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及对策

2010-03-03周明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湖北省湖北贸易

肖 靖,周明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及对策

肖 靖,周明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分析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加工贸易的现状,对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加工贸易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加工贸易;对策

我国的加工贸易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8月,广东省签订了第一份毛纺织品的来料加工协议,珠海香洲毛纺厂成为我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拉开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序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出口创汇、推进工业化进程、繁荣国家和地区经济、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自加工贸易产生之日起,各方面因素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完全一致,而且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颇有争议的问题。比如,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水平不高,赚取的只是工缴费,加工贸易给走私提供了可能性,对一般贸易造成挤压等。但总的来说,加工贸易对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得到了充分肯定的。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截至到2010年9月,中国的中小企业已逾1亿户,占中国企业总数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60%,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50%,集中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1 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现状

湖北省现在正借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大势,充分发挥湖北省沿江的中部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湖北省设立制造基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出口加工贸易,力争使湖北省成为“世界工厂”重要制造中心之一。[3]

2008年前11个月,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达20.6亿美元,激增了近3成。从2008年全年看来,欧盟继续保持湖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然后依次为日本和美国。目前湖北和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为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对美进出口迅速增长,双边贸易总额为12.5亿美元,美国目前处于湖北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此外,湖北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出口30.6亿美元,增长4成以上,钢材、服装及服装出口稳居前位。目前,法、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已在武汉共计设立18家加工贸易企业,涉及机电、汽车零部件、生化、服装等领域,投资总额达到1.56亿美元。而中小企业正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是推动湖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湖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小企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已成为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其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据统计数据显示,截到2010年1月,湖北省实有企业总数为1777681户,总注册资本为14548亿元。其中市场主体类型比例及注册资本状况如图1~2所示。

图1 湖北省市场主体类型户数分布图

图2 湖北省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布图

从图1~2可以看出,跟个体工商户相比,外资企业虽然在整个市场中的市场份额较少,但其注册资本所占份额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湖北省加工贸易企业主要由外资企业构成。[4]目前湖北省有中小企业24万多户,占全省企业总户数的99%;就业人数1490万人。截至2010年3月底,武汉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264户(法人企业1787户,分支机构1477户),累计投资总额1736280万美元,注册资本1009084万美元,外方认缴782588万美元。其中,法、英、美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进驻武汉市从事加工贸易,主要涉及机电、汽车零部件、生化、服装等领域。而从湖北省企业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的地区分布来看:武汉内资、外资、私营经济三类企业注册资本占湖北省63.8%,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宜昌,占7.2%,襄阳占5.8%,荆州占5.04%。

可以看出,湖北省中小企业有3个显著特点:

1)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湖北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民营经济实现的,近几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一批国有中小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营方式、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灵活多变、市场适应力强。

2)特色经济初具雏型,涌现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工业园区和健康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少中小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出现如武汉田田集团、双利电线、华联化工,咸宁的田野集团、玉立砂等一批有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5000多家中小企业被评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

3)个体私营经济是中小企业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十堰市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545264户,私营企业267143户,从业人员共计604万人,注册资金合计达5881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困境

湖北的加工贸易企业中,99%为中小型企业,在整个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中小企业的出口加工贸易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具体体现如下:

1)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现阶段湖北省乃至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都处于低附加值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的现状,湖北省中小企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中,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技术水平存在差距,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在价值链中某一部分特定环节的优势。各国在价值链中的最初位置,主要由该国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比较优势所决定。具体表现为拥有高新技术的外商(通常是发达国家)控制资金和核心技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而技术相对落后、拥有劳动力优势的湖北加工企业,则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仅仅进行简单加工,获取低廉的加工费用。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展开,为获得最大利润,跨国公司将不断进行技术转移,提升总体技术水平。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通常都仅在母、子公司之间转移,东道国企业受到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控制,子公司会倾向于依赖母公司的技术转移而很少致力于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长此以往,短期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生产和出口效益显著,但从长期看来,却难以实现湖北省中小企业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目标,致使湖北省中小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难以得到提升,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环节。因此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湖北省中小加工型企业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在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

2)利润不高,处境艰难

从刚刚兴起至今,加工贸易已经发展为湖北省第一大贸易方式。伴随着它的壮大,湖北省的贸易进出口额逐年递增,实现了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实现了贸易顺差,实现了出口创汇。但在加工贸易辉煌业绩的背后,也依旧还存在着许多隐患。根据现状中所列的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加工贸易所实现的进出口额中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外资公司占有。

根据著名的“微笑曲线”可以得出,湖北省加工贸易正处于微笑曲线的谷底位置,即加工生产阶段,往往牺牲湖北省的资源和能源所换来的利润却远远低于控制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只能使湖北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窄。贸易量在不断的增多,处境却更加的艰难。[5]

3)加工贸易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不长

十堰市加工贸易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不长,配套能力较弱,出口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集聚产业群。加工贸易出口产品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无线电话机、显示器、船舶、蓄电池等个别加工商品,还没有发展到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家用电器、飞机零部件、服装、旅游鞋、箱包、首饰、玩具、小五金、工艺品、塑料制品等多样化产品,虽然出口产品结构已逐步向船舶、光纤、无线电设备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转化,但产品创新不够,新的高、精、尖产品少,也没能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和集聚产业群,更没有形成像广东东莞的服装、福建蒲田的皮鞋,浙江温州的打火机那样遍地开花的局面。

4)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湖北省本土中小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的意识不强。在现仅有的加工贸易企业中多以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足,而且又存在经营管理不善、加工出口产品质量差、有品无牌、包装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等种种问题。

同时,湖北中小企业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合法使用知识产权:从事进料加工的企业在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时,必须取得许可(承揽定牌加工的,要注意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应当向定牌商索取商标证明并签订许可合同)。此外,企业合法使用知识产权的同时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以防止其他企业侵权。[6]众所周知,湖北省的优势产品很多,但是长期以来不注意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却都没有属于自身产品应有的产品地位。知识产权意识的落后造成了很多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市场销路也越来越小。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小奇特要保护自己的优势产品,就应当树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用好的产品和品牌吸引市场、发掘市场、开拓市场。

5)发展加工贸易的区域优势不明显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快进快出的特点决定了运输时间、运输路线的重要性。地理位置是运输成本、运输时间的决定因素。湖北处于我国的中部,与沿海相比,运输成本增加,开展加工贸易周期延长。与加工贸易业务要求的迅速、快捷不相适应,区位优势变成出口劣势。湖北省进出货物主要依赖长江水运,武汉到上海水运时间一般要5~7 d,到南京需要3天左右时间,加之滞港、过驳、转船等时间,与上海口岸相比,从时间上进、出一票货物湖北省相对滞后10 d左右,从成本、费用上明显要高出很大一部分。同样,加工贸易中IT产品或者交货急的产品一般会通过空运出口,由于武汉地处内陆,国际航班、航线较少,通航的仅香港、日本、泰国,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货物,必需转航,运输时间、运输费用明显增加。陆运也存在着费用和时间方面的问题。

3 改善和提高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并由沿海加速向中部蔓延,对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湖北加工贸易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认清形势,扬长避短是关系到加工贸易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对策措施如下:

1)加强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掌握和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根据迈克尔·波特技术性壁垒和产业演变理论,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在产业的演变过程中掌握专有技术的企业才能在产业中占有领先地位。[7]湖北省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更应当注意培养自身的研究和开发力量,开发适合湖北省这个中部潜在的大市场的技术,而不是单纯靠外方的技术支持。此外,湖北省相关部门在政策监管过程中,也应对有开发能力的传统产业的企业进行有选择性的扶持,而不是听之任之,任其自生自灭。根据产业发展周期,湖北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己进入成熟期。各中小企业要跟上产业演变的步伐,就必须跟上产品和工艺创新的步伐。新产业往往是因一项主要工艺和产品创新的出现而创立的,而技术则是在引入和重大创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发展的。[8]湖北省相关部门尽管已按照国家政策制定和出台了不少鼓励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措施,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立项监管依旧薄弱。因此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性政策,其中包括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

2)优化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提升湖北省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湖北省应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而这些只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得靠政府政策的扶持。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以政府政策和各种投资软环境为依托,以国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讲,湖北要努力既作为转出区,又作为转入区,要将那些国内配套产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引进,将只进行简单加工的传统产业转移出去。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尽快达到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的。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加工贸易发展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特别是各种类型的船舶出口,对拉动湖北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套设备和船舶出口能促进国际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能体现湖北地区的发展水平;能展示机电工业制造实力;能扩大就业;能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北有船舶设计能力,有大、中型船舶建造企业,也有与船舶建造配套的诸多生产企业,有多年加工建造出口船舶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湖北拥有一支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有一批从事各种工序工作的熟练工人,这些是湖北的相对比较优势。如何发展自己的优势,调动人和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宣传抓住机遇则十分重要。

3)加强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大力支持担保体系的建设工作

湖北省银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建立。湖北省中小企业数2009年底达到13739家,5年翻了一番;各金融机构向重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承诺贷款额度逐年增加,2010年达到182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也逐年增加,5年增加了1倍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应进一步拓宽,政府部门应更加积极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单独安排信贷规模,扩大信贷投放,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快于各项贷款增长,尽可能降低利率水平,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技改和流动资金需求。同时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信贷双方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切实缓解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

4)减轻企业负担,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入WTO后,湖北省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分工和中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为背景的国际加工贸易将会继续发展。国际加工贸易的发展是件好事,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解决国际加工贸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完善其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实施有效管理。在国际加工贸易上,政府一是要宣传、组织、培训。二是要服务。三是要监管。湖北省政府应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对涉及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能取消的一律取消;要认真落实《湖北省企业负担监督条例》,加大经济环境治理力度,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查“三乱”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此外,应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客观报道当前经济形势和存在问题,充分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广泛宣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主动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公众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针对湖北大部分企业对国际加工贸易的知识缺乏,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的实际情况,需要政府加大宣传、组织、培训力度。在国际贸易管理上主要是处理好促进贸易和加强监管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护国家利益,又要提供便利。服务上要提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基层企业最好是提供“一站式”服务,监管上要通过体制创新,完善监管制度,改变监管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实施到位的有效管理。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多年,加工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解决就业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和谐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后危机时代,我国正进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湖北省众多从事加工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勇于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积极适时地抓住机遇,切实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早日实现转型升级,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贡献。

[1]卢生康.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对策探析 [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7.

[2]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网站.中小企业数据备份[EB/OL].(2010-09-01)[2010-10-05].http://www.ca-sme.org.

[3]储祥好.对外开放与中部崛起 [J].国际贸易,2006(10):4-8.

[4]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概况[EB/OL].(2010-11-30)[2010-10-05].http://www.egs.gov.cn/structure/index.htm.

[5]朱乃肖.“微笑曲线”的启示[J].大经贸,2006(1):90-91.

[6]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71.

[8]James M.U tterback.把握创新[M].高 建,李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1.

Status of and Countermeasurs for SMEs of Processing Trade in Hubei Province

Xiao Jing,Zhou Mingzh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Shiyan 442002,China)

The statu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of processing trade in Hubei Province was analyzed,an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ir der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processing trade;countermeasure

F752.68

A

1008-5483(2010)04-0067-05

10.3969/j.issn.1008-5483.2010.04.017

2010-10-0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q077)

肖 靖(1978-),女,湖北十堰人,硕士,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湖北省湖北贸易
The rise of China-Chic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