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2010-02-27梁容容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

海南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胎龄早产儿出院

梁容容,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

(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5)

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梁容容,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

(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 东莞 523945)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前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早产儿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10名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家属进行早产儿护理知识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早产儿出院前家属参与护理的模式,注重家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家属护理早产儿的能力。结果 实验组家属掌握早产儿护理知识高于对照组,追踪早产儿的健康状况,实验组的早产儿再次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家属参与出院前早产儿临床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早产儿;早产儿家属;健康教育;再次发病率

早产儿系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可出现体温不升及喂养困难,易并发各种疾病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硬肿症、低血糖、窒息、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等等[1]。因此,刚出生的早产儿大多数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然而,出院后的早产儿家庭护理尤为重要,如护理不当易并发窒息、营养不良、感染等疾病。因此,家属对护理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关系到早产儿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为了提高家属对早产儿的护理水平,减少患儿出院后患病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我科对早产儿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NICU收治了110例早产儿,其中男62人,女48人,胎龄分别在28-36周之间,出生体重900-2 500 g,将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5例,胎龄28-36+3周。体重900-2 480 g;对照组55例,胎龄29+1-36+6周。体重1 100-2 505 g。两组在胎龄、体重、所患疾病、家长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以健康宣教、卡片宣教、家长课堂、现场采用婴儿模型示范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落实。实验组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出院前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家属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

2.2 评价方法

2.2.1 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早产儿环境管理、体温管理、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衣着选择等日常护理知识;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护理、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抚触等保健知识;常见疾病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新生儿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以及与家属沟通的方式评价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2.2 定期、定时家庭随访,对两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正确喂养、体温管理、预防感染、日常护理知识预防接种及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及早产儿3个月内的再发病率进行比较。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实验组早产儿家长在正确喂养婴儿、预防早产儿感染、对早产儿的体温管理、预防接种及早产儿发生特殊情况时的应急处理等护理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家长,另外实验组早产儿在3个月内的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的再次发病率。见表1。

表1 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再发病率的调查结果(例)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产儿作为一组特殊的护理人群,需要医生、护士、家庭参与支持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在以往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了家属的技能讲解培训,忽略了家属的心理疏导、护理技能实践、感染预防知识的强化训练,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对家属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包括图片、婴儿模型技能训练、多媒体教学),鼓励家属在早产儿的康复期参与早产儿的护理,为早产儿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轻、皮肤薄、免疫能力低下,因此早产儿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给我们临床护理带来更多的挑战,早产儿出院后能否得到持续的护理,关键在于家属,我们要重视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3]。本实验是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出院前的护理工作(早产儿沐浴、早产儿的喂养、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等),由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单一注重护理知识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忽略了家属的心理状态的评估及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许多早产儿的父母在面对皮肤娇嫩、生命脆弱的早产儿时,心中充满了愧疚与恐惧,据国外报道早产儿的母亲容易出现哺育恐惧症。如单一对早产儿家属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健康宣教、卡片宣教、家长课堂、现场采用婴儿模型示范的形式),而无临床实际的护理实践,这将进一步加重家属的恐惧感,因此教会早产儿父母如何哺育是NICU护士的核心任务,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出院前的护理(喂养管理、体温监测、早产儿防窒息处理、早产儿抚触等等)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在家属参与护理过程中,护士能更好地发现家属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对存在恐惧心理的家属,护士能有效地对家属进行鼓励及心理疏导,建立家属护理早产儿的信心,有利于早产儿回归家庭;(2)家属参与护理过程中,护士督促家属养成一个接触早产儿前后洗手的良好习惯,让家属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及意义,提高了家属洗手的依从性,进一步强化了家属洗手卫生的意识,更好地落实预防感染的措施;(3)鼓励家属参与护理的过程,通过家属与早产儿接触,有利于亲情平台建立,有利于早产儿日后智力发育;四、通过家属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可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支持,对后续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奠定感情基础与平台,有利于早产儿康复。

本实验显示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出院前护理的健康教育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1.

[2] 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2-145.

[3] 郭香芝,侯四青,郭金叩,等.对早产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3)∶87-88.

R174+.1

A

1003—6350(2010)09—126—02

梁容容(1976—),女,湖南省耒阳人,主管护师,学士。

2009-12-16)

·病例报告·

猜你喜欢

胎龄早产儿出院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