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教学方法探讨*

2010-02-16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19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基础知识建设项目

徐 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教学方法探讨*

徐 颂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00

在总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特点的基础上,就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解释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练习巩固法、口诀教学法、突出重点法、倒叙教学法等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

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6号),各等级评价机构的资质条件都需要一定数量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的专职技术人员,岗位证书持有人员可在本单位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内主持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章节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专题,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的编制人员名单表中签字,承担相应责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管理办法》(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中明确规定,参加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岗位证书。2008年以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的名称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培训”,至2009年12月底,环境保护部共举办了211期培训班。通过几年来的培训教学实践,笔者谈谈此类培训的教学方法。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的特点

1.培训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在内容编排上主要侧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学员基础知识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到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从而影响到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性很强。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应用科学范畴,是诸学科知识、技术的应用,它对其他学科的依赖性最大,涉及生态学、化学、自然地理学、污染与控制学、经济学和环境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此外,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美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内容。

2.培训效果注重学员的实务技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属性是其实用性。因为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所以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也必须是实用的、可行的。同时,环评岗位证书持有人员需具备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培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仅仅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员,更应把实务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员。如果取得岗位证书的学员不能独立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章节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专题,则这种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培训对象具有多样性

培训对象具有多样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报名条件没有强调专业背景,导致学员专业背景多样化,专业差距很大,有的学员在参加工作前从来没有接触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是学员的学习心态不同,有的学员是抱着学习知识的心态参加培训,有的学员纯粹是为了取得上岗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来参加培训,学习心态的不同,导致学习态度的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三是年龄层次多样,有的学员刚从学校毕业,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快,而有的学员则工作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理解能力较强,但记忆能力较差。

4.培训时间短,教学任务重

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测等。而培训的时间只有4.5天,按正常讲课进度以及授课方式,教学工作很难正常完成。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教学方法的运用

由于培训学员的特点,岗位基础知识培训的教学总体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讲授式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常采用、最普及的教学方式,但真正地掌握好这种方法,却是一门艺术。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解释教学法

解释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该法主要通过各种手段对环评中的概念、理论、方法等知识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学员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环评相关知识和各种技能。常见的解释方法有口头解释、图形解释和列举解释。口头解释法是教师用得最多的解释方法,对晦涩难懂的理论进行讲解时,最好用浅显、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解释。有些知识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晰,这时图形解释更为直观,胜过语言解释,比如对“大气最大地面浓度”的解释,利用一张典型烟囱的烟团扩散形态变化图,学生一看就明白“最大地面浓度”的位置,需预测和分析的必要性。列举解释法是通过列举一些小的案例来说明知识点,比如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中有一条:“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很多学员不明白此句话的意思,通过列举拟建的热电联产项目将取代附近区域分散取暖的污染源,需调查原分散污染源情况,学生就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2.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环评实例的描述,来引导、启发学员对这些特殊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环评岗位培训的教学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环境影响评价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其实践性强主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因此,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的培训更应选择一些案例重点介绍。

案例需精选,且内容不宜过多。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员的基础和兴趣来选择案例,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典型性是指选择的案例对知识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性是指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针对教学目的,如“等效排气筒的计算”,可选择一些行业使用多个排气筒的实例告诉学员如何在环评中的应用,从而使学员在学完之后能马上应用。环评案例的内容往往篇幅较多,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摘录一些进行讲解。

案例可以选择好的案例也可选择不好的案例,好的案例是榜样,不好的案例是镜子。有时选择不好的案例给学生展示,学员印象更为深刻,如“风向玫瑰图的应用”的讲授,笔者就选用了一个在环评技术评估中出现错误的案例,在讲授完“风向玫瑰图”的相关知识后,让学员指出所给案例的错误之处,通过错误的案例,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3.练习巩固法

在教师的持续讲授中,学员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清楚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时设计一些典型的练习进行互动式讲解,一方面解决了学员听课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教师讲课的效果,同时也满足学员参加考试的要求。课中设计的练习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宜过多,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过多的练习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大纲规定的任务;二是题型应该与岗位考试的题型相符,只有这样,学员才有积极性进行互动;三是设计的练习与实务环评相关,纯理论的练习不利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口诀教学法

在培训班中有些学员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而有些基础知识又是必须要记住的,这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把相关知识编成的顺口溜,普遍受到学员的欢迎。好的口诀能激活学员的学习兴趣,口诀能优化学员的必要记忆。比如:对于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除了按一般的方法确定外,还应符合9条规定,笔者编写了5句口诀,学员很容易记住9条内容,这5句口诀是“烟囱如多一,等级分别计,公铁不同段,等级分别算,改扩污染低,等级可低一,一路超高害,等级不低二,等级可适调,幅度不可高。”

运用口诀教学法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对于此类培训可以用抽象的概括性极强的口诀进行教学,口诀教学法的运用必须适可而止,不可只重兴趣,到处滥用,而削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内容的思想性。

5.突出重点教学法

由于培训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所有的内容都蜻蜓点水讲到,还不如突出重点讲解,重点讲解的对象主要是:学员在实务中一定会应用的知识,学员自学难于理解的知识,学员在实务中容易混淆犯错的知识。重点讲解的内容一定讲透彻、讲深入。比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应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等内容都是重点。

6.倒叙教学法

倒叙教学法是先提出问题,而后再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时,在讲课前给学员提了3个问题让学员思考:“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是指什么地区?”“一般工业区和特定工业区的区别在哪里?”“对于具体的地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由哪个部门划分?”,经学员思考后教师再讲解结果及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解决学员的疑惑。这样,学员有目的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积极开动脑筋,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三、结束语

在一个单位培训时间内,上述方法的应用需每位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不断完善和充实,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讲课时,教师才能够挥洒自如,学员才能真正学到想要的东西。

[1]徐颂.环境保护概论校公选课教学实践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1:138~140

[2]张文婷.培训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探新[J].教育与职业,2003,15:38~39

[3]李仪英.现代培训教学方法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31(5):121~123

The discuss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post training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Xu Song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

In conclusi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based on knowledge of job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this article on our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job training in basic knowledge of teaching methods.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inversion metho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 case teaching, practice consolidation method,mnemonic rhymes, focused method, etc.

construction projec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job training

2010-05-05

徐颂,硕士,副教授。

*本文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课程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基础知识建设项目
清律的基础知识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