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市1996~2009年HIV监测结果分析

2010-03-08冯伟明严宇斌刘燕曾健君

当代医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阳性者惠州市感染者

冯伟明 严宇斌 刘燕 曾健君

惠州市自1996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9年底全市已发现并报告HIV感染者461例,其中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71例,发病死亡50例。为掌握我市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6~2009年全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劳教人员、吸毒人员、义务献血员、性病门诊就诊者、公务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临床可疑及住院或术前检查患者,待产孕妇,自愿检测者等。

1.2 方法 采集监测对象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初筛试剂使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品牌为北京万泰,厦门新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初筛阳性的血清标本上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确认方法为免疫蛋白印迹法(WB)。试剂品牌为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断结果。

1.3 资料来源 惠州市历年常规监测资料,以及所管辖HIV初筛实验室检测统计资料,全市吸毒哨点监测资料,HIV感染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时间分布 惠州市自1996年开始在AIDS重点人群中开展HIV检测到2009年共检测血清样本489632份检出HIV抗体阳性461例,阳性率为0.0941%,其中AIDS71例,发病死亡50例。1996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为市外流动人口,1996~2003年每年发现病例数均在10例以下,以吸毒人员为主,其中1999年未发现有病例。2004~2009年每年新发现病例30例以上并且每年的病例数都在递增,特别2008年为108例、2009年为117例,占历年发现HIV总数48.81%。各年检测艾滋病抗体阳性数见图1。

图1 惠州市艾滋病疫情时间分布

2.1.2 地区分布 461例HIV涉及惠州市三县两区,其中惠城区比例最高为193例,占总数的41.87%,其次为博罗县122例,占总数的26.46%;惠阳区73例,占总数的13.67%;惠东县49例,占总数的10.63%;最少的为龙门县14例,占总数的5.21%。

2.1.3 人群分布 检出461例HIV抗体阳性者中,监管场所吸(戒)毒者325例,占70.5%,住院患者或临床可疑患者65例,占14.4%,在无偿献血人员中发现15例,占3.25%,其余为12.15%,分别为性病门诊就诊19例,无关联或自愿检测20例,阳性者配偶或家属5例,孕产妇9例,其他健康体检5例。男性393例,占85.25%;女性68例,占14.75%,男女之比为5.78∶1,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5日龄,大多数感染者为20~5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占52.5%。本市户籍44例,占9.54%;265例为省内流人员,占57.4%,103例为省外流人员,49例资料不详占10.63%。

2.2 感染途径 461例HIV抗体阳性者中299例有静吸毒史,占64.86%;性传播感染有113例,占24.5%;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19例,占4.12%;母婴传播10例,占2.17%,有20例感染原因不详。

3 讨论

惠州市于1996年出现首例HIV感染个案,为市外流动人口。2000年报告首例本地户籍HIV感染者。2005年起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每年均有检出HIV抗体阳性,2007年首次在孕妇待产中检出HIV感染者,同年发现母婴传播。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发现HIV抗体阳性者461例,其中艾滋病患者71例,发病死亡50例。通过对1996~2009年惠州市AIDS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61例HIV抗体阳性者中,64.86%通过静脉吸毒感染,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比例(90%左右)[1]。大多数感染者为20~5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但女性感染者有上升趋势,以农民和个体户居多。病例主要分布在县城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近两年在住院患者或临床可疑患者中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数量明显增加,2008~2009年检出的阳性数占历年发现总数的41.78%(94/225),提示将HIV抗体检测纳入临床常规检查是及早发现HIV感染者的重要途径之一。多次在无偿献血人员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这提示应当加强献血人员筛查和血源监测工作不容忽视。义务献血者来自社会各界层,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必须加强血液管理和安全性筛查工作,同时做好社会AIDS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做到高危行为以后不献血。此外在孕产妇中发现HIV抗体阳性,提示经母婴途径传播危险性增大,累及一般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

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香港、澳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流动频繁,促进AIDS流行的各种因素广泛存在,AIDS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目前虽然通过静脉吸毒仍是感染HIV的重要途径,但大部分局限于监管场所的羁押人员。而随着性接触传播比例的明显上升,特别是2009年54.70%是以性传播为主。临床就诊、自愿咨询、娱乐场所、无偿献血及HIV阳性配偶或性伴侣等人群中HIV/AIDS不断发展,表明大量未被发现的HIV/AIDS病例存在。提示AIDS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已造成了家庭内传播,预计今后几年的性接触传播途径将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AIDS防治形势不容乐观[2]。借鉴国外防治经验,目前预防和控制AIDS的关键时期,而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与流行的有效措施。艾滋病病例大幅度的增长,造成的社会、家庭危害日益突出。

目前惠州市艾滋病仍处于流行态势。必须抓住机遇,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3]。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在现有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推广“百分百安全套活动”在内的高危行为干预,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及时掌握本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以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在我市的进一步蔓延传播。

[1]刘勇鹰,林鹏,王晔,等.广东省不同地区吸毒者HIV相关危险行为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1):7-9.

[2]邱银伟,金祝平,邱兆仑.1987-2005年金华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8):397-399.

[3]戴志澄.中国实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历史经验[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5):257-258.

猜你喜欢

阳性者惠州市感染者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肌炎特异性抗体亚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
84例典型副肿瘤抗体阳性者肿瘤诊断率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状况分析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惠州市基督教两会中心关键技术的设计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
HBeAg对护理操作中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源的预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