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

2010-02-12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金湖区域资源

郑 根 清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

郑 根 清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金华 321001)

通过对升金湖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对策、工程措施,以期为升金湖湿地以及同类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水禽栖息地类型湿地;湿地保护和修复;对策;工程措施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重要生态系统,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升金湖湿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濒临长江,为通江湖泊,与长江只有黄湓闸相隔,地理坐标为N30°15′~N30°30′,E116°55′~E117°15′。升金湖湿地是一处以保护我国和东亚地区重要水禽越冬地和歇息地的水禽栖息地类型湿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湖泊湿地总面积有13300公顷,占安徽省湖泊湿地总面积的3.64%。升金湖湿地在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科学、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价值。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白头鹤、白鹤、黑鹳等6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枕鹤、小天鹅等23种,有33种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来升金湖越冬的候鸟,达170多种,10万多只。在这里栖息着我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和占世界十分之一的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升金湖湿地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保护组织和人士认知。但目前升金湖湿地由于湿地围垦、渔业开发等众多原因,生态系统已面临着威胁,呈现衰退的迹象,其湿地保护和修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1 升金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

(1)渔业开发。升金湖湖面围网养鱼、围网养蟹现象是侵扰水鸟生存的主要因素,冬季的捕鱼活动对水鸟的越冬有较大的影响,高密度养鱼,农民在湖周农田施用农药,对湖中水草、底栖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2)湿地围垦。大面积围垦是升金湖保护区湿地急剧减少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彻底改变了围垦后的植被面貌,影响到升金湖的湿地生态环境。

(3)水利工程影响。升金湖为通江湖泊,建有通江水闸-黄湓闸,一般冬季开闸放水,滩涂显露,利于水鸟栖息,夏季开始闭闸蓄水,缓解长江水势,这种人为造成的水位变化对水鸟栖息地的湿地环境影响较大。

(4)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湖泊湿地区域兴建公路、架设电网、厂矿企业以及集镇和村庄的开发建设都会对湿地和越冬水鸟密集的区域带来一定的影响。

(5)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量的居民点和农业生产用地,当地农民在湖周农田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对升金湖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6)现状森林植被生态效能低下。升金湖现状森林植被以生态效能低下的马尾松林为主,集中连片的低效马尾松林致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的诸多生态功能减弱,给升金湖湿地水质带来不利的影响。

(7)湿地保护意识不强。政府决策、群众意识是湿地与水鸟保护的重要保障环节,多头管理无力,群众保护意识薄弱,使湿地与水鸟保护难度增加。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升金湖湿地水污染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湿地功能退化,制约了升金湖湿地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为本”为理念,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升金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升金湖湿地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原则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体性保护原则;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宣传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与现有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原则等。

3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措施

为提高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升金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可采取以下的工程措施:

3.1 治污工程

●适度控制野菱等的生长蔓延。对过量发展、影响其它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且其植物体腐烂致使水体污染的野菱和芡实等要进行控制,同时要保留一定的数量,为一些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繁殖场所。控制面积约300公顷。

●河道和湖底清淤。为确保升金湖水体水质,同时降低湖床高度,疏通水道,对沉积于湖底及河道的淤泥和淤沙采取生态疏浚法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淤泥和淤沙等用于培筑控水土埂。清淤深度约0.8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可采取集中式人工湿地或砂滤等的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遏制因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应调整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提倡绿色生态农业。同时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代替化肥;实施节约型和环保型施药技术;强化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3.2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主要采取在改善湿地的水文条件的前提下,实施全自然状态下的天然恢复方法,即实施封育;局部地方采取补植植被等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方法,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演替过程的自然性。

●植被恢复区域封育。对植被恢复区域进行封育,阻止人为、牲畜的侵入。植被恢复区域封育面积约3000公顷。

●林相改造。为改善环境,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的诸多功能,对区域内生态效能低下的马尾松林可选用具生态效能和观赏价值高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行林相改造。改造面积约1000公顷。

●浮床陆生植物种植。利用水上种植技术,在部分水面利用浮床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适宜的有经济价值的陆生植物,在收获农产品、美化绿化水域景观的同时,通过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种植。环湖岸种植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恢复湿地水生植被,形成湿地植被的全序列或半序列景观。宽度约10-15米。

●水生动物放养。通过大力宣传,尽量控制和减少食草类鱼的数量,适量放养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增殖培育重要鱼类(土著)种群结构来控制浮游生物,达到平衡和调控水域生态系统的目的。

●本土和外来有害生物的控制。加大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减少螃蟹投放量;与血防部门联系,加大血吸虫治理力度。对区域外来有害生物如克氏螯虾(龙虾)、空心莲子草和水葫芦等应严格控制。

3.3 退耕还湿工程

湿地围垦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而且彻底改变了围垦后的植被面貌。大面积围垦已成为升金湖保护区湿地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应加大湿地围垦的管理力度,对部分围垦农耕地应予退耕还湿,并种植乡土湿地植物,既减少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又为水禽类等鸟类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的条件。

3.4 防护沟基础设施建设和搬迁工程

●防护沟等基础设施建设。修整和加固排水沟渠系统,将四周的防护沟修通、加深、加固,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对受长期湖水冲击,或人为活动、牲畜破坏,造成土质松软、泥土流失、土壤裸露的湖堤要进行加固,并恢复或补植植被。

●搬迁安置工程。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区内人口密集,多数居民是从山东微山湖、江苏洪泽湖和盐城等地搬迁过来,他们的观念还保持在很多年前靠打鱼为生的生活方式,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应结合相关规划予以搬迁和安置。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搬迁区域内对湿地水体污染影响较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4 升金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对策措施

4.1 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湿地保护事业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目前,湿地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和重视,要大力宣传有关湿地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湿地功能和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公众对湿地资源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起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2 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湿地保护的法规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在我国尚无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因此,应健全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建立对威胁湿地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4.3 采取整体性保护与实施不同分区保护的策略

为加强升金湖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采取整体性的保护策略,既要保护好区域内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也要保护好环境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同时要针对保护区的不同分区,实施不同分区的保护策略。核心区与缓冲区以保护为主。实验区可根据资源特点和科学价值,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多种经营。但必须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不影响资源保护为前提。

4.4 加快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对区域内各类湿地退化的现状与原因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其退化及逆转的过程与机理,有步骤地对退化湿地实施抢救性的保护与修复,使升金湖湿地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4.5 加强湿地科研和资源监测能力的建设

科研监测可以为升金湖的有效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应加强对升金湖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重点研究,建立湿地管理信息库,健全现有的资源监测体系,了解湿地动态变化,积累数据,为决策管理提供服务。

4.6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程技术

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介绍国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经验,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认真学习国外成功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案例,总结工程技术和方法,结合升金湖湿地具体情况,推广使用。

4.7 服务全局,科学合理利用湿地

升金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是为了保护好以升金湖为主体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营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源地和安全屏障。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思想出发,升金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要与区域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相协调,对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全盘考虑,要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发展旅游业等结合,强调区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4.8 理顺关系,协调管理,提供资金支持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错综复杂,涉及林业、农业、水利、环保、旅游、土地、规划、城建等政府主管部门和各个行业。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明确了由林业部门牵头负责湿地管理工作。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应认真负责,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努力在湿地资源保护上达成共识,采取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保护行动,运用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筑工程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此外,湿地管理还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和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将其纳入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升金湖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资金支持,实现湿地投入的制度化。

S718.55

B

1004-7743(2010)03-0061-04

2010-01-18

猜你喜欢

金湖区域资源
衣食父母(外一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分割区域
朱光武和他的金湖宏源国际大酒店
雨日寄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区域发展篇
荷都金湖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