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2010-02-14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0年4期
关键词: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资源

方 毅

(天津滨海供热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与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截能力相适应,塑造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奉行节约资源的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活动与消费方式的城市,是采用综合手段对资源实现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可持续利用,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收益,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支撑体系之一。

1 建设资源节约型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的一个过程和部分。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型社会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和不可分割性,他们相互依靠、补充和支持。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两个层次。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在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尽力增强其再生能力,保持原有生态环境,这正是节约资源、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式进行城市发展的题中之意。我们可以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将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和统筹安排;或者说,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城市可以集中体现和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是一个涉及社会各层面、各层次的系统工程,而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基本因子,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这个系统中最紧要的一环。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对资源和舒适环境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资源、能源和清洁环境的供需矛盾十分明显;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给城市生态系统减压,与自然环境亲和。节约资源是要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为核心来解决城市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以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待环境,就是要将城市发展维持在环境承载力以内。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

城市的建设形态决定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是解决我国城市资源短缺、资源供需矛盾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符合中国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和谐,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资源浪费和紧缺问题,推动整个城市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自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市、县)、“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到2005年,我国以建立50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200个环境优美城镇、17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2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488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和2300个省市级“绿色社区”。这些生态省、市、乡镇、企业和单位以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为核心,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出发点,是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实践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典型。

2 城市的发展计划以城市实际为基础

城市规则意在从规则入手,减少城市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索取和损害,实现我、自然、组成的城市生态系统朝着好的方向深化,为城市提供最大的发展机会,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2.1 城市规划的理念

胡锦涛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要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资源节约是城市发展规则科学决策的基础。城市规则应确立生态立市和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好有人类居住区形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必然要求。

2.2 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领域

重点建设领域以城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应该涉及到:产业结构问题包括支持发展环境资源友好型产业、生态农业等:企业、行业、领域和区域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包括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家电和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资源节约市场促进机制建设:发展节约技术、替代技术;绿色消费机制等等。

2.3 城市发展规划目标

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实际上也是资源节约型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发展目标既有宏观的建设目标也有具体的目标值,包括污染控制目标、森林覆盖率目标、水质目标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目标。资源节约状况和人对环境的友好状态是可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所以确立明确的目标值也是有必要的。

3 资源节约型建设的重点内容

3.1 节约城市资源和能源

城市化的伴生物就是人口增加和对资源的大量需求,所以城市的发展要考虑水、土地、电力、原材料等这些资源的约束。城市节水的重点是推广节水型设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对耗水工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另外,适当地抬高水价,进行经济刺激也是可行的。城市节约能源的要求是以节能技术为基础对工业设备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推行生活节能、第三产业节能。城市节地要严格坚持保护土地的国策,以土地有偿使用为基础,创建城市土地市场促进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在节约资源的过程中,城市应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城市。

3.2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要维护城市优美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生命支持功能。针对城市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对水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总量和质量进行维护和更新。另外,要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3 缓解城市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我国城市人均占有资源量不断下降。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被强度消耗,不仅造成了资源的短缺,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负荷。城市垃圾激增、空气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之中,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必须对城市人口进行控制。而且,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包括对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认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3.4 培育城市环境文化

资源节约型城市是环境文明时代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其建设本身就是环境文明的有力表达。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节约资源的观念,增强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另外要加强培育城市环境文化,加强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和环境道德、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城市居民树立节约资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崇尚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的风俗习惯和舆论氛围,逐步将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变成公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生产和消费是城市经济生活的主体部分,培育城市环境文化也要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文化。一方面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如此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资源
节约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节约资源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研究
环境友好型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