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救治经验回顾

2010-02-11何毅

中外医疗 2010年8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

何毅

(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雷州 5242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居住环境的变化,支气管哮喘与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多,而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临床上也并不少见,由于两者存在,给临床治疗带来复杂性,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按1997美国ADA标准;男25例,女15例;年龄36~70岁,平均48.9岁;均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病史9~21年,平均14年,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4~10年,平均6年;空腹血糖8~11.1mmol/L26例,>11.1mmol/L1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咳嗽、痰多、发作性胸闷、气喘、喉痒、哮鸣、呼吸困难及心悸等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21例,皮肤感染4例,气候变化8例,食道因素2例,不明原因5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肺结核1例。

1.2 治疗及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时主要病史、症状、体征、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明确诊断后,为患者计算热卡、制定食谱,以此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可进餐者鼓励进餐,进餐不足者给予静脉营养,逐渐增加饮食进量以保证营养摄入能满足机体,对拒食这种病态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均采用吸氧、补液、抗炎,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常规联用抗菌素、吸入和(或)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缓解支气管痉挛药物。甲泼尼龙静注每日量40~160mg,症状控制后改强的松口服,病情稳定渐减量。全部给予胰岛素治疗。

2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喘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临床控制24例,显效13例,好转3例。空腹血糖控制在5.3~8.2mmol/L。

3 讨论

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糖尿病和支气管哮喘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甚至在临床上出现相互排斥现象。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哮喘之间可能存在致病基因关联,当致病因素改变了个体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另一种疾病的抵抗力,导致糖尿病和哮喘之间相互拮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过敏)性气道炎症(炎性反应)性疾病。目前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并发哮喘的患者亦逐渐增多。糖尿病患者有三大代谢紊乱,患者大都抵抗力差、易感染、常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使哮喘发作严重度增高。许多哮喘患者诱发喘息,而长时间的喘息低氧血症、应激状态、大剂量皮质激素的应用,都可能加重糖尿病,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等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者血中氨基酸、非蛋白氮(NPN)浓度增高,尿中尿素及有机酸也增加,影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失水、酸中毒进一步恶化,使哮喘患者病情更危重;而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理想,血糖居高不下又会致感染不易控制,喘息难以缓解,而感染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形成恶性循环。久而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并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最终致患者死亡。综上因素,哮喘合并糖尿病时,哮喘发作来势急、病情重,严重度有所增加。两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和恶化因素,使病情复杂,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认识两病并发的严重后果,尽早做出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积极合理地兼顾两病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目前支气管哮喘治疗主要是以抗炎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急性严重哮喘、慢性哮喘的国内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因80%在肝脏代谢,20%为生物利用,因而副作用小,安全度大。具有起效迅速、用量小、疗效持续时间长、疗效高优点[2]。但易诱发高血压、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糖、脂肪、蛋白质、矿化物代谢异常,干扰体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3],从而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的又一原因。因而糖皮质激素的选择应用有一定的限制,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应将激素作为抗生素药物使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对于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疗效欠佳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在重度哮喘和哮喘加重期时,可吸入400~800ug/d,每天剂量分3~4次,对初始剂量反应不理想时,增加剂量可加强对哮喘的控制,同时严格控制血糖,病情可控制,且长期低剂量吸入安全有效。长期合理的饮食结构搭配,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保证营养需求,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进餐不足或不能进食时,应静脉营养,提供能量,摄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以防发生酮症。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重度喘息发作时应胰岛素治疗,需静脉或皮下给予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8.0mmol/L左右,及时监测血糖,谨防低血糖,为控制感染和缓解喘息状态提供条件与保证[4]。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1):5.

[2]李明华.支气管哮喘现代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7.

[3]壮健.哮喘病防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

[4]谢正福,刘亚红,何权瀛.支气管哮喘和糖尿病共存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9):557~558.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