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如何抓住机遇办好服装中短期培训

2010-02-17王仁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农民工服装培训

王仁霞

(台州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台州318050)

职业学校如何抓住机遇办好服装中短期培训

王仁霞

(台州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台州318050)

农民工培训工作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应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这将为办好中短期服装培训创造良好的机遇。服装培训要有现代教学设施,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应符合学员的特点,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培训对象要层次化,培训方法要多元化,培训内容要实用化。

职业学校;服装;中短期培训;农民工

根据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和浙江省统计局的统计,浙江省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年服装产量40.89亿件。2007年,浙江省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20.28%,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且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浙江省服装行业发展的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繁荣的背后,各服装企业却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从事实际生产工作的中初级服装技术人才紧缺。生产第一线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制约整个服装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面对此窘况,不少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

我校地处服装之乡,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周边市场都需要大量服装生产生产一线工人。但过去热门的服装专业而今却面临着生存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的原因尤其突出。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工作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的生产一线。这不仅是我校存在的现象,也是全省甚至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面对服装专业日渐萎缩的形势,为顺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考虑到农民工就业困难、能吃苦耐劳且国家有大力扶持下岗再就业等政策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服装专业可以在搞好全日制职高服装专业教学的同时抓住机遇,尝试向农民工与下岗工人提供中短期培训。

中短期服装培训的机遇分析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中指出下岗农民工培训的目标是: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农民工培训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农民工有组织地实施职业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08年开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大量返乡农民工失业,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要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要做好培训,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民工系统性培训缺失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农民工与下岗工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是解决其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对我校服装专业而言,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应该把握社会需求,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培训作为一项大事抓紧抓实,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校学习,接受中短期服装培训。

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为中短期服装培训带来保障

据报道,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培训的人数非常多,但经过几期培训,一些学生却反映学习效果不佳,很多学生甚至中途退学。原因在于培训人数多但设备不够且较陈旧和落后,结业后无法立即上岗,仍需重新培训。因此,只有加快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才能为办好中短期服装培训带来硬件保障。

服装培训基地除了要有小型企业必备的高速平缝机、拷边机等设备外,还应引进大中型企业必备的各种特种机器,如粘合机、绷缝机、窄边机、编织机、整熨设备、削皮机、皮草缝纫机等。因为现代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款式造型的设计,同时也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时装的流行往往会结合新的工艺表现方式的流行,如近年来,夏季流行的各种薄软面料时装,运用的多为窄边工艺;大量的针织设计采用的绷缝技术;皮草服装的缝制,这些都离不开特种设备的支持。此外,还需建立与相关学科配套的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设备,如CAD/CAM设备等,以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建立先进、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系统,确保及时获取时装资讯。

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中短期服装培训的前提

(一)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特点

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培训对象分散、流动性大、教育层次参差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一方面,学校要转变观念,积极创造受农民工欢迎的培训模式;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再开展培训,而是要在实训现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要杜绝把培训办成让农民工厌倦的走形式场所,努力办出能吸引农民工自愿参加的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因此,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面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特点,要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鼓励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例如,我校曾有一期学员是为衬衫厂培训的,我校把衬衫的制作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纯理论知识尽量少讲或不讲,把必要的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操作中。重点放在实践环节上,使学生从动手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理解操作要领,让她们从每一步操作中学会自己动脑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专业设置要符合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思路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已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走多元化、多渠道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实现多元化、多渠道办学模式,无疑会增加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提高学校的市场化生存能力,有助于“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能力和机制,有助于学生就业空间的扩展。

服装培训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办学对象要层次化,办学方法要多元化,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对于部分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给予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的系统培训,如服装制图与裁剪、服装打板放码。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给予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给予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如车缝工艺入门培训等。还可以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作息时间,开设日班、晚班、双休日班等等。我校近几期服装培训的安排见表1。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办好中短期服装培训的关键

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员。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其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是否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已是中职学校中短期培训班实力强弱的标志。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服装业也处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需适应技术革命和生产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补充新的知识,要随时注意自身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并将其及时传授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成为一名合格服装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完善自己,努力了解企业和市场的新变化,关心行业动态,关注时尚咨询,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我校服装专业需建设一支既能讲授知识又能传授技能,既能教学又热心于农民工培训的全能型高素质教师队伍。

中短期培训向中长期系统培训延伸

应提升短期培训,增加中长期系统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高素质、高技能型转变。我国的农民工与下岗工人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分布领域广,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偏低,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现代文明步伐不相称。在加强学员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还应从文明融入城市的行为规则、做人应有的尊严等方面培育其成为新型产业工人。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明,是优化产业工人队伍、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农民工维权前置性,实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最有效途径。

据了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0%。他们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差,初级工、中级工供大于求,而高级工缺口则在40%以上,一度出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还要增加中长期系统培训,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学习,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增加高技能的课程同时,还应增开文化知识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礼仪常识等课程,使整个培训更完善,更上一个层次。

学校、企业与技能鉴定部门合作

职业院校在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的基础上,应加强与用工企业合作,对有条件的企业,根据用工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农民工预备岗位,结合岗位开展针对性培训。实现培训、转移、就业一体化,使培训更加直接、实用、有效。此外,还要加强与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的合作。鼓励和引导入校学习的学员,在获得技能的同时,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及职业技能鉴定。这些学员经考试鉴定合格后,可取得国家劳动保障将其部门及技术鉴定中心颁发的初中级和高级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经电子注册,全国通用,既增强了学员的就业能力和信心,也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储备了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服装专业办学向中短期培训的延伸不是短线行为,我校已有多年培训经历,我们除了顺应社会需求,抓住机遇外,还应该对劳动力组织—培训—用工、上岗的良性用工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需要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创一条科学化、规范化、有特色的,并且为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广泛欢迎的培训道路。

[1]孙兆全.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52-154,201-202.

[2]韩秋黎.将农民工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9):190-192.

[3]编委会.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创新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训课程标准化操作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237-240,482-485.

[4]孙康华.关于加强对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和对策[N].工人日报,2007-03-20.

G710

A

1672-5727(2010)01-0042-02

王仁霞(1972—),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农民工服装培训
让人心碎的服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