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所长李秀玲

2010-02-14主持人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废弃物城乡软件

主持人:陈 瑞

主持人:陈 瑞

2010年4—5月,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产业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绿色浪潮。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5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5月1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个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新政的出台,印证了我国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力促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决心。同时,也预示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在未来一个阶段迎来黄金发展期。那么如何认识当前的形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快速发展期中又如何把握机遇。本刊就此问题对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所长李秀玲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近年来,为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我国政府力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2010年4月和5月,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产业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力度空前,令人瞩目。请您谈一谈对当前形势的认识。

李秀玲:循环经济的理念在20世纪末引入我国,其核心是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同时降低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压力,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形成协调互动的良性关系。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不断扩大循环经济的规模,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目标的实现。进入2010年以来,尤其是近两个月,发改委牵头、多部门联动;以资源利用为核心、多领域突破;以投融资政策为先锋、多政策出台,这些新的动向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并预示着循环经济将步入发展的新阶段和快车道。

在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综合利用越来越被重视和强调的情况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成为满足现实需求、顺应形势发展的重点领域。废旧物品的再生利用活动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回收利用行业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及社会关注度不高,在当今资源能源短缺、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峻的背景下,对废旧物品进行循环利用、再生利用和再制造的意义便更加显著。不仅可以转变资源粗放利用的模式,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的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能够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是指向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战略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主持人: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有什么意义?

李秀玲:众所周知,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是密不可分的,回收是利用的上游环节,为加工利用提供原料,回收渠道、流通网络的建设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下游加工利用的规模和运行情况。如2010年5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中,也提出示范基地要积极创新回收方式,通过自建网络或利用社会回收平台,形成覆盖面广、效率高、参与广泛的专业回收网络,可见回收网络的重要。自2006年起,商务部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至2009年底,已经先后在53个城市和11个集散市场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但是,仍然可以看到,现有的回收网络在建设规模、覆盖范围、运行效率、与上下游的链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废弃物回收利用需求。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原料的制约会越来越显著,也就是说,社会废弃物存量虽然非常大,且不断增长,但是这些废弃物能否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较大规模地集中到利用企业手中,仍然是一个问题。如果回收网络建设滞后,便会对后续的产业发展形成瓶颈。

在回收网络建设中,还需要提出和强调的就是“城乡一体”的概念。二手物品从城市流入乡村并不鲜见,废旧物资集散市场、加工利用基地等建在城乡结合部也非常普遍,但这些现象却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认为,在实践中,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在城乡之间流通往来,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物资流动,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机遇。重视城乡互通,加快建设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城乡互通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优势。城市具备生活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收集、运输、集中处理等的管理经验,能够较快获得国家关于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指导和信息,拥有大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设备方面的科研力量,这些都是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可以借鉴和利用的。我国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废弃物资源待开发,不仅包括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而且有废旧农用机械、旧家电、乡镇工业企业废旧设备等很多与城市废弃物相似的废旧物资,都可以加工转化为资源。特别是随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导的“新网工程”项目的加快推进,涵盖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和再生资源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农村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刚刚起步,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是巨大的机遇。

主持人: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它的建设内容又包括哪些呢?

李秀玲: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大的方面来讲,应该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硬件建设。硬件主要是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包括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跨区域集散市场、综合利用基地等。硬件是回收网络的有形载体,是承载各种回收、加工、利用活动的平台。硬件建设应该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回收网点要求分布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分拣加工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需具备一定的道路、场地、加工车间、分类储存库等;综合利用基地需具备加工车间、库房、生产线、加工设备等。

二是软件建设。软件主要指运行制度和支撑条件建设,包括供需信息的发布、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前景的调研、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与交流、成功经验或模式的推广与借鉴、相关政策的传递和解读、发展规划的制定等。这些内容构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运行推手和重要支撑。

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的硬件条件往往受到重视,但软件建设却远远滞后。常常是在网络建设前期,缺少市场调研和规划;建设中期缺少标准和配套;建设之后缺少运行条件和制度设计,很多已建网络效率低下,有场无市,甚至无法运行、变成“摆设”。软件建设的缺失,使我国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

主持人:既然软件对于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非常必要,而且与硬件建设相比较为滞后,那么应该如何加强网络建设的软件支撑呢?

李秀玲:就像前面所说,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加快建设期马上就要到来,在这个时期,更要注重软硬件建设的平衡和互补,尤其是让软件措施来指导、协调、配合硬件建设,形成对硬件建设的托举和支撑力量,促使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又好又快地建设起来。

在软件实力构建上,可以借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围绕着制造业产生的金融、物流、科技服务、商贸服务、会展宣传服务等一揽子服务,它能够对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如果说制造业是硬件,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就是软件。近几年,我国部分发达省市越来越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如上海和天津都将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列入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中,上海甚至还提出由生产性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的思路。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来说,同样需要加强软件建设,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提供支撑。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从分散—集中—分散的过程,即原料分散、加工集中、销售分散。在这个过程中,应引进供应链管理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指导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高效有序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

(2)咨询、信息服务。在集散市场、加工基地、再制造园区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前期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运行中需要相关的制度配套。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回收、加工、利用活动,需要技术、设备、原料和销售渠道等信息,也要对企业的产品及优势进行宣传,都需要借助平台和媒介。

(3)教育、培训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原有的回收网络进行梳理和提升,将社会零散的回收人员、加工作坊等进行整合规范。而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人员多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缺少认识,也不了解回收网络建设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消除二次污染、减少社会治安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因此,在网络建设中,需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建设主体的意识和水平。

(4)政策宣传服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对资源循环利用、再生利用、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多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同时,也出台很多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对相关产业活动进行规范,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对这些政策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引导相关产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企业或区域之间成功经验的推广、技术研发和交流等都应该纳入软件建设当中。总之,在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当中,应两手一起抓,用硬件建设承载软件服务,用软件服务托举硬件建设,融合互动,共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

猜你喜欢

废弃物城乡软件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禅宗软件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软件对对碰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