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蔬菜》2010.12学术论文导读

2010-02-14

中国蔬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蔬菜发酵液黄瓜

十字花科植物中主要硫代葡萄糖苷合成与调节基因的研究进展

程坤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0(12)

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硫苷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和功能解析的进行,人们对硫苷的生物代谢途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硫苷合成的调控基因也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硫苷合成不同阶段分别起着重要作用的MYB、MAM、CYP79/CYP 83、AOP等基因家族。本文就十字花科植物中硫苷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合成与调节基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十字花科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白菜类蔬菜转基因研究进展

高丽等(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中国蔬菜》2010(12)

综述了白菜类蔬菜的抗虫、抗病、抗逆、抗除草剂、雄性不育、品质改良和筛选标记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了转基因白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对白菜类蔬菜转基因的研究重点仍会停留在建立高频再生体系和摸索其他有效方法上,转基因白菜类蔬菜的基因漂移和对其他非靶生物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有无影响也会是热点研究问题。

蔬菜抗虫性研究进展

莫圣书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 571737;海南省琼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海南琼海 571400)-《中国蔬菜》2010(12)

对蔬菜抗虫机制、抗虫性遗传以及抗虫种质资源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技术进行了综述,讨论了蔬菜抗虫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黄瓜瓜长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程周超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蔬菜》2010(12)

以黄瓜野生变种PI 183967(Cucumis sativus L.hardwickii)和新泰密刺选系931为亲本获得的包含179个单株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234个SSR标记、7个连锁群(分别对应黄瓜的7条染色体)的黄瓜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829.7 cM,平均图距3.5 cM。结合F2和F3的表型数据,共检测到5个瓜长QTL,分布在第 1、4、6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 7.1%~14.1%之间。

草莓果胶裂解酶RNA干扰表达载体构建

钱春等(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中国蔬菜》2010(12)

为提高草莓果实硬度,延长货架期,利用草莓果胶裂解酶(PL)382 bp的一段保守序列构建了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其成功转入到草莓中,通过PCR检测出2株阳性转化植株。

菠菜毒死蜱消解动态及采后清洗对菠菜安全的影响

张学杰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蔬菜》2010(12)

对春季露地菠菜生产中常用农药毒死蜱的消解动态,以及采后清洗对菠菜毒死蜱残留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露地菠菜毒死蜱(48%乳油)750倍液喷施,其一级消解动力学模型为 C=9.542 2e-0.361t,半衰期1.92 d,达到GB 2763—2005中叶菜类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 0.1 mg·kg-1的理论安全间隔期为12.6 d;采后用自来水、ClO25 mg·kg-1、ClO210 mg·kg-1、NaClO 100 mg·kg-1和超声波 (26 kHz、450 W)分别清洗 1 min,均可减少 1 log的细菌总数,但ClO210 mg·kg-1处理后发现仍存在270 cfu·g-1大肠菌群,表明生产中即使采用消毒剂清洗菠菜,其微生物安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研究中还发现,生产中常用的NaClO具有减少毒死蜱残留量的作用;此外,超声波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清洗技术,有助于减少菠菜毒死蜱残留量及微生物数量。鉴于单一清洗消毒方式在保证菠菜采后食用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今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合清洗消毒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菠菜乃至果蔬产品的采后安全。

我国热带海岛地区极端环境下蔬菜椰糠基质栽培系统的建立

周明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97)-《中国蔬菜》2010(12)

研究并建立了适合我国热带海岛地区高温、高湿、强日照、多台风、缺水、缺土等极端条件下蔬菜椰糠基质栽培系统,包括以抗强台风、防日晒、防暴雨、防腐蚀的四防温室为主的环境调控系统、以椰糠为主要栽培基质的栽植系统和肥水供给系统。在建立的椰糠基质栽培系统下,抗强台风、防日晒、防暴雨效果明显,而温度和湿度调控效果不佳。较岛上人造菜地,适宜栽培蔬菜种类和产量明显增加,节水率达到70%以上。

黄瓜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几种物质的变化

王志坤等(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中国蔬菜》2010(12)

以黄瓜品种D0313和649为试材,对果实自然成熟衰老过程中外观形态和若干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个迅速下降过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前期保持稳定,衰老后期急剧上升。两个品种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存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个品种果实衰老表现不同的原因所在。初步认为,膜脂过氧化作用是导致黄瓜果实衰老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黑皮冬瓜黑老粗F1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

卢文佳等(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蔬菜》2010(12)

用CTAB法从冬瓜种子发芽幼根提取DNA,经电泳检测其条带清晰明亮,可满足RAPD分析要求。对黑皮冬瓜黑老粗F1及其亲本DNA用140对RAPD引物分别进行RAPD扩增,筛选获得1对在父母本间可产生稳定且为双亲互补型片段的引物SPS-C15。利用该引物对一批商品种进行纯度鉴定,纯度为90.7%,实际田间形态鉴定的纯度为89.8%,RAPD检测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吻合,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黑老粗F1的种子纯度快速检测。

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蔬菜矿质元素前处理方法研究

刘中笑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蔬菜》2010(12)

以黄瓜、大白菜、辣椒、萝卜和菜豆5种蔬菜为材料,对应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矿质元素前处理中涉及到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酸介质的选择、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消化方法、不同样品状态消化等方面。结果表明,由于蔬菜具有新鲜多汁的特性,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根据样品的不同性状,来选择适合的前处理方法,最后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

多粘类芽孢杆菌L1-9菌株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马桂珍等(淮海工学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连云港 222005;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中国蔬菜》2010(12)

L1-9菌株是从连云港海域海泥中分离获得的1株多粘类芽孢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L1-9菌株及其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1-9菌株和无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4 d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到17.6 mm和15.8 mm,L1-9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能明显降低早疫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并抑制芽管的伸长,发酵液的抑制作用高于无菌发酵液。采用离体叶片法和盆栽法测定该菌株的室内防病效果,结果表明:L1-9菌株的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酵液的防病效果高于无菌发酵液,其离体叶片法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了79.28%和67.20%。

与辣椒抗蚜虫基因相关的RAPD标记筛选及其SCAR转化

陈灵芝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中国蔬菜》2010(12)

以辣椒抗蚜虫野生种质03-C79'与感蚜品种A0003杂交并自交得到F2为试材,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BSA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寻找与辣椒抗蚜虫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从2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到1条辣椒抗蚜虫性状特异的多态性引物RA750。经F2单株验证,RA750的扩增片段在抗蚜虫植株中稳定出现,而在感蚜植株中没有。利用Joinmap 3.0软件计算标记与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6.03 cM。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1对引物,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RA750-S。

黄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离体和活体筛选

段广荣等(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蔬菜》2010(12)

选取蔬菜上常用的17种杀菌剂,运用离体抑菌活性筛选和药剂拌土盆栽活体筛选两种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较高的为己唑醇、氟硅唑、腈菌唑、嘧霉胺、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其抑菌率在69.61%~100.00%之间;盆栽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嘧霉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的防效在61.50%~95.90%之间,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

钾、钙、硼、硅对茄子抗黄萎病效果的影响

周宝利等(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110866)-《中国蔬菜》2010(12)

以茄子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施钾(K)、钙(Ca)、硼(B)、硅(Si)的方法,探讨 4种元素对接种黄萎病菌后茄子幼苗的发病率、植株生长状况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四种元素的各处理均降低了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浓度的K、Ca、B、Si促进了茄子幼苗株高、茎粗、根长、鲜质量、根系活力及POD、PPO、PAL活性,而后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其中以B 50 mg·L-1处理抗病性最好,其发病率比对照低46.66个百分点,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对照,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124%;POD、PPO、PAL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20%、58%、84%。说明B对诱导茄子黄萎病抗性有显著效果,可应用到生产。

斜纹夜蛾对3种有机磷农药的抗性监测

陈亮等(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中国蔬菜》2010(1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苏州地区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对毒死蜱的抗药性水平上升较慢,最高仅为5.57倍;辛硫磷次之,抗性水平为2.57~20.74倍;而乙酰甲胺磷的抗性倍数最高达到109.46倍,不宜继续使用。3种农药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

猜你喜欢

中国蔬菜发酵液黄瓜
《中国蔬菜》学术论文写作要求
《中国蔬菜》投稿要求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印度市场的“中国蔬菜”
连翘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和HPLC测定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鲜切果蔬加工废弃物发酵液的制备及功效性评价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