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观念、深入教研,塑造知识、能力型人才

2010-02-17房英春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研教师教学

房英春

(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孩子去年10月份开学,今年元月中旬就到了家,实际在校时间三个月(还不算双休日和元旦放假),开学时交了6000多元书费、学费和生活费,将近70元一天的大学生活,孩子到底从中学到了些啥?”这是学生家长的一段话。

“当就业变成一种压力,当就业之季变成‘就业之秋’、‘就业寒冬’,即使天将炎夏,我心依然冷嗖嗖的,我害怕到了30岁还要‘啃老’,我不敢想,我怕接到家里的电话。”这是应届毕业生刘翊找工作时在自己博客上写的一段文字。[1]

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2009年近千万学生需求就业与就业岗位萎缩的形势已是困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因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十二五”期间,我们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将达到2500万人,而我们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是900万,另有自然减员300万,因此每年的供求缺口将达到1300万。而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2011年将达到 643万,2013年667 万,2015年为691万,青年就业的比例将越来越大。[2]因此出现“五高”:即教育投入高,用人条件高,择业难度高,考研比例高,学生、家长期望值高(包括投资回报率,孩子的做人,做事、求学等综合能力)。作为高等学校教师要拿出毕生沉淀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争夺生源,赢得3尺讲台,赢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真是高处不胜寒。

一、转变观念、重塑自己,合理定位

文前的引言是天下父母最平常的反映,是对投入能否如期回报的一种忧虑。换位思考,作为家长、母亲、教师和兼职班主任,我知道,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应该是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富有创新教育观念,能够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和带动学生。而我们的困惑是:传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观念与行动的差距,用有限的时间去面对无限教育的差距。为此,教育者应该在苦恼、彷徨、挣扎、反思之际,转变观念,合理定位,重朔自我。

演好在教书中育人的角色,有所为(围绕目标、突出特色),有所不为(不搞花架子),有所多为(对有潜力学生),有所少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不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二、提高素质,传道授业,以德感人

在教学中视学生为己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课堂,通过学生的目光,反馈自己所教是否是学生所要,自己所想是否是学生所需。充分认识知识的发展是无限的,而自己掌握的知识则是有限的。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完备的知识结构赢得尊重,用科学的教态引导、用幽默凝练的教学语言吸引、用整齐的板书牵动学生,以适当的语速引领思路,深入浅出,保证教学质量。

45分钟的一节课到底应怎样把握才能对得起学生?或者说每天一名学生以平均6节课计算,每天70元,每节课11.6元能买回多少所需?我认为引导学生会学习、会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一堂课教会他(她)几个知识点更重要。所以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注重阐述问题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思路,不用固定的思维锁住学生,不为“学”、“考”、“教”而教,带着学习者的“疑问”、“思考”而传道,师生互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其所思、所想、所虑,从根本上解决“厌学”、“作弊”这一普遍行为背后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尊重不等于遵从”的理念,注意尊重学生,以德服人。

“教学的勇气在于教师有勇气保持自我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因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是来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身完整”,而且“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是至关重要的”。[3]

三、深入教学与教研,培养能力、注重个性发展

理工科学生实验、实习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结合课程建设,开展针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科研,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追求教学与教研的和谐。结合教改内容,在研究中应用。开放实验室,学生随时学、随时看;有条件时,可自拟题目做实验;考试也放在实验室。学生说:“老师,实验课的每一分,我们得到都很艰难,但我们学到了东西,心里踏实。”

利用野外实习,接触自然,在领悟生物与环境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完成书上没有的内容和实验课上不能做的题目。通过实习增进感情和凝聚力。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调研、实践、以报告形式提交、锻炼学生的文字总结、材料归纳、计算机处理、外文应用、课件制作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发展个性。

四、探索科研,培养能力型人才

曾湘泉教授说,知识是学习,能力靠训练和实践。对大学生未来成功影响很大的个人素质都可以在大学课程中得到训练。[3]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配药、工具准备、材料收集、野外采样、鉴定、标本的鉴别、计算机数据整理等,不但深入并充实了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校毕业人数今年达630万,三招提升就业率[N]. 光明日报,2010-07-17.

[2]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N]. 光明日报,2010-06-21.

[3]田莉审.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N]. 中国教育报,2008-12-05(5).

猜你喜欢

教研教师教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