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市八步区马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10-02-10石文宗

长江蔬菜 2010年7期
关键词:母株球茎马蹄

石文宗

马蹄(荸荠)在贺州市八步区栽培历史悠久,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但由于当地农民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马蹄产量较低,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的高产栽培技术,存在较大的产量提高空间。

当地农民关于马蹄的种植存在以下的认识误区。①前期基肥轻,甚至不下基肥,造成马蹄母株起苗慢,长势弱,从而导致植株弱小、不健壮,影响产量。②种荠不消毒,增加了病原菌侵染的机会,造成多年来马蹄枯萎病、秆枯病呈加重的趋势,另外病虫害预防不及时也严重影响了马蹄产量。③后期重施肥,认为肥多产量就高,肥多果就大,这就造成了植株旺长且嫩绿,病虫害加重,容易倒伏,既浪费,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④马蹄生长前期缺少农家肥,忽略了农家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酸,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创造利于马蹄生长的理想环境的作用。⑤把马蹄生理性红尾当病治,不以补充微量元素为主,壮根壮苗为辅,直接影响了马蹄产量。⑥土壤不调酸,高温时,偏酸田块马蹄黑根多,植株早衰,长势弱,产量当然上不去。

通过对群众认识误区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栽培技术不断完善,近几年八步区马蹄种植面积都在4 666.7 hm2以上,形成了不少的种植专业村,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产品经过检测,达到无公害标准。现将其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技术

由于各地方的地力水平、施肥水平、管理水平差异比较大,相对产量及大果率差异更突出。目前贺州市还没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施肥体系。近年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目前解决该难题的最好方案。

1.1 种球要求

选多年来产量稳定,分蘖分株力强,外型完整,芽头粗壮,球茎饱满,皮褐色,光滑一致,单个球茎质量15 g以上的球茎作种球。

1.2 大田要求

硬底的沙壤土,耕层为20 cm最好。利于球茎的形成,结荠水平一致,保证光合产物的迅速转移积累,球茎迅速膨大,且大小整齐。

1.3 育苗时间

从利于结荠多的大方向出发,提倡早育苗,早移栽。4月下旬至5月上旬育苗最好,6月下旬或7月上旬移栽,对提高产量和提前成熟有利。

1.4 施肥时间

①分蘖分株肥 可分为母株形成肥、分株形成肥、二次分株形成肥。分蘖分株肥促进母株分蘖、叶状茎抽生、侧芽萌发、匍匐茎抽生、分株形成、二次分株形成,此期的养分主要供给叶状茎和根系生长。

②结荠肥 秋季气温降低,日照变短,分蘖分株基本停止。结荠肥可分为花茎形成肥、球茎形成肥、球茎膨大肥。此期的养分主要供给花茎的抽生、球茎形成、球茎迅速膨大、淀粉的快速积累。

1.5 施肥水平

马蹄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特别是对N、K肥需求比较大,以分蘖盛期和球茎发育期为吸肥高峰。以目标产量达 2 500 kg 来算,N∶P2O5∶K2O=23∶10∶21。 667 m2施纯养分:N=23 kg,P2O5=10 kg,K2O=21 kg。基肥:腐熟农家肥和全部磷肥,氮肥和钾肥各占总施氮钾量的25%;分蘖分株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40%,钾肥占总施钾量的20%;球茎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35%,钾肥占总施钾量的55%,基肥中可加入硼、锌、镁等元素进行平衡施肥,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1.6 水分管理

前期浅水2~4 cm,促分蘖;中期深水5~7 cm,控分蘖,促早结球,如出现徒长,则应落水搁田3~5天,或喷多效唑控制;球茎膨大期田间不能缺水,要求灌15~20 cm的深水;11月后田间保持土壤湿润至收获。

1.7 适施激素和叶面肥,协调地上地下部生长

马蹄的单位面积产量决定于发蔸数、单株结荠数和单果质量。为促分株分蘖,抑徒长,适当喷施叶面肥和使用激素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据试验,移栽时用ABT 5号生根粉25 mg/L蘸根,初荠和盛荠期各喷一次3%硝酸稀土加多效唑500倍液,增产显著。

2 育苗技术

2.1 种荠选择

主要选择贺州市八步区芳林马蹄品种,植株较高大,球茎扁圆形,皮深红褐色,顶芽钝,脐凹,淀粉含量低,含糖量较高,耐贮运,产量高。每667 m2选优良种荠40~60 kg,采用每果一株的栽培方式,其作用是减少伤口,切断马蹄枯萎病病菌二次侵染的途径,以壮母株为前提。

2.2 种荠消毒

用50%多菌灵500倍液、秆枯净600倍液、保鲜克(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3 000倍液,3种药液混合浸种荠0.5 h,捞出晾干备用。然后再用清水浸12 h。在排种前,最好把芽鞘上的枯叶鞘除去。铺湿稻草(上有少许泥沙),排种(芽向上)2~3层,盖草,保湿5天就可出芽。

2.3 播种

育苗地应选择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矿企业区,并且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育苗。用石灰35 kg/667 m2进行调酸消毒杀菌。按每667 m2苗床施用腐熟农家肥1 500 kg、三元复合肥25 kg,种荠按规格6~8 cm排列育苗,盖上细泥以不见芽头为宜,淋足水,然后淋消毒所剩余的药水,盖上稻草或遮阳网,以后保持湿润,有80%出苗时可揭去稻草,在排种后15天内,最好遮荫,防高温,防幼苗晒枯。注意防病、防虫、防鼠。苗龄40~50天,即可移栽到大田,移栽前7天用保鲜克3 000倍液进行消毒。

3 移栽

3.1 田块处理

整地前20天,先放水浸大田7~15天,以杀死地下害虫和部分病原物。

3.2 整地施肥

选择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矿企业区,并且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未受过污染的地块,用石灰进行调酸消毒,使土壤pH值保持在6~7,增施磷肥可以提高植株的耐酸能力,利于马蹄生长,减少黑根的形成,提高植株生命力。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尿素 12.5 kg、普通过磷酸钙 84 kg、硫酸钾10.5 kg,有条件的施硼砂2 kg、硫酸锌1 kg等微量元素,充分利用养分最小定律,最大限度地提高马蹄产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马蹄生理性红尾症状。

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最好在7月20日至8月1日移栽,延迟不过立秋,株行距60 cm×70 cm,插植深度在6~8 cm为宜。

4 田间管理

马蹄的生长发育与水分关系密切。根据实践,马蹄栽植时,田间应浅水稳苗,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植株生长加快,逐渐加深灌水,结荠初期如地上部生长过旺要及时排水露田3~5天,及喷多效唑控制,抑制后期分蘖茎叶,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迫使马蹄向土中斜向生长球果,球茎膨大期田间不能缺水,要求灌15~20 cm的深水,缺水不但单个球茎质量轻,而且单株球茎数大大减少,11月后田间保持土壤湿润至收获。施肥时期、肥料种类、用量见表1。

5 病虫害防治

①马蹄白螟 幼虫蛀食茎秆,变红转黄至植株枯死。9月上旬、10月上旬每667 m2分别用益舒宝1.5 kg,撒施或锐劲特喷雾防治。

②马蹄秆枯病 主要为害叶鞘、茎、花器等部位,初水渍状后暗绿色斑,湿度大有浅灰色霉层,可在9月上旬、9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上旬各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秆枯净600倍液防治,连喷4次。

③马蹄枯萎病 属土传病害,近年来有加重趋势。从播种至收获皆可为害,烂芽,苗枯和球茎腐烂,尤以成株期受害重,染病茎基部变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似缺肥状,开始分株枯死,后全株枯死;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欧利思(戊唑醇)3 000倍液、润通(有效成分丙环唑·多菌灵)2 0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3~4次。

表1 马蹄施肥时期、肥料种类、用量

④马蹄白粉病 高温高湿年份易引起此病的高发及蔓延,7,8月是马蹄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应注意防治,否则影响母株、分株、二次分株的形成。用灭病威300倍液,粉锈宁300倍液防治,连喷2次。

⑤马蹄生理性红尾 可用0.2%硼砂溶液加0.2%的硫酸锌溶液喷雾防治。

6 采收与留种

地上部枯死,即可采收直到翌年清明(4月5日左右),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最好。3月下旬,选具有品种特性、3~4个侧芽的健壮球茎留种。

猜你喜欢

母株球茎马蹄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2种萝卜母株处理方法对萝卜大株采种的影响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吃“马蹄”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水平压条繁育苹果自根砧苗木技术要点(一)*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河口动物 马蹄蟹
西红花球茎大小与开花率及花丝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