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个击破地图与等值线问题

2010-02-24周庭芬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1期
关键词:经度经线纬度

周庭芬

地图向我们展示了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我们要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

等值线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有这样一些特点: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问题展台】

1.地球上的方向

例1.某如果我们从赤道处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各走100 km,最后我们将位于

( )

A. 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 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解析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即沿经线、纬线走。此题利用经线是等长的而纬线是不等长的性质。此人行走过程如图1所示。

由于经线是等长的,故其向正南走与向正北走的路程在图上看是对称的。而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处最长,在L2处同样100千米所跨越的经度数比在赤道处要多,故当向正西走时会越过起初的经线,然后再向正北走,故此人最后位于原地以西。

参考答案

B

【方法点拨】此类题关键在于分析向正东走与向正西走的过程,同样的路程在不同纬度所跨越经度的多少不同,导致其最后位置可能发出偏移。如图2所示。

【热身例题】

我们在旅游途中,如果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如图3所示,则最近的飞行的方向为( )

A.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一直向西

C. 一直向东 D. 一直向东南

解析 过极点(即极点)分别画出过A、B点的经线。分析A到B的方向:从自转方向观察,A到B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故为向西;从与极点距离观察,A到B的过程经历了先从A向极点方向靠近,然后从极点附近再向低纬的B处方向远离极点运动,故从南北方向来看先是向北运动,然后向南运动(注意此半球为北半球)。

参考答案

最近飞行的方向为A到B的方向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2. 比例尺

例2. 在一张旅游地图上,60°N纬线上有两地,其图上距离为11.1 cm,地方时相差两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

A. 1∶15 000 000 B. 1∶1 000 000

C. 1∶30 000 000 D. 1∶1 500 000

解析 11.1这个数据提醒我们可用纬线上1度距离的知识解答,要注意纬度为60°,其实地距离是赤道处的一半。地方时相差两小时意即跨越经度数为30°。

比例尺=11.1/(30×111×100 000÷2)=1∶15 000 000

参考答案

A

【热身例题】

小虎要绘制一张育才学校的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 )

A. 1∶1 000 B. 1/3 000 000

C. 0 40 km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

解析由于学校范围较小,故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参考答案

A

3. 等潜水位线图问题

例3. 仔细研读图4,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 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 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D. 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解析 A选项,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B选项,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地面高度(等高线数值为15米)减去潜水位(数值为10米),即埋藏深度为5米;C选项,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10米,地面高度为20米;D选项迷惑性较大,因图中等高线数值不是很大(200米以下),更为关键的是图中给出了比例尺,所以应是平原地形。

参考答案

A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了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这类等值线图中,通常有两组等值线,一组是地形等高线,另一组是潜水等水位线。

本题具体涉及潜水的流向、潜水的深度、潜水位、河流流径区域的地形。

【热身例题】

3. 如图5所示,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地下水开采过度 B. 地下水污染严重

C. 有盐碱化趋势 D. 有荒漠化趋势

解析 由图5知甲处52 m闭合潜水位等高线内部区域潜水位明显低于其周围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参考答案

A

4. 太阳高度线

例4. 如图6所示,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2) 该图的节气应该是_______(北半球)。

(3) 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

(4) 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_______。

(5) C点的经度值____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23°26′。

(6) 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从图中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可知,最外侧的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为晨昏圈;中间的圆圈上太阳高度为23°26′;内侧的圆圈上太阳高度是66°34′;圆心是北回归线与0°经线(伦敦所在经线)的交点,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因此,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直射点向四周降低;表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伦敦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应为20时。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是23°26′,因此,北极点的位置应在中间的圆圈与伦敦所在经线以北的交点,那么A点所在的经线与0°经线是相对的两条经线,即A所在的经线为180°。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由直射点到C点太阳高度相差23°26′,经度差应大于23°26′,因此,C点的经度大于23°26′。

由图中B点的位置可知其在直射点的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其影子指向甲。

参考答案

(1) 从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2) 夏至日 (3) 6月22日20时 (4) 180°(5) 大于 (6) A

【热身例题】

如图7所示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写出E点的地理坐标( )

A. 70°E,80°N B. 70°E,80°N

C. 110°W,80°N D. 110°W,80°S

(2) ①②两地的经度相同②③两地的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③

(3) 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夜平分 B. 昼夜等长

C. 极夜 D. 极昼

解析 由图7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70°E,纬度为10°N,E点与直射点太阳高度相差90°,纬度也相差90°,所以E点的纬度是80°N,不在同一条经线上,有极昼现象。此图中北极点在E以南,因此,E点的经度为110°W。

由题干知,②地比①地纬度高,距离太阳直射点远,太阳高度比①地小,即②<①;同理①③两地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此刻①地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上,达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③地位于①的西侧,没有达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因此,①地太阳高度大于③地。

参考答案

(1) C (2) A (3) D

猜你喜欢

经度经线纬度
对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一寸缂丝一寸金
纬度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导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
如何计算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