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图并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3-19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200010张洪斌

地理教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分布图图表分析

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200010) 张洪斌

浅析“多图并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200010) 张洪斌

“多图并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不同角度引用不同主题的图表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达到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它分析问题有思路、解决问题有信度,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了不少地理教师破解教学难点的“利剑”。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图并用”是否真正发挥了其作用,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就“多图并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之一:忽视“多图并用”

1.无“图”栽培——综合分析有气无力

随着二期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已经远远不满足于传授概念、解释定义,而是将很多的精力花费在探究原因、提高能力上来。例如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一课教学时,教学就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中西部地区工业比较落后”的结论,还要让学生思考和理解为何“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中西部地区工业比较落后”。这是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有效的情境”在这一节课是何种状态?笔者认为是“图”,可以引导学生选用“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公路、铁路、水路分布图”等地图进行综合分析,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效的情境”,促进了综合分析踏实而有效地开展。而一些教师为求“直接”、“便捷”、“快速”,没有为综合分析创设一个“图”的情境,而只是陈述、解释、发表观点,这使得综合分析显得有气无力,不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破解,学生也只是学得一知半解,这在某种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2.一“图”了之——综合分析被“例证”替代

不同主题的地图能解决的问题是有所侧重的,在综合分析某些问题时,它们往往需要“手拉手、肩并肩”。单张地图一般受自身主题的限制,解决问题的角度比较有限,然而,在我们破解很多教学重点和难点时,都需要从多角度去综合分析。这样一来,单张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很有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面对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为了节约课堂时间,避免解决问题时“节外生枝”,往往喜欢“一‘图’了之”。例如在分析我国钢铁基地分布原因时,部分教师只出示了一张铁矿分布图,就草草得出我国钢铁基地分布的原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用“例证”来替代综合分析,将“例证”和综合分析混为一谈。

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正确定位、科学把握

二期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方法为重点,借助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因此,用“单图”还是“多图”、“多图”用多少图和怎么用都应该是为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服务的,但是又要明白它们各自只是在某种情境下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对于它们的选择,要“因地制宜”,而不是任何情境下都值得推广的。

例如:在分析我国国内贸易东西部差异的原因时,“多图并用”就能让整个分析过程“有血有肉”,而在分析我国地形分布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自然地理相关地图积累有限,就不宜“多图并用”,“多图并用”反而会使重点不突出,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不佳。

2.关注多图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

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在综合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反映实际教学操作上,既要了解每张图的“个性”,更要把握每张图之间的“共性”。例如《国内贸易》一课,为分析我国商业中心分布的原因,教师选择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铁路分布图”、“中国电子工业分布图”等图,这些图有“人口密度”、“铁路”和“电子工业”的“个性”,同时它们也相互联系,都能以“个性”来说明我国商业中心分布在某个方面的原因,这就是“共性”。

二、问题之二:浮光掠影——“多图并用”不到位

现在,大多数地理教师已经关注到“多图并用”在综合分析方面的重要表现,而且正在广泛地使用它。但是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多图并用”并不到位,在选图和用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选图上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选图上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⑴“多图并用”该用哪些图不够明晰。在“多图并用”中,追求的是一种“合力”,该“合力”来自于多图中每一张图的贡献,那么需要哪些图来参与贡献呢?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此并没有充分的把握,以至出现两种不太理想的状态:其一,参与贡献的图太少,综合分析缺乏有力的立脚点;其二,参与并用的图太多、太杂,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精力和注意力,导致综合分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

⑵“多图并用”中的图与主题没有什么实际关联。在地理教学中,“多图并用”中任何一张图的选取都应遵循一个原则:与分析的主题有“现实关联”。“现实关联”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第一层指图与主题有知识上的关联,第二层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强调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如果图与主题在知识上结合很好,但学生因自身认知基础的局限而无法读懂该图,那么也不能称之为“现实关联”。例如:在初一分析地形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选用了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就不符合现实的关联,因为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提及等高线,教材中也没有出现,所以学生基本是读不懂等高线地形图的。但有的教师往往在这个环节太仓促,拿到图表就盲目使用,对所用图是否恰当没有多加考虑,其选图缺乏明显的“审核”。

针对选图上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如下解决策略:

⑴明确问题的涉及面,有计划地选图。在决定使用“多图并用”的方法来综合分析问题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审题”,看看问题涉及哪些方面,以至做到有计划地选图,并做好相关记录,例如:

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涉及哪些角度计划选用气候气温、降水图地形地形图我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河海水系分布图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分布图人口人口密度分布图

⑵把握所选图表,有目的地审图。得到选图计划之后,有目的地“审核”图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这种做法主要是保证所选图表能够发挥作用,可以为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审图也要做好相关记录,例如:

⑶结合实际,灵活择图。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取图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图表,或学生因没有认知基础而难以理解的图表,选择要慎重,即使选了,使用时必须做好相关的铺垫工作。其二,对原有图表可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修改和创作,使图表更能“传情达意”。例如《黄土高原地区》一课,在介绍水土流失时,如果选择的图中既有地形、河流分布,又有铁路、公路和矿产分布,就容易使学习者觉得图中信息量过大,获得有用信息比较困难,一般做法是除去图中铁路、公路和矿产的分布,让地形和河流的信息变得易读。其三,图表的形式可以多样,徒手板图、电子地图、挂图等,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被灵活选用。

2.用图上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用图上,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⑴一讲到底——学生在“多图并用”中缺乏探究。在二期课程改革的今天,地理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不再是观众,而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但一些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多图并用”进行综合分析时,往往把读图、析图一手包揽,讲得很精彩,分析得也很透彻,却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多图并用”已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探究舞台。

⑵蜻蜓点水——教师在“多图并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在选图和析图的过程中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讲的很多,但不着边际;触及一点,但没有深入等,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有效地指导。有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泛泛而谈的困境,进而登堂入室,获得家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以教学进度、学生数量多等因素为由,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综合分析时没能深入,收效甚微。

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声音——缺乏百家争鸣的氛围。“多图并用”常会出现不同学生不同看法的情况,这种情况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但有些教师为了使教学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往往会想办法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声音”,从而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上述用图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解决: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多图并用”综合分析问题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用哪些图来综合分析”,“图选好了又该如何去提取有用信息”等。例如在综合分析印度农业分布原因时,我们就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关地图,再根据所选地图进行自主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

⑵明确目标,强化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参与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希望自己能发表独到的见解,以得到个性的张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有效的指导。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想状态,实事求是地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课程标准在知识层面上的要求,防止学生“到处开枪,无一中靶”的现象。

⑶更新评价理念,践行过程性评价。在进行“多图并用”的综合分析时,出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声音”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评价机制造成的。教师要摆脱以结果定评价的思维,更新评价理念,践行过程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和价值观。例如《黄河》一课,学生能讲出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固然重要,但学生对“黄河泛滥造成危害”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对“改造黄河”的价值观,同样值得关注。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图并用”在综合分析问题时有其独到的贡献。教师们除了要精心考虑选图,充分地用图,还要在课后不断反思和总结,让“多图分析”在综合分析问题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分布图图表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中国癌症分布图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