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药物经济学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010-02-11王翠艳周冀平李占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唐山市063000

中国药房 2010年4期
关键词:执业经济学药师

王翠艳,周冀平,李占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唐山市063000)

2009年3月1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确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药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要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所用药品价廉、质优。因此,探讨药物经济学理论如何应用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指导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执业药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药物经济学理论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论基础

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此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出合理药物治疗方案的边缘性学科[1]。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CMA)、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和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等[2]。它本着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效果)的指导原则,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出费用合理、效果显著的处方;它可以为宏观药政管理提供信息基础,为药品资源优化配置、新药研制和开发以及医疗保险等提供决策依据。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7年首先提出,其基本内涵是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基层能够配备、居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进行遴选,其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在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要求。近期国家又正式公布了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确定了包括中西药在内的307个品种为国家基本药物,建立了药物成本-效益经济评价制度,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并且规定每3年进行一次调整,以保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公众基本医疗用药需求,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认为[3],要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管理,按照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并重的原则,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建立《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药物处方集》同步调整机制,逐步实现与诊疗指南的制定和修订相结合,指导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基本药物的配置使用,形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临床使用、价格管理及支付报销政策协调互动机制,促进诊断治疗用药的科学合理协调统一。

2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家卫生保健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包括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并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的一种制度。因此,必须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指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2.1 引入药物经济学指标,细化基本药物遴选标准

在药物遴选时应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对药物治疗成本进行分析,科学地评价药物治疗成本费用。有文献报道[4,5],世界许多国家在药物能否进入药物报销目录时,都要根据药物经济指标提供候选药品的药物经济学报告。建议我国也应加强《基本药物目录》候选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严格制订入选标准,以达到集中人力财力生产、供应基本药物,满足临床需要的目的。

2.2 将药物经济学渗透入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体系的每个环节

基本药物制度的确立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国家政策的确立,也包括药品的生产、研发、流通、定价、配备、使用、报销以及监测评价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且相互关联。因此,保证各环节经济高效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十分重要。首先,制定并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准入标准,严格进行审评,使那些费用低,疗效高安全性好的药品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其次,加强行业管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基本药物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积极组织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参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再次,鼓励各地医药行政部门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从而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最后,依法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监管。加强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与使用各环节的监管,明确各级药监部门的监管职责,对基本药物定期抽检,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的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用药安全。

3 在基本药物使用环节中强化执业药师的责任

如何准确合理的使用基本药物,是基本药物制度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应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的执业药师制度;鼓励执业药师认真学习药物经济学理论,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落实执业药师合理用药和处方审核制度,合理调配药品;积极宣传基本药物制度。

3.1 建立规范化的执业药师制度

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起步晚,发展较慢,合格的执业药师队伍规模还较小,临床药师制度更是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论执业药师、临床药师的规模、服务能力还是学历和培养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2 认真学习药物经济学理论,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关注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要关注药物的治疗成本,进行药物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以实现医疗保健费用的最优化。

3.3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应用药物经济学理论

在日常工作中,执业药师应完整填写药历,包括患者既往用药史、诊断、治疗原则等内容,并经常对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进行评价,对可能存在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建立执业药师工作手册,记录日常工作内容。

3.4 健全和落实执业药师合理用药和处方审核制度

个别医疗机构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临床上药品滥用问题尚缺少有效控制措施,药品不合理使用使药源性疾病增多,医疗费用过度增加。因此,应落实执业药师处方审核制度,建立与完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培养医师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

3.5 加强基本药物用药监测与评估

应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和监测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效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执业药师应完整记录用药情况,并有计划地实行绩效评定,对不同科室所使用药品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估与监测,为临床提供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应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在规范和监督临床处方方面的作用,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的使用,减轻人民群众的药费负担。

3.6 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活动

应在医药卫生人员中广泛开展基本药物与合理用药的继续教育及培训,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不仅要重视疾病本身的防治效果,还必须考虑患者的经济利益。同时,广泛开展执业药师的药学咨询服务,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改善不良用药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1]陈 洁,张 钧,张 丹,等.药物经济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0.

[2]周冀平,王翠艳.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优化医药服务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4):559.

[3]邵明立.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J].求是,2008,(16):21.

[4]肖宏浩,郭振华,饶小兵.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的启示[J].中国药事,2008,22(11):961.

[5]武瑞雪,刘 宝,丁敬芳,等.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国际经验[J].中国药房,2007,18(17):1 284.

猜你喜欢

执业经济学药师
药师“归一”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2014再升温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