究。1956年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准备出版一套“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丛书中有一本为《宋诗选注》。时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郑振铎便把这个任务交由钱钟书承担。当时,钱先生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钱先生接受任务后,首先确定诗歌取舍的严格标准,除了思想上的健康和先进性之外,还在艺术上提出“六不选”的原则:“即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不选;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意思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当时传颂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因为这类作品仿佛走了电的电池,读者的心灵好像电线,跟它们接触,却不能使它们发出旧时的光焰来。(《宋诗选注·序》),该本1958年9月第一版问世,选了81家诗,共计297首。以后历经再版和数次重印,是现在最权威的宋诗选本。

[1]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张明非.唐诗宋词专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010-01-08

郑川(1966-),男,山西应县人,讲师。

猜你喜欢

宋诗宋词唐诗
唐宋之别
宋诗五首(书法)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唐诗写柳之妙
品读宋词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