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2009年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状况与分析
——基于四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2010-03-19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实验室011517张家辉

地理教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学位教科书选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实验室(011517) 张家辉

2003—2009年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状况与分析
——基于四所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教学论实验室(011517) 张家辉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它用简明、准确的语言,科学系统地阐明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要点和各项要求,它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地理教科书是地理教材的主体。[1]那么,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如何?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后续研究应侧重哪些方面?本文基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视角,尝试对如上问题进行回答,为今后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确定样本

通过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集到2003——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全日制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135篇,再通过万方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查得相同条件下硕士学位论文107篇,剔除重复,共获得138篇,其中选题为“地理教科书(地理教材)”的硕士学位论文有24篇,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2.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24篇地理教科书选题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深入分析,使用Excel建立“四校地理教科书选题硕士学位论文简库”,该简库字段信息包括:学位论文题目、作者、导师、授予学位单位、论文授予时间、主题内容、研究方法及其数量,随后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的总体研究状况分析

1.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在数量上的分布

(1)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

表1 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

由表1可知,2003——2009年间,四所高师院校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中,以研究地理教科书为主的论文有24篇,占总量的17.4%,这表明地理教科书研究是地理教育的重点研究领域。地理教科书选题的学位论文数量占学位论文总量的百分比为0%——27.3%,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其中,2005年无人研究地理教科书选题,2006年研究该选题的学位论文数最多。

(2)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数量的校别分析

表2 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数量的校别分析

表2显示出,单纯从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的数量上来看,华中师大最多;从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占各高校同专业论文总量的比例来看,首都师大最高。四所高校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力度不平衡,这与导师的研究领域、所承担的课题以及学生的研究兴趣等因素有关。

2.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

图1 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使用研究方法的数量

由图1可看出,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的学位论文使用了2—6种研究方法,有将近半数的论文使用了3种研究方法,这表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已成地理教科书研究的主要趋势。

表3 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

从表3得知,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分析法和统计法等。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以文献法、调查法为主,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以比较法、分析法、统计法为主。文献法使用的最多,这与地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分不开的。比较法的大量运用中,多数运用了横向比较,如“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区初中地理教材比较研究”;少数运用了纵向比较,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呈现方式变化比较研究”。也有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如“中美地理教材中概念表述的比较研究”。此外,还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相结合的研究,如“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认识区域部分)的比较研究”。在调查法的运用中,单纯使用访谈法的有1篇,单纯使用问卷法的有4篇,同时使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的有4篇,问卷法、访谈法和量表法并用的有2篇(这2篇均出自东北师大)。可见,问卷法使用的最多,其次是访谈法。

(二)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的具体分析

对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其研究划分为4个主题:编制研究、比较研究、系统结构分析和其它。需要指出的是,这几个主题内容可能并存在同一篇论文中。这是因为这些主题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如通过分析系统结构可以总结出地理教科书的特点,分析系统结构和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编制地理教科书提供参考建议,也可以对系统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等。本研究选取每篇学位论文中主要的主题内容。

1.对各个主题的整体分析

(1)各个主题的数量分布

表4 各个主题的数量分布

如表4所示,就数量分布来看,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有11篇,占总量的45.8%。这表明比较研究是地理教科书研究的热点。

(2)各个主题的校别分布

表5 各个主题的校别分布

由表5可知,就校别分布而言,华中师大在地理教科书的编制研究、比较研究和系统结构分析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华东师大和首都师大侧重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2.对各个主题的具体分析

(1)编制研究

地理教科书的编制质量深刻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和效果。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的24篇学位论文中,有6篇重点探讨了地理教科书的编制研究,主要涉及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编制的策略等方面。如汤标在其论文中确定了高中人文地理内容选择的原则,并结合实例,构建了新理念下高中人文地理教科书的选择策略。[2]高建军提出了优化地理教科书非智力结构的理论框架。[3]高燕基于新课程理念,研究了地理教科书编制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呈现课程内容的最优策略。

(2)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近期地理教科书研究的热点。在研究中可以从纵向、横向、整体、局部等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所研究的教材。[4]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的24篇学位论文中,有将近一半的论文关注了地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契合度、从不同方面对国内地理教科书(或其中某部分内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中外地理教科书比较等。如赵洁从框架和内容两方面对四套高中地理教科书与课程标准进行了逐一比较。[5]万国平从教科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四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契合度分析,并对这四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的结构、风格和表层系统深入地进行了比较研究。[6]张若皊分析了三版教科书中国区域地理部分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度,并从三大表层系统角度研究了这三版教科书的中国区域地理内容的呈现特点。

(3)系统结构分析

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是由地理课文系统、地理图像系统和地理作业(活动)系统三部分构成;地理教科书的深层系统,是指地理知识系统、智能系统和思想教育系统。[7]系统结构分析是地理教科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赫兴无结合调查,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中的课文系统,探讨了课文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具体策略。[8]彭晓风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中的图像系统,并提出应从图像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图像系统。

除此之外,在24篇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中,有些涉及到了表层系统的系列研究,如万国平的论文《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实验)比较研究》从对重难点突破情况、融合度、合理度对四种版本高中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案例提出了优化整合表层系统的策略:以图代文,据图设问,把握地理感性知识;过程探究,图文结合,认知地理理性知识;设置情景,图文结合,获取地理应用性知识。[9]另外,还有论文对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和深层系统都加以关注,如赵传兵在其论文《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版)的特点与问题研究》中,从表层系统和深层系统两大方面对中图版地理教科书进行了理性分析。[10]

(4)其它

地理教科书评价是地理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科书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但是,在24篇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中,专门研究地理教科书评价的仅有1篇,即刘学梅的《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研究》。这篇论文构建了中学地理新教科书评价模型,该模型由指导思想、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机制五部分组成。[11]此外,赵传兵分析了地理教科书评价的维度、标准和过程。[12]

特点分析是地理教科书研究中常见的、必要的部分。赵传兵通过问卷调查、听课和访谈,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中图版地理教科书的看法,并围绕双层系统研究了中图版地理教科书的特点。[13]

另外,杨克非从图像内容、图像区域尺度、图像形式和地图比例尺四个方面,对地理教学图册与地理教科书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

四、讨论

(一)重视对地理教科书的研究

四所高校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中,地理教科书选题论文共有24篇,约占总量的1/6,表明地理教科书研究比较受重视。原因在于,地理教科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反映,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资源。可以说,地理教科书研究是地理教育研究的常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24篇地理教科书选题论文的研究对象涉及了我国第十套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些硕士学位论文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来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们研究新课标地理教科书的热情。

(二)研究方法运用得当

经学习和研究这24篇学位论文,笔者发现研究生们能结合所做的研究使用适宜的、多样的研究方法。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分析法和统计法等。这与范印哲在《教材设计导论》中提出的教科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比较法)[14]和夏志芳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的地理教科书的主要研究方法(评论法、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法、文献法和比较法)[15]基本一致。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实验法可检验、修改和完善地理教科书,在地理教科书的推行之前和推广之中比较适合用该方法,但是,鉴于研究生的教育实习时间有限,因此在校期间不适合多使用实验法。另外,评论法多适宜做期刊论文,如《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科书评介》,而做学位论文不适合以评论法为主。

(三)各个主题的研究不平衡

四所高校地理教科书选题的24篇学位论文中,地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相对较热,编制研究和系统结构研究的关注度一般,评价研究过冷。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中,多有横向比较,少见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多有国内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少见跨地区、跨国家地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国内不同版本地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中,对高中地理教科书选修部分内容的专题比较研究关注不够。可见,各个主题及其内部各方面的研究均不平衡。因此,应加强对地理教科书的评价研究,尤其是重视学生对地理教科书的评价;多进行跨地区、跨国家地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如两岸四地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中英初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等;重视对高中地理教科书选修课程的比较研究。此外,仍需加强 地理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

(四)地理教科书研究领域亟待拓展

对地理教科书研究仅仅局限在如上方面是不够的,可采用如下不同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可进行“地理教科书质量研究”、“乡土地理教科书编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理论层次、应用层次和技术层次上,可开展“地理教科书设计和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初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适应性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地理教科书开发研究”;从本体出发和受其它学科影响的角度,可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影响研究”、“心理学在地理教科书编写中的应用研究”;从历史角度和专题角度,可开展“民国时期地理教科书研究”、“中美高中地理教科书中地理实验的比较研究”等。

综上所述,地理教科书研究是地理教育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地理教科书选题学位论文主要涉及编制研究、比较研究、系统结构分析和其他等主题,各个主题的研究并不平衡。后续研究须采用多种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以丰富地理教科书研究。

[1] 王民.地理课程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汤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材人文地理选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 高建军.学校地理教材非智力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7][15] 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 赵洁.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1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9] 万国平.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实验)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8] 赫兴无.中学地理教材课文系统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10][12][13] 赵传兵.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版)的特点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 刘学梅.中学地理新教材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4] 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位教科书选题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