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类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0-02-16陈应舒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19期
关键词:机械类测控仪器

陈应舒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3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类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陈应舒

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3

分析了利用机械类系列课程实施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提出了建立机械类课程群来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所提对策的可行性。

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类课程群;研究;实践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能力培养范畴的同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进行建设,打破了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实现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机械类相关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制造为主线的内容贯通、结构优化的机械类课程群,建立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综合性试验、设计性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为实践应用主题的教学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有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把计量仪器、光学仪器、计时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11个仪器仪表类专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专业口径很宽,整合了多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机械、计算机、光学知识等多个方面。机械类课程是本专业构造的基础,是承担学生机械设计、制造、调试、保养与维护方面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群。从多年实施教学的过程来看,要很好地满足“大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类各课程之间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各课程的独立性较强,课程之间界限分明,相对封闭,自成一体,课程之间的亲和力相对弱化,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十分明显。

2.过分强调课程内容本身的完整性,理论叙述的详尽性,思想观点的统一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从而造成了各课程在内容上大量重复。

3.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验层次较低,系统性较差的问题一直存在,跨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很难开设。通过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难以完全彻底实现。

4.课堂授课实践相对紧张。由于各授课教师都从自身所讲授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全面性角度来为学生讲授他们各自所教授的课程。结果经常出现许多相同、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讲授,许多该讲、该学、该掌握的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讲深、讲透。致使各教师都觉得课堂实践十分紧张,授课过程浮于表面、难以深入。

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受到挫折。由于各课程之间在内容上没有统一整合,重复内容较多,授课教师在各自的课堂上重复讲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对教师授课有意无意地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二、机械类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

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组建课程群。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机械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保养维护的能力。以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将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制造等课程进行群化处理,形成本专业机械类课程群,使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群内循序渐进,连续有效实施。

2.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着力彰显群化优势。将原培养计划中的机械类系列课程科学组建为机械类课程群,并不是仅仅将原有各课程进行一加一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课程在内容方面的重复性,相对弱化各课程的独立性,尽力降低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大力强化各课程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和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3.开设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若按各课程单独开设实验,由于受到知识面的宽度、知识内容的深度和教学学时相对紧张诸多因素的约束,所开设的实验层次很难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而将机械类系列课程群化为课程群后,上述约束都基本得以解除或弱化,开设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条件基本得到满足。选定合理的时间,确定科学的内容,适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然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精密仪器设计的授课过程中,将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受力分析、力学模型建立的知识,工程图学课程中的绘图与视图知识,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精密仪器制造课程中的加工工艺知识等融会贯通,开设仪器仪表典型零件设计制造综合性实验。在课程群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实验的综合性,而且大大加强了实验与工程实际的贴近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4.精讲多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机械类系列课程群化为课程群后,各课程的重复内容得到有效压缩,群内各课程的授课实践得以重新分配,有效地避免了各课程授课时间不足,而相同内容又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讲授这一奇怪现象的出现。群内各课程均以共同的培养目标为指引,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对重点、难点内容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方法进行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降低了学生因不同教师重复讲授相同内容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从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来看,建立机械类课程群,实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安装调试、保养与维护等能力的培养与利用机械类系列课程来实现这一能力的培养相比,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能将各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压缩至最低,将开设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约束条件基本解除,将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有效减弱,而且能相对增加教学学时,为教师将重点、难点内容讲精、讲深、讲透提供可能。对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有益处。同时由于群化后,群内各课程之间内容贯通、互相关联,也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翟振东,刘忠海,马恒升,等.关于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1,4:13~15

[2]汉泽西,李丽容.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2,3:38~40

[3]陈应舒.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5:80~83

[4]师学明,沈博,陈超,等.测控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探索[J].时代经贸,2006,3:100~101

[5]李辉,田立国,赵丽,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37~39

[6]宋爱国,况迎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48~51

[7]张文娜,熊飞丽,叶湘滨,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2:33~35

[8]蔡海潮,尚振东,李孟源,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108~110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of enginery on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Chen Yingshu
Shaanx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3, China

In this paper, analyze the questions and shortages in field of cultivating abi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via courses of enginery;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s of solving these questions; confirm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olutions by practice.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courses of enginery; study; practice

2010-05-11

陈应舒,本科,副教授。

*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测控专业培养模式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XJG0826)。

猜你喜欢

机械类测控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昆山祺迈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