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

2010-03-16葛洪莽

文教资料 2010年34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习作教学农村

葛洪莽

摘 要: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农村教师要善于开发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架起连接的桥梁。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实践,从描田园风光美,绘家乡风景名胜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叙崇敬之情;看家乡今昔变化,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之浓,感受乡俗之趣等几面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阐发了见解。

关键词: 农村 乡土资源 习作教学

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动场所少,交往不多,这导致农村的孩子视野狭窄、思维闭塞、孤陋寡闻……农村教师感叹习作教学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的作文常常因为缺乏素材而“虚构情节”,甚至直接参照作文选……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帮助学生挖掘习作资源,走出习作难的怪圈,就显得非常重要。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素材、灵感就在我们身边。《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农村的乡土资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乡土资源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原汁原味、新颖丰富而深深吸引着学生的视线,其中的有些内容甚至一生也会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乡土素材以其厚实的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两年通过教学实践,我带领学生打开乡土资源的资料库,架起了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引来汩汩“清泉”,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习作的潜能被再一次激发。

一、描田园风光美,绘家乡风景名胜图

在农村,虽然没有环境幽雅的小区,没有独具匠心、景色迷人的公园,也没有高楼大厦,更没有举行航模、机器人大赛等科技实践活动的青少年宫,却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教师要努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像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游芳草地,去赏荷花池,去唱秋收歌,去吟白雪诗……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促成其“情动而辞发”。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多好素材。

1.描田园风光美。

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满塘荷叶、成片的葡萄园、西瓜地……各具风韵。春天播种图,夏秋丰收图,冬日雪景图……随着时节的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古代诗人的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引导学生学习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心中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绘家乡风景名胜图。

“谁不说俺家乡美”,家乡的山山水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值得欣赏和引以为豪的。六合有堪称“江北第一景”、“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金牛湖风景区,景区内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姿态万千、色彩缤纷。大量的野兔、野鸡、白鹭等野生动物栖息景区、安营扎寨、繁衍子孙,自成天趣,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工喂养的孔雀、天鹅等珍稀鸟类逗人喜爱。在这里山、水、禽同生共存,构成一幅奇特的大自然谐趣图。还有石柱林、大泉水库度假区……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风景名胜,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接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习作中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这是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叙崇敬之情

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与艰苦朴素、不屈不挠、一心为人民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笔宝贵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斗志昂扬、宁死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又是德育的好教材。我们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观羊山头战斗纪念碑,到桂子山烈士陵园去扫幕,踏寻烈士的足迹,聆听先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组织学生开展以“追寻烈士足迹”、“听羊山头的枪声”、“我心中的民族英雄”……为主题的大讨论,学生语言慷慨激昂,话语中充满了感情,讨论异常激烈,再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在习作的过程中即升华了感情,净化了心灵。

三、看家乡今昔变化,抒振奋之情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有时会产生自卑感,总以为家乡贫穷、落后。怎样转变孩子的思想、激发他们热爱农村的感情、树立建设农村的理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养殖基地、葡萄园、西瓜地,还有地方的特色经济,如程桥的南京服装工业园、新建的小城镇街道、市民休闲锻炼广场……并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差异中感受家乡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巨变”,同学们有的从家用电器的变化说起,有的从门前的柏油马路谈起,有的从雄伟壮观的高速立交说起,有的从自己的穿衣吃饭的变化说开……大家此时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颗颗童心伴随着家乡的巨变飞向了未来……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激励他们从小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树立长大后把家乡和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远大理想。

四、体验乡情之浓,感受乡俗之趣

1.体验乡情之浓。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有的人同住一幢楼一单元好几年都不认识。而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在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实这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的生动事例层出不穷,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素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夸夸我的好邻居》、《农忙时》、《王大爷过寿》……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2.感受乡俗之趣。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如今逢年过节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猪宰羊、捕鱼捞虾,走亲串友,喝上两盅,其乐无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灯节)等节日在农村别有一番风情,有农家特色。春节放鞭炮、拜年;元宵节吃元宵,晚上小伙伴拧着亲手做的小纸灯,真是乐在其中;端午节打粽叶、包粽子、吃粽子;中秋节家人围坐院内的小桌旁吃月饼,品尝亲手制作的茶叶,欣赏着一轮明月,孩子们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还联想到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这些都是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节日,让学生写些有风俗气息的文章,如:《清明扫墓记》、《我和妈妈打粽叶》、《做纸灯》、《放鞭炮》、《拜年》……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是那样充满童趣,读起来更是让人羡慕不已,还不时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因此可见,学生们在习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独特的乡俗之趣。

五、体验劳动的艰辛,学优秀品质

1.走进劳动实践。

“农活”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经常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提供机会,让学生身体力行,体验劳动的滋味,增长个人阅历。这不仅储备了习作的素材,而且健全了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勇于生活的性格,收到了教孩子们习作与做人的双重效果。如,有一位同学在《今天我做饭》的一篇习作中写道:今天爸爸、妈妈下地割稻子去了,我要学着妈妈的样子为他们做一顿饭,让他们在辛苦劳作之后,回到家里不用动手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淘米、烧水、煮饭、洗菜、切菜、做菜……爸爸妈妈回来了,咦,是什么香味?……虽然饭有点糊了,菜有点咸了,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吃的是那样香,仿佛是在品尝从未吃过的人间美味……试想,没有自己劳动所得来的深刻体验,哪有如此“饱满”的语言。

2.写劳动辛苦,学农民品质。

现在不少的农家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时,只言片语,写不实在,没有真情实感。

翻地、浇水、施肥、种菜、摘葡萄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我们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自体察劳动的辛苦。在农忙季节里,组织学生参观就近的农田,并让学生拜农民为师,亲自下田试一试。后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写道:“总以为麦子撒进田里,秧苗插进地里,是那样简单,以后不用管它,到收成时用机器去收割就成,通过亲身体验,才知道种田人需要付出那么多心血。那些粮食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以后不能再浪费粮食了。”学生们真正领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3.写家乡特产,赞农民智慧。

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四年级《槐乡五月》一文学完以后,学生对槐乡充满了向往之情,他们告诉我,那里的槐花好美,自己要是槐乡的孩子有多好。有句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边有太多可以赞美的事物,只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老师的细心引导与点拨往往能激起学生习作的热情。我对学生说:“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物产,如果你们能把它写得像书上那么美,那别人也肯定希望到我们的家乡来看看!如外表不好看却很有用的花生,味道鲜美的龙池大鲫鱼,口感纯正、品质高的雨花茶,具有保健功效的“活珠子”,六合牛脯,大圣水芹,程桥盐水鸭……引导学生观察,然后选择一种从色、香、味、形、价值等方面加以介绍,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拓展了习作空间,寻找到了习作的素材,同时又赞美了家乡的特产,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敬佩之情寓于笔端,文章读来情真意切。

当然,农村学生的习作素材远不止这些,乡土资源十分丰富,只要我们“放飞”学生,授之以渔,孩子们的习作素材会“厚积”起来,习作能力会得到提高,习作的潜能也会被充分激发。让我们携手共进,一同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9,(325).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第1版).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习作教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