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未来之城”

2010-02-21王健民

新广角 2010年2期
关键词:天津新加坡生态

陈 杰 王健民

从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发现的契帆

镜头一:2007年7月19日。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考察天津滨海新区座谈会,随团的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代表商务部表态,建议天津市尽快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交和新加坡共同建设环保合作城市的申请,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

稍事停顿。李志群“补充一下”:“新加坡政府提出来除了在建设生态工业城区之后,要跟中国合作建设生态城市,已经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积极响应,并指示吴仪副总理推动和研究。国务院已经确定了由天津、唐山曹妃甸等4个北方城市,作为向新加坡推荐建设生态城市的合作试点区域。这项工作,吴仪副总理上个星期在新加坡召开的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上已经正式提出来了,所以也请天津市尽快落实。这项工作,国务院指定由建设部牵头,规划面积是30到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服务业。”

这个消息给予在场的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戴相龙强烈的提示。

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在总结发言中,提出“抓住机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新城”。他认为,在天津中心城区到海港之间,滨海新区有广袤的土地,已经形成了临港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根扁担还是比较长,“现在商务部准备给你们送了大红包,要建一个中国、新加坡合作的生态新城,30平方公里”。

张高丽:“一旦落户,我看天津城市的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徐匡迪:“这个生态的新城里面就搞服务业,有服务外包,将来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的一个对外的窗口。最适合人居的,而且是中国21世纪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典范。我认为这个事儿要专访吴仪副总理。”

张高丽:“我马上给吴仪副总理汇报,这个事太重要了。”

镜头二: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访华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商定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城市,应体现“三和”和“三能”,即: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

镜头三:当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提出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的“四项要求”:一是必须突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二是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三是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坚持政企分开。同时明确在选址过程中要把握的“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特别是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缺乏地区;二是要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按照这一要求,乌鲁木齐、包头、天津、唐山四个城市被列为选址备选城市,吴仪推荐给新方。

当年7月23习,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离开天津不足一周,天津市领导张高丽、戴相龙邀请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来津,阐述中新生态城落户天津对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得到建设部的肯定和支持。天津专门成立了以市长戴相龙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不事声张,昼夜兼程,抓住每一个细节,争取生态城落户,并提出项目一旦定下来,就要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天津的各部门争取国家对口九部委的支持。

2007年8月,建设部听取四个城市的汇报,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组织专家组到各城市考察。到9月,经中新双方商谈,确定在天津、唐山两个城市中选择。

一个是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并列的国家级战略发展区域一“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另一个是“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一个状似大鹏,两翼展开,扑向大海,扶摇直上,一个是浴火重生的凤凰,闻名中外的英雄城,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两个角逐中新合作生态城项目的城市,从2007年7月起,展开了频繁的游说和广泛的推介,争取11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新时,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签订合作协议,公布选址结果。

在7、8、9三个月间,天津方面平均每周就有一次与新方的会见,有时更达到一周三次。市委、市政府高层出面,张高丽、戴相龙先后会见新加坡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新方具体负责新城计划的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傅海燕。8月20日至22日,时任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苟利军带队赴新加坡考察,在当地举办了“中国天津滨海新区介绍会”,与吉宝集团、叶水福物流、凯德置地、仁恒置地、凯发集团、胜科工业等新加坡知名企业的高层会面。8月30日,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一行专程赴天津考察生态城项目选址……

天津方面与新加坡考察团进行八轮会谈,共涉及选址、土地价格、转让方式、公建配套、税收等共65个问题。

2007年11月7日,中国与新加坡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生态城的选址,商讨这一项目的各标志性阶段,以及中国总理温家宝本月中访问新加坡的相关事宜。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发出的文告说,过去几个月,新加坡和中国生态城备选城市的地方政府进行会面,以更好了解各选址的特征,以及他们一旦获选的话,能为这个新中合作项目提供什么条件。有关讨论仍在进行中。

11月14日,天津市与新方终形成了会谈纪要,为两国最后决策中新生态城选址天津奠定基础。

首先成立一家中方联合体公司整体征收土地,经整理后其中53%以土地作价入股到中新合资公司。将中方所有资本核算后,确定土地价格为每亩63.5万元。

合作方式,中方组建一家投资联合体,新方组建一家联合体,双方在天津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原则上出资比例均等。税收优惠,依照中国法律缴纳各种税费,没有设定优惠政策。但中央政府和天津市政府现行的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生态城。

中新两国合作的新亮点

2007年11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来访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会面时间都超出原订半小时的安排,胡锦涛与李光耀共会谈了75分钟,习近平会谈了40分钟。

胡锦涛说,当前中国正在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加坡也在实施“重塑新加坡”战略,这为中新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方愿同新方一道,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把中新关系推上更高的水平,以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说,欢迎新方继续积极参与中国地方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地方省市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李光耀希望胡锦涛能够支持两国合作的生态城建设,让生态城促进两国的长期合作关系。李光耀说,新加坡土地少,水源不足,但是却利用自己的办法改造不利条件,比如新生水计划就是新加坡开创水源的方式,现在已经有能力把每年72%的降雨量变成饮用水。李光耀表示,新加坡愿意在这方面与中国分享经验。

当晚,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宴请李光耀一行前透露,中国政府已经完成决策程序,正式核准与新加坡的生态城合作项目。

李光耀结束访华行程,接受新加坡记者集体采访,他告诉记者,胡锦涛在与他会面时表示,两国在生态城的合作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生态城符合十七大精神主旨,即全面、平衡、可持续发展。李光耀认为,“我们所建的生态城都是根基于这些原则——一个不破坏环境的城市、一个可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一个可以比较平均分配发展所得的城市、一个节约能源的城市。”

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新加坡出席第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及第三届东亚峰会,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在新加坡总统府签署了两国政府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中国建设部长汪光焘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签署了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

温总理到访前,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向媒体吹风:中新合作在中国开发生态城的计划,其意义已经超出中国或新加坡自身。生态城将能成为一个国际模范,对全球作出很大的贡献。中新双方开发生态城,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很具体的实践。

两国政府总理签署的框架协议共五条:(一)生态城将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二)双方支持由中国和新加坡有关企业组成的商业联合体合资在天津开发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三)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不占耕地、节地节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城应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技术,并具有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新加坡知识和经验的借鉴运用以及生态城的公共行政体制,应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并有选择地逐步实施;开发、建设和管理中新生态城的所有活动应符合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四)双方支持加强对中新生态城建设的指导;(五)双方将成立一个联合工作委员会。

温家宝表示,生态城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新又一次重要的合作尝试。“我相信苏州工业园成为两国友谊合作的结晶,那么天津的生态城的建设又再成为中新友好合作的另一个亮点。”他在第二天会见一同倡导合作建设生态城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表示,双方应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将天津生态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合作项目。他要求,天津生态城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

李显龙说:“生态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我很高兴我们选中了天津,新加坡政府将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我相信中国中央政府及天津市政府也会给予生态城全力支持。”

李显龙又说:“生态城不纯粹是一项商业项目。它反映了新加坡愿意继续跟中国分享发展经验的承诺,也表示我们欢迎中国根据国情和需要参考我们的经验。生态城的构想是让两国携手合作。在中国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这个城市可作为其他城市的楷模。”

至于生态城的意义,李显龙认为它展示了两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

此前一天,新加坡媒体披露“可靠消息:生态城花落天津”。

同日,星期六中午,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从北京专程赶到南开大学,为大学生作报告。报告结束后,又返回北京,准备出访新加坡。所以,18日的签约仪式上,出现戴相龙的身影。

11月19日,新加坡报章发表评论性态城是新中合作新路向,评论中说,生态城确实是新中合作的一个新里程碑。与当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建立相比,让人看到合作的步伐一日千里。

评论说,苏州工程建立之初,标志的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没有先例可循。尽管当时秉持的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一句“发展是硬道理”的信念,然而,新中两地的办事方式、行政思维都有很大的差距,磨合起来也有很大的困难。今天如果我们看到苏州工业园区饶有成绩,能够提供跨国合作的范例,那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基于此,生态城规划几乎“一拍即合”,的确予人刮目相看的感觉。生态城的构想,经过约半年时间的技术研究,双方便在合作的形式上达成了共识。《生态城框架协定》的签订,画龙点睛地凸显出温总理此行在区域协作上的深长意义。

中国的评论指出,新加坡人判断天津崛起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当年他们选择毗邻上海的苏州来建工业园也是同一思路。

根据框架协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国政府2008年3月换届后为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新加坡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担任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主席;汪光焘(中国政府2008年3月换届后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和马宝山担任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方成员单位包括建设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环保总局等。

2007年11月23日,汪光焘在国家建设部主持会议,确定中新天津生态城近期时间表。重申两国建设生态城的目标:继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后,天津生态城是中新合作的新亮点、旗舰项目;要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成果共享,造福两国人民,并要在世界有影响。

生态城真的“生态”吗

1984年,美国著名的城市建筑学家雷吉斯特提出初步生态城市原则,包括:(1)以相对较小的城市规模建立高质量的城市;(2)就近出行;(3)小规模的集中化;(4)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健康。同年,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详细给出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2)生态基础设施;(3)居民生活标准;(4)历史文化保护:(5)自然融入城市。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面积30平方公里,大约是新加坡总面积的1/21。汪光焘在国家建设部主持会议后的N,11月30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设计组三方60余名中外专家,组成生态城规划的工作团队,12月初,现场踏勘。

2008年1月9日,天津市委宣布成立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最初到位13人,奠定生态城的管理框架。

1月29日,三方联合设计团队讨论规划纲要初步方案,31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在天津召开第一次会议,原则通过生态城指标体系。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吴仪为会议书面致辞。吴仪指出,生态城项目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为了保障生态城建设顺利进行,中新双方专门成立了副总理级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联合工作委员会,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对生态城项目的高度重视。本次会议审议的生态城指标非常重要,是指导生态

城规划建设,实现生态城发展目标,发挥生态城示范作用的基础,将有力推动生态城建设的进程。

吴仪强调,当前必须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形成高效的协作机制。要发挥天津市政府在生态城建设和管理的主导作用。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生态城指标,依法做好城市规划、整理土地、组建生态城管理机构和中新商业联合体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司其职,确保今年7月在天津市举行生态城奠基仪式。

出席会议的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新方主席,同时还兼新加坡可持续发展跨部门委员会联合主席的马宝山接受采访表示,中新两国合作兴建生态城的过程,不会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的“单程交通”,一些新的生态保护创新科技和举措,也可能在天津的生态城里率先实行后,再引人新加坡。中新天津生态城将是两国分享经验和相互学习的有用平台。他说:“我肯定中国一定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最佳准则(Best practices),这个过程将是双向的。”

2月初,中新三支规划团队形成总体规划的综合方案,3月底共同完成全区总体规划编制。4月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正式确认生态城指标体系,审定并原则同意生态城总体规划。在确定生态城项目的初始阶段,中新两国政府就确定建立生态城指标体系,以此指导生态城市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指标体系涵盖了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三个方面22条控制性指标和区域协调融合方面4条引导性指标,对总体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生态修复、能源供应、社区体制、水系以及绿化都做到了量化,形成指标体系框架下的城市构架、城市形态和城市组织发展模式。

有关专家称,用指标体系指导城市建设,突破了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是生态城建设的一大特色,也将是对外复制推广的第一个成果。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2008年4月8日发表的文告说,总体规划纲要结合新中两国提出的最好点子和做法,反映了双方建设环保、社会和谐、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生态城的共同愿景。

文告说,总体规划纲要将指导生态城土地的运用与发展,尽一切努力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包括保护现有湿地与河流,并在生态城内大量种植树木,绿化整个环境。为了确保生态城充满活力,总体规划纲要除了为居民提供高素质的生活环境外,也确保土地的用途多样化,包括规划住宅用地、商业地段、机关用地和工业园区等。文告也指出,生态城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将按照绿色建筑物标准,确保能源有效使用。

4月24日,天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少有地听取生态城总体规划编制的汇报,特别要求生态城总体规划要有说服力,要得到国际认可。5月6日,生态城总体规划公示,征询民众意见。

看点一:建生态城是向恶劣自然条件挑战,将有35万常住人口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蔺雪峰介绍,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和塘沽之间,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现状用地1/3为盐田,1/3为荒滩,1/3为水面,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水质存在污染,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建设生态城是向恶劣自然条件挑战!”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老开发”崔广志认为。

生态城远期规划至2020年总建设用地为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万人左右,同时容纳外部就业人口6万人和内部暂住性消费人口3万人。生态城不会成为“空城”、“卧城”或者“幽灵之城”。

看点二: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谁能住进来

崔广志说,中新生态城是一个从零起步开始建设的全新生态城市,其定位是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成为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

崔广志说,生态城各阶层享有一样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混合安排多种不同类别住宅形式,满足不同群体居住需求,建设适宜不同收入群体和境内外人员居住创业的和谐社会。中新双方同意政策性住房比例不低于20%。不仅能吸引富裕者为家,也适合一般市民居住。结合绿色交通和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形成“生态社区模式”,包括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生态城内规划了大学和医院的用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看点三:慢行交通将成为居民出行首选。减少对小汽车依赖

生态城选择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提升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创建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的交通模式。

参与规划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董珂说,生态城内部规划机动车道路系统和慢行道路系统,其中高密度的慢行道路系统,串联大部分居住、产业和公共设施,结合绿地系统营造环境宜人的慢行空间,使慢行方式逐步成为居民出行首选,实现人车、机非、动静友好分离。赋予非机动车优先权,而不是给予小汽车。着眼于碳排放尽可能少的绿色出行方式。一条南北向贯穿生态城的轻轨线路将成为交通的主要形式,并辅以公交和轨道电车系统。

看点四:节水为核心。减少传统水源约为3个西湖的容量

蔺雪峰说,生态城以节水为核心,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建立广泛的雨水收集和污水回用系统,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提高非传统水源使用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结构,实行分质供水,减少传统水源约等于3个浙江西湖的容量。人均生活用水指标控制在120升,日,自来水可直接安全饮用,人均综合用水量320升,日,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不低于50%。

看点五:渭洁能源使用比例100%

生态城管委会建设局副局长叶炜说,生态城推广新能源技术,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不高于150吨-C/百万美元,全城吸取碳排放量约等于37平方公里的绿地。

生态城禁止使用非清洁煤、低质燃油等高污染燃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为100%。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城内采用各种环保新科技,确保费用由居民负担得起。

时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认为,世界范围内天津并不是第一个建生态城的,全世界已有三十多个城市开始类似项目。但是,通过对全球已建和在建生态城项目研究后发现,像天津中新生态城规模这么大,起步就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的案例还没有。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实际上是工业化加上后工业化,功能

分区向混合用地过渡,把居住环境与工作环境适度混合的一种新型的、环保的、面向未来的新城镇形态。在天津有推广意义,在全国、全球都有典范、复制、扩散、模仿的重大意义,是一种以人为本模式的城镇发展先锋。

生态城总体规划公示一个月期间,参观规划展的络绎不绝,共有22个政府部门反馈了书面意见,上百位市民打来电话反映意见,70多位市民通过网络留下了建议,总共收到意见和建议200余条,主要涉及区域交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生态城管委会对意见和建议给以答复。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蔺雪峰2008年7月1日在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汇报,根据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在总体规划中强化七个方面:充实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在功能布局、区域交通、产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进一步与天津市总体规划衔接;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保障发展空间,将产业用地与规划产业需求匹配,在每一片区域都安排一定的保留用地,在开发的最后阶段建设,增强规划的弹性;强化区域交通联系,注重生态城与周边区域交通系统的组织衔接;完善内部绿色交通体系,创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交体系和以人行为主的慢行体系,统筹协调生态城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的功能和定位;坚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标准,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保留与保护现有的自然水系与原生植被,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加快水生态系统的治理与修复,对现状受污染水体进行水生态修复与重建,建立水体循环系统。

新方对这些修改动议非常重视,傅海燕当即表示,带回国内,讨论后提出看法。联委会期间,傅海燕问对面仇保兴有何看法。仇保兴说,充分听取中新双方公众和政府方面的意见,尽快加以综合,经过有效磋商,修改规划,“最困难的是做一个好的规划,编制总规实际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

修订总体规划期间,帕罗海墨,被称为世界“生态城”之父的芬兰教授,应邀来到生态城,他是自费前来,他认为,这个项目不仅影响中国,而且影响世界。“中国生态城会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同样的城市”,帕罗海墨说,我们现在种下一粒种子,它可以长成一棵树,但我们的目标是要使它成为森林。这不是说一个生态城就能拯救全球,但中新生态城会带来更多的生态城市。

2010年1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分解专家论证会。国内首个生态城指标体系分解完成由总体纲要、深度解读和技术路径组成的成果,形成了74项二级战略层面指标、188项技术手段和293项控制措施,成为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动态、开放、系统、先进和可操作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分解实施体系。

推迟的开工仪式

距中新天津生态城不远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曾是1994年新加坡在华启动设立工业园的候选地之一,后落户在苏州。当年2月24日,元宵灯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及夫人柯玉珠进北京前,停留在天津考察。李资政离津前对记者说,天津的投资环境和前景是很好的,基础设施很好,土地比较便宜,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便宜,天津市领导有魄力和远见,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他认为,中新两国的合作潜力很大,有很多的互补性,新加坡需要向外输出资本、技术和市场经验,但自身缺少土地,劳动力成本较高,李光耀肯定地说,“我们的总体战略是要进入中国,天津与新加坡的合作前景将十分广阔。”

2005年5月,昔日的中国央行行长、此时的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率代表团出访新加坡,会见了老朋友、昔日的新加坡央行行长、此时的国家总理李显龙,出席了由天津和淡马锡集团联合举办的天津投资环境说明会。同年,中新生态城的重要角色之一、新方领军企业吉宝集团执行主席林子安率团一行18人访问天津,开始津门“深耕”。

这些,似乎都是中新生态城启动于天津的“伏笔”。

2008年7月1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会议除听取生态城总体规划公示后公众意见,还审议起步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以及听取生态城中新教育合作进展情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中国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经中新双方会议协商,原定7月举行的开工仪式推迟至北京奥运会后、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同时生态城召开中新双方第一次副总理级的联合协调理事会。

2008年6月13日,正在新加坡工作访问的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到总统府拜会了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双方就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建设等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

吴作栋介绍了新方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意愿时说,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既有政治意义,也有经济意义,目的是面对世界气候变暖的新变化,要让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的经验与中国、与世界共享。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定要有战略眼光,注意吸取成功的经验,特别要注重节能环保,建设高水平、低消耗、节能型的新城区。吴作栋还提出,在举行生态城开工仪式和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举办生态城规划建设展和座谈会,向全世界推介生态城。黄兴国赞同吴作栋提出的设想和建议。随后,双方分别向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提出建议。

黄兴国回国后说,吴资政等新加坡领导人对生态城寄予很大希望,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他还对傅海燕表示,我们的目的一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探讨。

2008年4月,中新设计单位组成联合设计团队,经过近三个月的沟通、交流,生态城3平方公里起步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的编制已经完成。

起步区位于生态城南部,规划人口8.5万人左右,住宅面积约290万平方米。政策性住房比例不低于20%。起步区作为一个生态片区,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社区建设模式,规划了4个生态社区,每个生态社区占地70-90公顷,可容纳2万人,由4--5个生态细胞构成,共18个生态细胞。保留原存的青坨子村的肌理和历史文化,改造成自然生态、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魅力中心。在起步区东南侧规划产业用地,“布子”科技研发、动漫创意等产业。

设计团队借鉴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的建设经验,统一规划起步区的配套设施,包括1所医院、2所中学、5所外学、6所幼儿园,4个社区中心。

新方提出的“生态谷”,是生态城规划的一大亮点,它是指沿轨道集中设置的绿化廊道与两侧绿色建筑围合而成的“谷状”开敞空间,也是集聚生态、观光、休闲、购物的市民生活主轴。规划沿“生态谷”建设轻轨,方案比较高架和地下两种建

设方式。从景观美化、减少噪音考虑,力争采取地下建筑。不过,地下建设造价较高,且需结合地质条件,暂时成为悬案。

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委会第三次会议举办的同一天,中方联合体“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新方联合体“新加坡天津生态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宣告组建合资公司,从事生态城的建设与开发。注册资金40亿元,双方各占50%。同时,中方投资公司联合新方企业还共同组建了生态城能源、建设、市政、环保4个专业公司。生态城管委会与中、新方联合体签署了商业协议,根据协议,管委会将30平方公里的全部土地出让给中方联合体,中方联合体将净地使用权入股到合资公司。此举标志着生态城的开发建设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步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傅海燕在联委会上表示,新中两国领导人对生态城期望很高,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经过努力,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这个工作做得多么好。

仇保兴说,细节决定成败,协调决定进展。中新双方多沟通、多协商,完成开工奠基的时间表。我们共同的敌人是世界气候的变化。虽然双方难免有分歧,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协调一致的意见“没有问题”。

2008年9月1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一个开工项目——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这是生态城首个建成使用的绿色建筑,生态城管委会、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天津生态城办事处、中方投资公司、中新方合资公司都在这里“安家”。

外檐以醒目橘红色为主色调称为“中国红”的综合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外观整体呈方形,立面简洁大方。走进服务中心,迎面是白鸽栖息水面的实景巨幅照片,生态气息油然而生。综合服务中心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穿孔铝板,板上有密布的小孔,能让自然风最大限度地进来,低辐射玻璃阻隔了外部大量的热辐射,减少了室内空调的使用频次,所以服务中心内通畅宜人。服务中心更多采用了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再生能源。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部分,全部利用地源热泵提取地表百米以下土壤相对稳定的温度,解决室内空调的冷热需求,无污染排放、无外挂机、无热岛效应、无噪音。服务中心再生能源利用率可达到40%,产生的垃圾经处理后只有原来体积的5%,生活污水和雨水通过不同管网收集利用,达到了污水零排放。

服务中心门前升起中新两国国旗的第三天,迎来了两国政府的贵宾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9月3日上午,他们一同视察生态城的起步区,听取了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有关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

下午,理事会中方主席王岐山和理事会新方主席黄根成在万丽泰达酒店会议中心共同主持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致辞中表示,在生态环境建设、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使用、和谐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认真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与新方密切合作,走出一条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生态城项目启动以来,已经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负责任的形象。这说明了两国决定合作建设生态城是恰逢其时的,具有战略眼光和现实意义,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黄根成说,新中关系很亲切(warm)、牢固,并且涉及多个层面。苏州工业园区是双边合作的耀眼例子,生态城项目则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这个项目将使双方的合作与友情达到新高度,如中国温家宝总理形容的,是两国关系的新亮点。

2008年9月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正绪题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新一中模式》,认为生态城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宏大目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计划。新一中天津生态城项目的重要之处,不光是在于天津应该成为百千个中国城市学习的样板。还在于新加坡应该成为发达工业国家学习的样板,而新一中模式应该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样本。

2008年9月8日,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律师出身的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矫捷在会上说,将生态城体制机制的创新法定化,吸收和借鉴新加坡等国际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有益经验,为生态城开发建设的先行先试创造宽松的体制空间和法制环境,使生态城成为新型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的示范区,《规定》贯穿生态的核心价值,比如明确生态城的产业方向是:重点发展符合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要求的房地产、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物流、创意、金融、商贸、会展、旅游等产业。其中,科技研发、金融产业、教育培训和会展旅游成为生态城目前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强调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活方式,如废弃物管理,生态城对其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实行全过程控制,鼓励采用管道运输等方式收集废弃物。

矫捷说,为了生态城立法,市政府法制办专门组成工作组,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苏州工业园区、上海东滩生态城、新加坡等调研考察,数易其稿。

2008年9月28日,中新生态城开工奠基的同一天,《规定》开始施行。

中新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

2008年9月28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贵宾厅,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两位生态城建设的倡导者第一次在生态城晤面。温家宝对吴作栋欣喜地说,一年多时间,生态城进展很好,这是中新合作的又一个亮点。

温家宝告诉吴作栋,改革开放以来,中新合作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建设天津生态城是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创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希望双方加强协作,确保项目取得成功。中方愿与新方加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两国领导人均指出,生态城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会见超出预计的时间。之后,温家宝、吴作栋在生态城规划模型沙盘前,听取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的介绍。随后,驱车前往起步区现场出席开工仪式,共同见证他们一同倡导的生态城的启动时刻。

黄兴国在致辞中表示相信中新生态城一定能够以全新的理念,诠释未来城市发展之路,成为一座经济蓬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示范之城,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典范。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在致辞中说,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同于其他生态城的特点,一是,得益于两国政府、部门的支持,今天两国领导人共同主持开工仪式,平添一份喜悦;二是,遵循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之间和谐“三和”理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致辞中说,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实现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建设目标,为国际间可持续发展合作和国内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模式和样板。

伴随缤纷纸带腾空而起,温家宝,吴作栋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马宝山,姜伟新,黄兴国为生态城开工奠基。

此前一天晚上,温家宝总理听取天津市关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情况汇报,讲到中新天津生态城时说,这是第一个中外合作的生态城项目,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一些北欧国家也要求与中方合作,建设生态城。他要求,天津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建成由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生态组团有机联系的生态区,通过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生态理念、生态方式、生态技术创建具有国际水平的生态文明新城区。温家宝表示,在中国别的城市从未提到“生态城”,他坚信天津能把这件事办好。

吴作栋在奠基仪式后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强调,生态城是长期项目,4平方公里起步区预计在3至5年内完成,他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会影响到5年后市场对生态城相关产业的需求。

同年10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应温家宝邀请赴北京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3日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副总理李克强等高级领导人晤谈时,就中新整体的关系及双方展开的合作项目如天津生态城等广泛议题。进行了交流。

后来,李显龙引用温家宝同他会晤时,用以概括中新关系的“友好、合作、创新”六个字,“你可以用‘友好与合作来形容任何的双边关系,但是‘创新,意即开辟新天地,也就是进入新的合作领域。因此,天津生态城以及我们将在吉林发展的食品园区都是实例。”李显龙认为,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中新两国合作创新的实例。

一年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新加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12日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明确表态中新天津生态城无论是合作理念,还是合作模式都是首创,是中新两个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再一次肯定这一项目,寄予殷切的期望。

截至2009年底,中新生态城已完成30平方公里土地征转审批,累计征转土地16.3平方公里,拆迁25万平方米,实现投资37.4亿元。国家动漫产业园、生态住宅、酒店、办公楼宇、雨污水泵站、生态科技园、生态产业园都已开工建设。注册企业95家,注册资金近百亿元,合同外资额4.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29个。

2009年倒数的第二天,中新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吴财文在年终记者会上说,全年成功获得许多国内外著名投资商的青睐,诸如台湾远雄、日本三井、香港世茂、马来西亚双威城、韩国三星等,吸引了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金额,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吴财文透露,原本规划的4平方公里起步区已扩至面积约7平方公里。

“日本人、菲律宾人、印尼人、中东人、美国人、英国人、荷兰人都来到这里,宛若一个小‘联合国,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带来了投资伙伴,也带来投资理念,不同的观点,相互冲突融合,在一个屋檐下,彻夜讨论,把最好的理念提出来。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我们寻找的既不是新的方案,也不是旧的方案,而是可行的方案,对生态城有帮助就好。真希望在新加坡,也有这样的环境。”新加坡人吴财文对这里的工作状态很满意,“辛苦,但值得”。

吴财文说,生态不仅是概念,而是一种精神和生活方式,所以生态城不是单一的房地产项目。“我们不是开发商,请不要把这里描述成大型房地产项目”。

猜你喜欢

天津新加坡生态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新加坡
《天津之眼》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天津宝成博物苑
盱眙生态藕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