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2010-02-17尹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3期
关键词:原位癌内瘤上皮

尹丽萍

(吉林省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辽源 136200)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近年来由于普查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自1989年起,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eision preocedure,LEEP)以其操作方便、可保留功能、出血少等特点在门诊和病房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CIN,疗效满意,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4年2月~2009年12月采用LEEP治疗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170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经阴道镜检查异常并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170例进行LEEP手术。其中,患者年龄28~46岁,平均35.6岁;CINⅠ级78例,CINⅡ级79例,CINⅢ级13例。术后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

1.2 LEEP手术适应证

CINⅡ~Ⅲ级;怀疑宫颈早期浸润癌或原位癌;持续性CINⅠ级或CINⅠ级随访不便的患者;怀疑宫颈鳞状细胞不典型增生或有症状的宫颈外翻等[1]。

1.3 方法

使用德国ERBE智能型高频电刀。患者月经来潮前及月经干净后阴道上药3d,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盆腔B超检查,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用碘伏棉球消毒外阴,放置绝缘扩阴器,暴露宫颈,消毒外阴及宫颈,碘试验显示病变区域,选择功率为50 W,根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选用不同的环形电圈,从宫颈的12点切入旋转360°将锥形标本完整切除,必要时周边及基底可以补切,切割深度为1.0~2.5 cm,范围要在病灶外缘2.3 mm或以上。宫颈创面选择点凝50 W或喷凝40 W电凝止血,使用球形、针形电极止血。

2 结果

170 例LEEP刀手术时间为3~20 min。其中,切除组织时间短,一般均需5~8 min,平均5.1 min,剩余时间多为修复创面或电凝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4~48 ml,平均8.7 ml。术后5~7d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2例阴道流血量超过月经血量,经创面应用云南白药和凝胶海绵加阴道填塞纱布后血止。所有患者均术后2个月左右复查,宫颈塑形满意患者168例(98.8%),仅2例宫颈切除创面有红色斑点散在,1例宫颈口处少许炎性增生。对复查患者除常规妇科检查外,每3个月行TCT检查一次,术后随诊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8个月,2例原位癌LEEP术后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复查TCT均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2]。浸润性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如不及时治疗,约60%的CINⅡ/Ⅲ级进展为原位癌,2%进展为浸润癌。美国癌症学会分析全美每年新发CINⅡ/Ⅲ级33万例,CINⅠ级140万例,且多发生于年轻患者,高危发病年龄30~39岁,在青少年中有多发趋势。1999年世界妇产科协会(Society of internationalgynecotogy and obstetrics,Stgo)制订的CIN治疗指南及欧洲的CIN治疗指南均推荐CINⅠ级用电凝治疗,CINⅡ级用LEEP或 激光治疗,CINⅢ级用LEEP或冷刀锥切[3]。LEEP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完整地保留组织学标本,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效果,克服了冷刀锥切热损伤大,难以提供完整的组织病理检查的缺点[4-5]。LEEP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仅需住院几日或门诊手术即可。LEE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4.1%,主要是治疗后出血,此外,也可发生感染、宫颈管粘连等。本组研究结果显示LEEP治疗满意率为98.8%,2例发生术后出血,经治疗后好转。治疗中应注意:①适当掌握切除速度,不宜过快,均匀速度切割;②锥切深度不宜过深(≤2.5 mm为宜),避免宫颈管狭窄;③术中准备好刀具及摆好姿势后再按电切按钮,注意刀具不要触到阴道壁组织;④切除病变组织后,不要急于结束手术,最好修正创面使其平坦。

总之,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宫颈塑形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1]ACOG committee opinio.Role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in the evaluation of abnormal pap test results[J].Int Jgynecol Obstet,1998,61(2):203-205.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

[3]DI-Roma E,Parcavecehio E,Vettrainog,et al.CIN:multi-centrie study therapeutic strategies[J].Minervaginecol,2001,53:379-382.

[4]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161-163.

[5]周新娥,王微,吴逢霞,等.宫颈上皮内瘤变164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4-15.

猜你喜欢

原位癌内瘤上皮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原位癌是癌吗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