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对疼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给药态度研究

2010-03-08黄艳芬

当代医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镇痛药态度维度

黄艳芬

目前,许多护士缺乏疼痛知识,对疼痛的处理存在着很多误解,以致在疼痛护理中没能充分运用处于前沿领域的疼痛知识和麻醉性镇痛技术,疼痛处理不足的情况在肿瘤科、手术外科、重症监护、急诊科、内科等各科疼痛患者中广泛存在[1]。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医疗服务人群,被视为疼痛护理的实施者,护士不光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同时也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疼痛护理过程中,护士的知识和态度会直接影响疼痛的治疗效果。鉴于对疼痛处理不足的持续存在,国内外对护理人员疼痛和麻醉性镇痛药知识的调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2-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1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所用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现工作的科室、以往是否有较深刻的疼痛经历、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教育、疼痛知识培训等。描述性统计维度包括:一般看法、直接态度、行为打算、直接控制、间接态度、主观规范和间接控制。一般看法和直接态度的项目采用Liket5分法,该维度的得分总和等于每个项目的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对疼痛的处理和麻醉性镇痛药的态度越积极。后五个维度均采用liket7分法,在统计分析之前将回答者的得分从1(极可能或极愿意)到7(极不可能或极不愿意)转换成+3(极可能或极愿意)到-3(极不可能或极不愿意);直接控制和行为打算的得分则分别等于其所属项目的得分之和。间接态度、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行为打算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对疼痛的处理的态度、控制、行为越积极。所有数据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所得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际回收问卷95份,回收率86.36%.PMS量表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直接态度21.13分、间接态度0.69分、主观规范1.10分、直接控制-2.55分、间接控制4.98分、行为打算-0.94分。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对护士疼痛处理知识、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影响见表1。

3 讨论

3.1 直接态度 直接态度维度的得分,表明护士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给药态度不太积极。护士对其中很多项目的回答显示其对疼痛处理和麻醉性镇痛药给药持消极态度:分别39.9%、48%、68.6%的护士认为对有吸毒史的患者、老年患者、儿童不应当给予其麻醉性镇痛药止痛;42.6%的护士认为假如一种麻醉性镇痛药是每隔4小时使用一次,护士应当告知在这4小时之内诉说疼痛的患者继续等待,直到下次给药时间,高达63.8%的护士认为术后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时间不应超过3天;77%的护士认为最好是使用尽可能少的麻醉性镇痛药,70.8%的护士认为缓解任何一种疼痛,通常最好是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而不是首选麻醉性镇痛药止痛,72.8%的护士认为一般来讲,应当鼓励患者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而不是麻醉性镇痛药止痛,76.1%的护士认为用麻醉性镇痛药止痛时可能导致成瘾。这些都表明护士对麻醉性镇痛药给药的态度是消极的。几十年来尽管疼痛护理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多久,在用麻醉药镇痛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小于1%,但是即将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护士仍然不愿意给予疼痛患者增加安全有效的吗啡的剂量,仍然对成瘾抱着过于担忧的态度,这些消极的态度会对其以后的疼痛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碍。

表1 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对护士疼痛处理、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影响

3.2 间接态度 与国外调查相比,护士对麻醉性镇痛药的间接态度的分数是很低的。给患者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后,分别只有51.3%, 36.1%和41.1%的护士认同患者能增加舒适感、增强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但是有57.0%,70.0%和55.1%的护士认为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会使患者产生不舒适副作用、成瘾和疼痛缓解不充分。与此相对应,分别有65.9%,65.5%和65.8%的护士对患者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后增加舒适感、增强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持期待态度,有57.2%, 54.9%和51.3%的护士则表示不能接受患者出现成瘾、副作用和疼痛缓解不充分的情况。这些结果表明,护士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疗效存在怀疑的态度,对镇痛药的副作用过于担心,这些都会间接影响护士在以后临床工作中对麻醉性镇痛药给药的护理。

3.3 主观规范 主观的规范指的是来自患者、患者的家属/朋友、护士同事和医疗同事等社会约定俗成的看法和信念,这些方面的压力在不同程度会影响到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过程中的决策。本调查表明护士认为患者、患者的家属/朋友、护士同事和医疗同事赞成应当给疼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比率分别为53.3%,38.5%,23.9%和31.0%,对患者、患者的家属/朋友、护士同事和医疗同事的给药态度不太确定的比率分别为31.6%,29.6%,43.6%和38.6%,Edwards的调查则表明有近80%的护士认为患者及其家属/朋友、护理医疗同事都是赞同对疼痛患者予以麻醉性镇痛药,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对象是护士,对护士而言临床经验相对缺乏,对医疗过程中各方面的态度尚不太确定,另一方面也可据此推测我国医院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给药持较消极态度,使得不管是患者与其亲属还是医务人员都对镇痛药给药不太积极。另外,本调查表明分别有41.3%,31.8%,40.8%和54.0%的护士会依从患者、患者的家属/朋友、护士同事和医疗同事的意愿,Edwards的调查结果则分别是依从患者94%、患者的家属/朋友54%、护士同事68%、医疗同事86%。结果表明我国的护士最趋向于依从医疗同事的观点和看法,国外护士则更认同患者的感受和意见,这和我国研究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将解除疼痛看作医生的事,护士在临床中只是机械执行医嘱,不愿意也很少注意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止痛效果是一致的。

3.4 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与护理单元的期望、给药的途径、患者疼痛的类型、患者的内外科病情情况及患者人口学特征有关,是指这些因素对护理人员给药过程中的影响。本调查表明在给患者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时,分别有38.5%,53.1%,66.8%,67.3%和52.8%的护士表示会考虑护理单元对给药的期望程度、给药的途径、患者疼痛的类型、患者内外科病情情况和人口学特征各项因素;在护士看来,这些因素对给药行为是否实行的影响程度分别是护理单元的期望30.3%、给药途径43.8%、患者疼痛的类型57.0%,患者内外科病情情况62.8%、患者的人口学特征46.3%。这表明护士在给药过程中更趋向于关注患者疼痛类型和病情情况等自身因素,受护理单元的影响较小。

3.5 直接控制 直接的控制是指在疼痛处理过程中执行某项行为的难易程度,与外部资源和机会因素有关。在临床给药的过程中,医生给患者开长期备用医嘱的处方,护士则协同其他护理人员决定了给药时间,因此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是具备一定权利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护士直接控制维度的得分呈负数,和国外对护理人员的调查相比距离是很大的,只有11.2%的护士认为对疼痛患者给予麻醉性镇痛药在护士的控制范围之内,只有15.6%的护士认为给患者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是件容易的事,认为护士对麻醉性镇痛药的长期备用医嘱给药有权利的只占18.6%;Edwards的调查表明有约80%的护士认为给药对于他们而言是容易的,并且给药是在他们的权力控制范围之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护士对自身在疼痛处理过程中的权利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也很难在疼痛护理过程中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发挥自身的作用;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内外护士在疼痛处理中的职能和权力是有实际差别的,国情的不同这一现实的差距也可能是导致国内外护理人员对自身职能认识有差别的原因之一,这方面有待于以后做更进一步的研究。籍此也希望能引起国内卫生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以后的护理管理中,适当给予护理人员在疼痛处理过程中的权力,以提高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积极性。

3.6 行为打算 行为打算代表行为将被执行的可能性程度,本维度的得分和直接控制的得分都是负数,表明护士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给药持消极态度:护士对于疼痛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的长期备用医嘱,其试图给药的可能性只有近30%,表示确定有给药这一行为打算的只有6.8%。这些结果表明以护士目前的知识、态度水平,难以给患者提供适当的疼痛护理。

[1]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6):633-635.

[2]喻惠丹,Marcia Perini,刘义兰,等.护士对老年病人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5-698.

[3]张翠娣,黄铮.某院护理人员对癌痛认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0-22.

[4]陈维平.疼痛护理认知能力对疼痛控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4):313-315.

猜你喜欢

镇痛药态度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服镇痛药六误区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