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领导干部亲和力研究综述

2010-02-15刘付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亲和力领导者领导

刘付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近十年来领导干部亲和力研究综述

刘付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领导干部亲和力是领导力的一种,是领导科学的重要组织部分。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述学者观点,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界定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科学内涵,明确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构成要素,阐述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特殊要求,论证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独特价值,提出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培育方法。

领导科学;领导干部;亲和力;研究综述

领导干部亲和力是领导艺术、领导方法、领导修养、领导魅力与领导技巧的综合反映,是领导力的一种。领导干部亲和力是领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性的领导理论。研究领导干部亲和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既是领导干部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关于领导干部亲和力,近十年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述研究收获,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界定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科学内涵

“亲和力”原本是一个化学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作为一种化学现象,它包含了三层含意:(1)必须具备两种以上的物质,这是产生“力”的先决条件。(2)这两种以上的物质不仅能够结合,而且能够经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3)这种新物质的形成,是这些物质之间结合时“力”互相作用的结果。亲和力强,则新结成的化合物稳定性就好;亲和力弱,则新化合物的稳定性就差,环境变化时就容易出现分解变性。

在领导学中,领导干部亲和力指的是以领导者个人为载体,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联系和带动周围群众,向四周辐射而产生的影响力和组织效能。[1](P50-52)同时,也表现为领导者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沟通能力。[2](P8)也有学者认为,是指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能够相互亲近、相互和睦、水乳交融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基础之上的,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而产生的一种能力,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到其本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相当程度上还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3](P73-75)

由此看来,领导干部亲和力是领导素质和道德的内在体现,是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的独特形式,是领导干部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十年来,学者将亲和力这样一个化学概念作新的解释,并引入到领导科学中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领导力,富有时代气息,显示出亲切和谐。这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又折射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既塑造了领导干部的新形象,又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新期待,因而,赋予了亲和力新的科学内涵。

二、明确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构成要素

中国科学院领导力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表明,领导干部亲和力是由人本理念、利益均衡、情感认同、换位思考与沟通艺术五个要素构成。[4](P8-10)

人本理念:一是尊重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二是要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三是致力于提高人们的幸福程度。人本理念在本质上强调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价值,推崇人的自我实现。人本理念构成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理论基础。

利益均衡:一是通过协调发展,实现结构均衡;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利益均衡。利益均衡是区域、行业和阶层成员之间的利益均衡,是同一机构内不同职位之间的利益均衡,是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的均衡。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在分配上的体现。

情感认同:一是不与民争利,这是领导干部赢得下属情感认同的必要条件;二是平等待人,尊重每个人,认可每个个体都具有的其自身的价值;三是真诚地关怀下属,不仅关注下属的工作表现,还关心下属的学习与生活。情感认同不是对领导干部所展示的职务角色的尊崇,而是指对领导干部作为一个自然个体的接纳。情感认同与利益均衡是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指一方在作出涉及另一方的决策时,不但考虑己方的情况,而且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培育亲和力的过程中,换位思考指领导干部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民众中,不以高高在上的目光俯视被领导者,要平易近人,积极主动地以被领导者的目光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决策。换位思考体现在领导方式上,要求领导干部务必经常到群众中去,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对群众的困难有切身的体会,不搞主观臆断,不受社会中强势群体的左右。换位思考体现在领导行为上,要求领导干部不滥用权力,以民众的权利来约束自己的权力。出台法规前要通过公共政策旁听、听证及公共政策调查和政策研讨等途径广泛征求意见,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提供参与决策过程的制度化通道;建立舆论监督制度,接受群众对现行法规政策的及时反馈,并据此进行动态调整。

沟通艺术体现在倾听和表达两个方面。倾听是尊重的首要表现,可以为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保障。表达反映在肢体语言上,反映在选择并利用各类媒体进行沟通的能力上。表达能力还包括与不同背景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一是零距离沟通的能力。领导干部以恰当的语气、语调、身体语言与意见表达方式,帮助下属消除对立、敌意和紧张等情绪,使得彼此间双向沟通顺畅,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二是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善于与公众进行对话,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要注意沟通艺术。三是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调控要求领导干部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内省知道自己的情绪,并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同时,能调控对方的情绪,可以通过移情换位知晓对方的情绪,通过赏识对方调控对方的情绪。沟通艺术和换位思考则是实现人本理念的具体手段。

三、阐述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特殊要求

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这不是对领导工作作风或态度的一般性要求,而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的特殊要求。 原因有三个。[3](P73-75)

1.党的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亲和力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党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的。人民群众从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来认识和评价党。从这个角度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代表群众,首先要了解群众,要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而要真正了解他们,就必须放下架子,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亲和力,使群众感到你亲近,值得信任,这样他们才愿意向你倾诉心里话。我们党在8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无论是战争年代的“官兵一致同甘苦”,还是和平时期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哪个时期发展得快,哪个地区发展得好,一定是那个时期、那个地区的群众工作做得好,那个时期、那个地区的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

2.时代变革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亲和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显著的特征就是人力资源取代了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知识价值得到充分的彰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生产领域之后,一大批原来从事操作控制生产运行的工人被解放出来,转移到科技行业或其他行业,而且这种转移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这些被转移出来的人员,经过培训后,大部分将成为从事技术工种的脑力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将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体力劳动者,成为员工队伍中的主体。在这种结构的队伍中,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简单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一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合作伙伴关系。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对人的管理也将由过去的强制性为主转变为诱导性为主。而要实现管理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化,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亲和力。只有具备亲和力的领导干部,才有可能成为脑力劳动者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所信赖、所敬重。

3.争夺人才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具有亲和力

改革开放以来,外企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在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旗帜,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调动他们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热爱企业、献身企业、将自己与企业融于一身的精神。发达国家借机利用优厚的薪金待遇和现代的企业文化吸引我国人才,这方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 “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完善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的员工,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人才,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对于组织和领导的期望,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他们渴望得到领导的理解、关怀、信任和帮助,因为这些来自精神方面的阳光,在很多时候比起物质待遇显得更为珍贵和重要,而理解、关怀、信任和帮助正是领导亲和力的核心内容。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物质待遇而言,我们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绝大多数肯定竞争不过外企。我们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重要杀手锏应该是辉煌的事业、优惠的政策和真挚的感情。从宏观方面说是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精神;从微观方面说是在一个组织内部,有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的形成离不开领导的营造和烘托,在这当中,他们的亲和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具有亲和力,这种环境和氛围就无法形成,目前已经显现的人才流失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四、论证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独特价值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将事业成功归于: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三者中,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处于首位。在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中,领导干部具有亲和力正是实现“人和”的一个重要条件。亲和力具有独特的价值。[5](P43)

1.领导干部亲和力是构建和谐班子的“增凝剂”

第一,亲和力有助于班子成员进行科学决策。在作决策时,领导者能以人为本,态度诚恳,引领大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创造性思维,认真听取班子成员意见,就能有效降低决策的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成功的决策会大大提升班子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班子成员的向心力,以至于在工作中,更加主动地为领导者的决策献计献策,从而实现决策机制上的良性循环。第二,亲和力有助于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子成员来说,亲和力能体现出对他们付出劳动的尊重和肯定。在这种氛围中,班子成员会倍感亲切和温暖,定能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自觉地服从领导者的领导,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完成好自己分管或组织安排的工作。第三,亲和力有助于领导班子形成合力,是加强班子团结的“固化剂”。[1](P50-52)亲和力代表着领导干部的工作风格和个人品质,其背后透露出领导者的仁厚、正派。有广泛亲和力的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敢言而不妄言,牵手而不掣肘,一条心、一股劲,齐心协力维护班子团结,维护集体形象,维护领导者权威,促成风正气顺、心齐思上的良好风气。

2.领导干部亲和力是促成和谐人际关系的 “黏合剂”

亲和力是以人的心理沟通和情感融合为前提,以对社会共同理想的认同为基础,在实现社会价值目标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和谐,良性互动的一种最佳人际关系状态。[6](P40)亲和力能有效缩短人际间的情感距离,使领导者赢得群众的信任,赢得民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起信任的桥梁。领导者以平常心亲近群众,深入到群众当中,与群众平等交流,可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思想,洞察到他们对组织及领导者本人的所思、所想、所盼,使领导者掌握到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制定发展规划、工作目标等提供可靠依据。通过交流,群众也能从领导者那里获得最直接的政务信息,在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协助领导者实现工作意图,跟随领导者步调一致地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建立起情感的桥梁。“撼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者以真情对待群众,爱护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的疾苦,竭尽全力办实事、办好事,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及时做好雪中送炭工作,使群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就必然会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群众对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就会用全心全意的支持来给予回报,领导者与群众之间也会因此而形成稳固的情感纽带,建立起密切的像鱼水一样的干群关系。

3.领导干部亲和力是优化外部工作环境的 “活化剂”

在优化工作环境方面,领导干部亲和力能发挥出活化的作用。第一,可吸引各种社会资源为我所用。领导干部在社会上代表着一个集体的形象,是一个地区、单位或部门的标志。亲和力强,可在社会上结识到更多的善友,赢得社会各方的好感,在与之交往中就可争取到更多的政策以及人力、财力的支持,为顺利实施领导活动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第二,有利于消除隔阂,建立友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或单位,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公共权力,在行使这些权力的过程中,被管理方有时会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或者对执行方式认识的不同等原因而对职能部门产生一些误解。领导者的亲和力可使对方感受到诚恳的态度和确切的关心,增进对本部门工作的理解,进而缓和气氛,消除隔阂,建立起友谊。第三,有利于领导者及其组织提高社会威信。社会威信是领导者及其组织在社会交往中培植起来的一种社会信誉,是社会各方对领导者及其组织处事方式和工作成效的积极认可,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领导者亲和力大,可有效地扩大社会支持面,活化社会关系网,促使领导者及其组织建立起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公信度。

4.领导干部亲和力是促进社会矛盾消解的 “催化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协调各方利益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工作与职责。当然,矛盾的产生过程往往错综复杂,解决矛盾比开会布置工作显然要困难得多。这里需要较高的领导艺术和灵活的工作方法,其中重要的一点即领导者的亲和力。亲和力强的领导干部因为与群众关系密切,因而也容易接近和沟通,说话也有分量和影响。因而,有了亲和力,干群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就容易解除,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能顺利解决,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就有了相应的感情基础。[1](P50-52)

五、提出了领导干部亲和力的培育方法

亲和力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与学历教育和技能知识的传授不同——既不能靠课堂教学来提升,也无法用数字指标来量化。它需要领导干部长期的修养和锤炼。

1.学会尊重与包容他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其实质就是尊重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尊重群众,才能最终得到群众的尊重,赢得群众的支持。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群众信任和支持,并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其施展才华。要有举贤过己的胸怀,海纳百川的雅量,宽容大度地对待一切持不同意见者,为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宽松的环境。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同事,不护短也不揭短。同时,要学会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人的功过,既要看到弱点、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优点、长处和发展。选好千里马,用好老黄牛,扬长避短,各展所长。

2.坚持诚实与信用的原则

诚实守信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取信于民至关重要。领导干部要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言出必行、守信如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社会是信用社会,廉明政治是信用政治。而建立信用经济、信用社会、信用政治,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信用。朱镕基曾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范”。这既是对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坚持诚信操守的要求。因此,领导干部要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建立先进文化和带领群众共建高标准小康社会的高度,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3.历练自律与垂范的品质

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处于排头兵的位置,示范引路的作用十分重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乱了方寸、错了步调,部属和群众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领导干部作为领头雁,为众人瞩目,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如果自身的模范作用不强,对下就不可能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要想登高一呼,群众拥护,就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党风、勤政为民的政风、忠厚纯朴的民风、艰苦奋斗的作风,尽可能使自己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偶像。因此,一个品德高尚的领导、一个心地善良的领导、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应该始终站在群众前头。时刻要求自己,作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模范;作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的模范;作热爱学习,有丰富知识的模范;作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的模范。[7](P60-61)

4.笃信真诚与善待的品行

一要关心体贴下属,自觉培养与下属的深厚感情,以诚待人,取得下属的信任。要养成平易近人的作风,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理解下属的观点和处境。二要以德感人。“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领导干部要把“德高望重”作为人生追求。坚持原则,光明磊落,清正廉明,正气凛然。三要以理服人。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不能因为自己的职务高而强词夺理。不讲套话、不说空话。讲话的内容是调查得到的结果。四要以情动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想着下属、理解下属、爱护下属,做到既不放任迁就,又不简单粗暴。多为下属排忧解难,了解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碰到的实际困难。五要以行引人。“以身作则”是领导干部理应具备的素质。

5.怀有爱民与为民的心灵

一是要深怀爱民之心。深怀爱民之心就是要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时刻视人民为父母,经常关怀群众的生产生活,把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二是要悉听为民之言。悉听为民之言就是要从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倾听群众呼声和建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并善于将群众意愿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最基本的依据。三是要多办为民之事。多办为民之事就是要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排忧解难,特别是注意从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为民造福。在办实事、办好事中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四是要善谋为民之策。善谋为民之策就是要从增强干部素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入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仅要注意“做正确的事”,还要注意“正确地做事”,切实解决好依法行政这个突出问题。[8](P14-16)

6.处理主仆与官民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主与仆的关系。谁是主人,谁是仆人,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领导者作为人民的公仆,就要自觉增进同主人的感情。有了这份儿感情,就会主动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领导者作为人民的公仆,就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公仆,自觉为民尽职,为民分忧,真正把甘做人民的公仆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二是要处理好官与民的关系。处理好官与民的关系,关键是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体而言,需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充分相信群众。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相信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三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我们党就是基于对社会实践、对人民群众的科学态度,才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去寻找力量和智慧。四要坚持群众标准。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增强与提高语言亲和力

语言亲和力,是指通过语言迅速与对方融洽起来,使之感到亲密无间的“磁力”。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消除居高临下之感,还可以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一是用热情的话语增强亲和力。热情的态度,是增强语言亲和力的粘合剂。作为领导者,如果能主动地同对方进行攀谈,哪怕是一句得体的问候,几句关心的话语,都可迅速消除陌生感,造成融洽的气氛,从而达到亲和对方、顺利沟通的目的。二是要用真挚的话语增强亲和力。领导者的言谈不仅要热情平易,而且要真挚坦诚。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是说,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可以消雪化冰,感人至深。三是用谦和的话语增强亲和力。去掉官腔,放下架子,平等谦和地同群众进行朋友般的交流,是增强领导者语言亲和力的又一重要方法。四是用形象的话语增强亲和力。形象生动的语言会让人顺耳又顺心,既可让人感到亲近,又可给人以美的享受。五是用幽默的话语增强亲和力。在严肃的语境、庄重的话题中,如果能适当地巧用一些轻盈幽默的话语代替严肃凝重的语言,就会产生非同一般的亲和效应。[9](P32-33)

总之,领导干部亲和力是领导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是产生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源泉。领导干部有亲和力,就能把大家凝聚在身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推动工作。因而亲和力是现代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金林泉,顾承卫.亲和力:和谐领导的基石[J].党政论坛,2009,(10).

[2]姜明清.亲和力是合格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J].政工学刊,2002,(10).

[3]纪新华.试论领导干部的亲和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中国科学院领导力课题组.和谐社会的领导亲和力研究[J].领导科学,2008,(8).

[5]田素安.亲和力在优化领导环境中的优势[J].党政论坛,2007,(6).

[6]杨国义,高凤,崔广起.培育亲和力建设和谐社会[J].政工研究动态,2007,(10).

[7]王志荣.干部管理要增强亲和力[J].党建研究,2008,(7).

[8]赖晓玲.着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亲和力[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3).

[9]孙玉茹.怎样增强语言的亲和力[J].领导科学,2002,(6).

[责任编辑 李冲锋]

On the Research of the Leaders’Affinity in the Last Ten Years

LIU Fu-chun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Jinggangshan 343600, Jiangxi,China)

The Leaders’ Affinity is one of the leadership,which i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 of leading science section.In the past ten years,scholars had a breadth and depth of research,and achieving gratifying successes.Summary of scholars’perspectives about the leaders’ affinity concentrated in five areas:Defining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leader’ affinity;explica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eader’ affinity;expounding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leader’ affinity;demonstrates the unique value of the leader’ affinity;presenting the cultivating means of the leader’affinity.

leadership science;leadership;affinity;summary of research

C933

A

1674-0955(2010)05-0061-06

2010-09-06

刘付春(1965-),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亲和力领导者领导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适配子的亲和力筛选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
鄂豫皖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曾中生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