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0-03-08曹学明张应良

关键词:重庆市区域差异

曹学明,张应良

(西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6)

张应良(1970-),重庆潼南人;教授,在西南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研究。

一、引言

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又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重庆市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然而,重庆市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因此,在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之时,准确分析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主要有:刘树成等(1994)用加权变异系数,使用人均国民收入标准差指标,计算1952—1990年三大地带地区差别的变化,结论表明三大地带间的差异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在1952—1957年扩大的趋势并不明显。杨开忠(1994)使用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指标,计算的结果表明了三大地带相对收入差距均呈扩大的趋势,并且认为我国此期间的差异呈“V”字形变化。袁钢明(1996)计算1978—1994年人均GDP的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地区差距除1983年有短暂的下降外,呈扩大之势。魏后凯(1996)采用泰勒系数计算1985—1995年间三大地带间的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发现差异一直在扩大。周玉翠等(2002)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定量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明显增大,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扩大,而沿海各省市之间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关于重庆市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主要有:俞荣根(2002)认为重庆的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处在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市发达经济圈正处在工业化中级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时期,渝西经济走廊则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则要以自己的特色启动工业化。胡传东等(2004)运用主成分方法分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得出重庆市域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梯度性差异的特征。陆远权(2004)、李炯光(2006)认为重庆区县绝对差异表现出逐年扩大之势,三峡经济区与都市经济区的两极差距在逐年拉大。陆远权认为重庆市区域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空间布局的不平衡和区县的经济增长差距造成的。李炯光认为历史原因、交通与区位条件的差异、经济结构因素的作用、城市体系失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导致了差异的形成。

上述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文献一般都采用极差、极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的分析方法或是单一地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且所选取的指标和划分区域的方法都不一样。笔者认为尽管Theil—T指数可以分析整体上的差异(地带间差异),也可以分析局部差异(地带内差异),但只能分析出差异的存在情况,而不能找到差异的原因;而主成分分析法则不能体现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但能够在选定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打分排名,找到影响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基于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按照地理位置将重庆40个区、县划分为4个区域:九大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圈(不包括九大主城区)、渝东北翼、渝东南翼,运用Theil-T指数及Theil-T指数的分解,分析4个区域之间及每个区域内部的差异情况,找出重庆市整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形式(是区域间差异还是区域内差异);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综合分析并打分排名,以确定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根据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Theil-T指数及实证分析

(一)区域的划分

本文主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因素将重庆市40个区、县划分为4个区域地带,具体划分如下:

九大主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区除外):万盛区、双桥区、

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潼南区、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

渝东北翼: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渝东南翼: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二)Theil-T指数的定义及分解

Theil-T指数的定义为:

其中yi是i地带的GDP总量,yij是i地带区域中j区、县的GDP总量,y为全市的GDP,pi为i地带的人口数,pij代表i地带区域中j区、县的人口数,p为全市总人口数。

如果用Tpi表示i地带内的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则:

如果用Tpr表示地带间的差异程度,则:

根据上述情况,Theil-T指数可以分解如下:

(三)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公式,将重庆市直辖10年(1998—2007)来各区、县的相关数据代入进行计算,得到反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Theil-T指数及Theil-T指数的分解值(见表1)。

表1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Theil-T指数及其分解

1.Theil-T指数的总体差异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98—2007年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考察:1998—2004年,Theil-T指数保持稳定,只有小幅波动,这可能是由于重庆市是内地相对较保守地区,2004年前还没有大力、全面采取各项经济发展战略措施所致,亦或是这一阶段已经采取的各项经济发展策略还没有发挥作用所致。2004—2007年,此阶段的Theil-T指数快速增大,区域差异扩大的势头强劲,并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0.243377,尽管2007年有微弱下降,但其指标值仍高于2006年前的所有年份的指标值。从实际来看,这一阶段也的确是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高速期,其总体区域差异也是快速扩大期,这也充分验证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必定扩大。

图1 Theil-T指数及Theil-T指数的分解

通过表1和图1,我们还可以发现地区间的差异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在2007年达到79.85%,表明造成总体差异的原因有近八成是来自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从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来看,内部差异对总差异所做的贡献由1998年24.26%下降到2007年20.15%,这表明地区内部的差异有下降趋势,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有明显的下降,地区内部的发展相对比较均衡,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区内部的差异也是造成总体差异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地带内部差异的分析

如图2,通过这4个地区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2007年九大主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渝东南翼次之,然后是渝东北翼,差异最小的一小时经济圈。虽然2007年主城区的内部差异指数是一小时经济圈的内部差异指数的近3倍,但较1998年的近5倍还是有明显改善。

图2 四个地区的区域内加权平均差异

从表1和图2四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在直辖10年的变化来看,主城区的内部差异下降的幅度最大,由1998年的0.918 48下降至2007年的0.659 61,下降了近1/3,主要表现在2001—2004年和2005—2007年。主城区内部差异在2004—2005年的一个大幅上升,可能是由于当年的经济政策倾向的作用。相反,渝东南翼地区和渝东北翼地区在这一时期则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大幅上升,其区域差异指数分别由1998年的0.031 392、0.024 532上升到2007年0.060 562、0.047 305,均上升了1.9倍之多,说明这一阶段渝东南、渝东北两翼地区内部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出现了欠发达中的不发达地区,即落后中的落后。一小时经济圈地区10年来内部差异指数呈现先缩小再扩大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小值0.013 579,2004年后保持比较快的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0.022 436,已经超过1998年的0.019 304,这说明一小时经济圈地区发展相对比较均衡,但近几年内部差异也开始显现扩大趋势。

三、主成分分析法及实证结果

(一)指标的选取

为了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出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真实情况,本文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两个宏观角度,采用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人民生活和社会结构六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重庆市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经济水平:X1为GDP总量(万元)、X2为人均GDP(元/人)、X3为人均实际利用内资额(元/人)、X4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X5为人均财政收入(元/人)、X6为人均出口额(元/人);

经济结构:X7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8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9为出口额占GDP比重(%);

基础设施:X10为公路货运量(吨/人)、X11为公路客运量(万人);

教育:X12为每万人在校学生总数(人)、X13为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X14为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册书(册);

医疗:X15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张)、X16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人民生活:X17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人)、X18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人)、X19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人);

社会结构:X20为城镇化率(%)。

表2 重庆市经济发展分析的主因子分析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测评,它可以将多指标简化为较少的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并又能反映原来多指标的信息。其方法是:首先对原始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数据矩阵;计算特征值、特征向量值,再计算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数;然后计算并建立主成分载荷矩阵;最后计算主成分得分,并进一步求出综合得分。其处理结果见表2、表3。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

从表2可以看出,20个指标中提取的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6.510%,已能够反映原始数据86.510%的信息,因此,可以只选取5个主因子作为评价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并且第1主因子的贡献率大于50%,这说明重庆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仍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主,表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造成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主成分载荷矩阵(表3)可以知道:

第1主因子在GDP总量、人均GDP、人均实际利用内资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出口额、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率等指标上的载荷较高,这些指标主要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人民生活、社会结构,说明第1因子是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的指标。

第2主因子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的载荷较高,说明第2因子是反映经济结构的指标。

第3主因子在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每万人在校学生总数、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上的载荷较高,说明第3因子是反映着基础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指标。

第4主因子在出口额占GDP比重上的载荷较高,反映着区域的出口规模状况。

第5因子在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册数上的载荷较高,反映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三)综合实力分析

综合实力的评价值,是根据SPSS16.0对5个主因子标准化,根据公式赋予各因子权重值,计算其得分,并加权求和所得。结果如表4:

表4 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值(2007年)

续表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不平衡会引起社会发展差异,而社会发展差异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有20个,其中有12个可由第1主因子解释,占总评价指标总数的60%,贡献率为50.126%,远远高于其他4个主因子的相应值。第一主因子的得分值如表4,该得分反映了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的区域差异状况。渝中区、大渡口区等九大主城区的得分值远远高于其他区、县,显然主城区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一小时经济圈地区得分值也明显高于两翼的得分值;比较渝东南、渝东北两翼,其得分值非常接近,说明两翼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相当。从综合得分来看,总得分前10位,九大主城区包揽8个席位,一小时经济圈占两席;渝东北、渝东南两翼除了万州区、黔江区得分比较靠前外,其他各区、县均排在靠后的位置,这充分说明地带间的差异已十分明显。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经济体在其发展道路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重庆市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非常突出的直辖市,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允许差距的存在,但不允许差距拉得过大,因为区域经济差距不理性地扩大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居民福利的提高。本文依据Theil-T指数的分析得出重庆市整体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与区域间的差异,从1998年以来几乎一直呈扩大趋势,以至于重庆市整体区域差异近乎80%可由区域间的差异来解释,说明重庆市的二元结构已经非常严重了;尽管区域内的整体差异近10年趋于平稳,但就各区域内而言,只有主城区的内部差异呈下降区域,并且下降速度比较快,而其他三个区域的内部差异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渝东北翼,差异扩大两倍多。在运用Theil-T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GDP、人均GDP等20个指标,对40个区县进行打分排名。综合所得结论,得出导致重庆市区域间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人民生活等指标。本文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投入

要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是最有力的影响因素。政府可直接或间接在欠发达地区(渝东南翼、渝东北翼)投资或通过提供贴息贷款、投资津贴以及税收优惠的方式吸引国内资本及外资,提高两翼的投资收益率,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另外,由于渝东南、渝东北两翼地区普遍缺乏科技、管理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专业人才,并且存在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教学的基础设施,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院校或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的谋生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搞好人才交流及人力资源建设,从而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员素质。

(二)提高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乡镇医疗服务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并储蓄人才。政府可以组织联合市县两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一对一”对口支援,可以让市县医院的主任、副主任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挂职,选派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对口技术培训,争取上级医院的援助改善乡镇卫生服务的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政府可以实行财政倾斜,加大对乡镇医疗的投资力度,缓解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的问题,并可以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或大学生去乡镇医院工作,给乡镇医院提供智力保障。

(三)建立和培育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在区域间劳务协作的基础上,尽快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畅通、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落后地区在引入资本的同时,若是伴随着资本所有者的流动,可以消除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和缩小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差异,因为资本伴随着资本所有者的流动,可以改善落后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缩小经济发展差异。劳动力的流动,除了可以能使地区间要素收入相等以外,还能改变各地区的需求结构,削平地区间要素禀赋差异,最终实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均等。因此,必须加强四大地带间劳务协作关系,缩小劳动流动成本,使劳动力能够有序流动。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等,给予农民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为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树成,李强,薛天栋.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2]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31-33.

[3] 袁钢明.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1996(10):49-52.

[4] 魏后凯.关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J].经济体制改革,1996(5):93.

[5]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6):781-790.

[6] 俞荣根.关于重庆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几点思考[J].改革,2002(4):49.

[7] 胡传东,罗仕伟,黄亚妍.重庆区域经济梯度差异及成分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4-57.

[8] 陆远权.重庆市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思考[J].探索,2004(4):128.

[9] 李炯光.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原因和调控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8):53-56.

[10] 万福建,等.重庆银行业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6):99.

[11] 李芃,等.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41.

[12] 罗刚平,祝志勇.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评价.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04.

[13] 刘渝琳,李松.基于产业层面的重庆市FDI贡献度.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1):59.

猜你喜欢

重庆市区域差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相似与差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分割区域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