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略图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浅析

2010-02-24陈计兵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1期
关键词:经线洋流参考答案

陈计兵

地理简略图是近年来高考中屡屡出现的命题形式。此类图示比较抽象,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在遇到这类题型时往往难以下手,因此,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近年来高考出现的简略图形式进行必要的分类,并给出一些解题方法供参考。

形式一:教材插图简洁化略图

高考中这类考题的简略图直接以教材为蓝本,并对教材中的图示进行高度的提炼,使其更加简洁,以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遵循以“本”为本的原则,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将简略图还原到教材环境中去,设法找到“母图”,根据题意添加必要的辅助图(线),理出解题思路。

典题例析

例1.(2008年四川卷)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回答1~2题。

1.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 )

A. 西北、东南B. 西北、西南

C. 东北、东南D. 东北、西南

2.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

A. 暴雨和冰雹天气

B. 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 连绵的阴雨天气

D. 干热风(焚风)天气

方法点拨

第1题,可根据“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在槽线上添加辅助等压线,如图2所示,再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知B正确。

第2题,可绘出图3所示的示意图,槽东南部吹东南风,西北部吹东北风。来自东南的暖气团占主导地位,故槽线附近应为暖锋,其过境时多阴雨天气,C正确。

参考答案

1. B 2. C

形式二:整体图示局部化略图

从整体中“挖取”一些特殊部位进行点、线、面的组合,并将该部位扩大化,深受近两年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由局部到整体的还原能力,属难度较大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更加关注对局部和抽象光照图的考查。

解题思路

一、 推理分析法:题干的文字表述中含有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的定性、定量信息,应仔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理出解题思路。可画出必要的草图,帮助分析推理。

二、 局部变整体法:将包含局部图的全图画出来,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局部图示;目的是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题意,获得更多的解题信息。

典题例析

例2. (2008年全国Ⅰ卷)图4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据此完成3~5题。

3. 若Q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

A. 北半球、10月

B. 半球、5月

C. 北半球、5月

D. 南半球、8月

4. 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

A. 30°~40° B. 45°~55°

C. 5°~15° D. 60°~70°

5. 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

A. 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 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 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 密集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方法点拨

第3、4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第5题可用局部图示变整体法分析。

参考答案

3. C4. D 5. D

三、 抽象略图立体化法:抽象略图因思维定势往往无从下手,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将其转绘成立体图,并在立体图上将简略图所示区域复原,标出已知条件,这样判读起来会更加直观、简单。

典题例析

例3. (2007年全国Ⅰ卷)图6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读图回答第6题。

6.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A. 5时 B. 15时

C. 9时 D. 19时

方法点拨

根据题意可将图6转化成图7所示的立体图,从图上可直观读出M点所在纬度刚好出现极夜现象,M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P点与M点所在经线的经度差为45°,时间相差3小时,故P点的地方时为15时,B正确。

参考答案

6. B

形式三:地理规律形象化略图

高中地理涉及的规律较多,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对这些规律的常见形式比较熟悉。命题者往往另辟新径,将地理教材中的重要规律和原理进行概括、提炼,升华成形象化的简图,以增加考生对规律的辨析难度。

解题思路

将简略图所表达的抽象地理规律与教材中的地理规律相对接,将抽象图示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还原到“活生生”的地理环境中去解决。

典题例析

例4.(2008年北京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8,回答7~9题。

7.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S线代表地平面,则( )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F处气压比G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8.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9.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的南半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方法点拨

本题“一图多考”,涉及了高中教材中的三大规律,即大气运动、海陆间水循环、世界洋流模式。

第7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E和H相比,E的海拔较高,对应的气温较低;F在G的上空,气压低;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②的流向应为南北方向,不可能自西向东流;E处应在对流层的范围,应小于17~18千米。故B正确。

第8题,对水循环知识的考查。①环节为降水,其能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②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而形成自然带的基础为热量和水分;③为蒸发,引起海水盐度升高;下垫面的地形、冷源和热源影响着④的移动距离。故A正确。

第9题,主要考查洋流知识。洋流①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②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③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故B正确。

参考答案

7. B8. A9. B

形式四:区域事物点线化略图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地理环境的特征。因此高考区域定位试题是常见题型之一。试题多选择一些典型区域,将该区域的重要地理事物或现象(如山脉、河流、重要城市等),按经线、纬线或重要地理事物的布局走向等方向进行“隐形”。在题目中往往只给出必要的提示信息,以点、线、轮廓等简洁形式表现出来。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出其它特征进行解题。

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定位的方法很多,可用经纬网、区域轮廓、海陆位置、景观、图中信息等方法定位,关键是要结合题目灵活运用。在做题时应注意:① 认真审题,从题干、材料、题枝中获取信息;② 仔细读图:从图例、图名、比例尺等图中获取解题信息。

典题例析

例5.(2009年江苏卷)图9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双选)

10.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地点中1月份降水较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 同属暖流 B. 同属寒流

C. 增温增湿 D. 降温减湿

方法点拨

本题作答的关键在于空间定位,要注意关键词“大陆西岸”和纬度位置。

第10题,丙在赤道地区常年多雨;甲地是地中海气候,冬雨型,故选AC。

第11题,大陆西岸中低纬度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BD。

参考答案

10. AC 11. BD

猜你喜欢

经线洋流参考答案
一寸缂丝一寸金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