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和自我调适方法探讨

2010-02-17王淑敏刘艳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儿科护士

王淑敏,刘艳芳,刘 冰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护士压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及其自我调适进行阐述,旨在为儿科护士提供有效减压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疗及护理质量。

1 心理压力来源

1.1 社会压力

由于大多数家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不承认护士的价值,社会心理支持不足,这是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1-2]。现在的社会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多数娇生惯养,一旦生病,则全家草木皆兵,到达医院后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治疗和护理,而儿科护士是与家长们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家长们把更多的要求和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家长一方面表现出急切的态度,一方面表示要一针见血,治疗、护理及时见效,这些都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心理压力,一旦穿刺不成功或病情加重、反复,家长就表现为不理解,而护士则成为家长们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患儿家属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事维权活动,这常造成护士心理上高度紧张,长期持续使护士身心疲惫[3]。

1.2 工作压力

因为儿科的护理对象特殊,不仅与患儿沟通困难,患儿难以配合护理操作,而且小儿病情变化快,这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护士每天在嘈杂、繁重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还要面对高要求的患儿家长,以及医院的各项规定,如微笑服务及不与患者发生矛盾等,这些都容易使护士疲劳、紧张、抑郁,由于儿科住院患儿病程短、周转快,儿科护士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4]。

1.3 学习压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不断更新,新仪器、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此外,医院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不断进行各项护理竞赛、职称考试等,这些都给护士带来新的心理压力。

1.4 角色压力

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5]。

2 自我调适

2.1 科学的生活方式

护士应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上下夜班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多参加各项文体娱乐活动,以调节情感、调和气血,利于身心健康。

2.2 平和良好的心态

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应有上进心,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适应规律,心胸豁达、乐观。在临床工作中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多和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减少因沟通不足引发的护患矛盾,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在不被理解或被误解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原因,引起患儿或家长生气或由于患儿或家长的原因引起护理人员情绪波动时,护士都应积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以平和的表情,落落大方的姿态,宽容、谦和的语言来对待患儿及家长,患儿与家长才能与护理人员真诚交流,这样,护理人员才能赢得患儿及家长的好感与信任。

2.3 提高自身素质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穿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练就过硬的技术。护士必须勤学苦练,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并始终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沉着冷静、耐心解释,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同时要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培养不同层次的护士,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采用无痛注射技术,如根据进针角度的不同和分散患儿注意力等方法,以减轻患儿对疼痛的反应,让患儿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也应通过学习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及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以缓解护患冲突,减少护患矛盾。

2.4 增强适应能力

护士要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作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5 合理宣泄

压力必须要得到合理宣泄才不至于累积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宣泄的方式可以选择做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以此缓解压力,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感觉抑郁的时候,适量活动是化解心理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参加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如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到歌厅、舞厅唱歌、跳舞等都可以有效舒缓繁忙工作带来的压力。

总之,在现代的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压力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儿科护士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会自我调节来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投身工作中,尽快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自身生命价值,充分发挥潜能,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矛盾,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裴云霞,韩杰,康艳丽.现代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自我调整[J].中国社区医学,2008,(5)∶160.

[2]陈静,白冰.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3,17(5)∶563-564.

[3]刘旭丽.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18)∶131-132.

[4]王霞敏,付响玲,童雪蓉,等.儿科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2)∶1156-1157.

[5]孙敏,邵小平,钱玲英,等.影响护士操作的心理障碍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69-170.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儿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缓解心理压力10法
圆梦儿科大联合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