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刺昆仑穴为主治疗落枕32例

2010-02-10李芃柳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3期
关键词:补法昆仑颈部

李芃柳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130022)

2005~2008年,笔者采用巨刺昆仑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 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其中有明确颈肌劳损者18例,颈部肌肉筋膜炎症者8例,颈部扭伤者2例,颈部风湿者4例。

治疗方法

取穴操作:取昆仑穴,患者双下肢伸直端坐在诊疗床上,用28~30号1.5寸华佗针灸针针患病对侧的昆仑穴,如双侧患病针双侧,施捻转补法,使局部有热感并有针感沿小腿外侧向上传导为宜,留针 30min,每10min行针1次。

运动疗法:针刺得气后保持患者坐姿不变,嘱患者开始小幅度做前屈、后仰、侧屈及旋转颈部活动,一般宜向痛甚方向活动,运动幅度逐渐加大,患者有越来越轻松的感觉,直至针刺结束。

疗程每天1次,一般治疗1~5次。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32例中治疗最少者1次,最多者3次。其中1次而愈者21例,占 65.6%;2次而愈者 9例,占28.1%;好转2例。

典型病案

例1.患者,女,36岁,因“右颈项部疼痛、转侧困难半天”,缘于近期长期伏案工作且昨夜复感风寒而致。自贴风湿止痛膏无明显好转,故来诊。查:右侧肩井、天宗等处压痛明显,颈部不可转侧,转则痛甚,舌质紫暗,苔白,脉弦紧。诊为落枕(混合型),即取诊查床端坐位,取28号1.5寸毫针,在左昆仑穴刺入行捻转补法,待局部有热感后嘱其小幅度活动颈部,10min后疼痛明显减轻,中间行针时嘱其加大活动范围,30min后起针,疼痛及转侧困难消失,为巩固治疗,次日复诊,临床治愈。

例2.患者,男,47岁,因“颈部疼痛半年,加重 2天”来诊。患者长期高枕入睡,近半年来偶有疼痛,自行活动后有所缓解,未引起注意。近2天疼痛加重,活动后无缓解,故而来诊。查:双侧颈肩部压痛,可触及条索样肌肉,不可转侧与俯仰,舌紫暗,苔白,脉涩。诊为落枕(瘀滞型)。采取诊查床端坐位,取28号1.5寸毫针,在双侧昆仑穴同时进针,同时行补法,并嘱患者小幅度活动颈部,10min后患者自觉症状略有减轻,嘱其加大活动范围,30min后起针,症状有所缓解,并于次日继续来诊,刺5次基本痊愈。嘱其调整枕头高度,注意保暖。

讨论

落枕又称“失枕”、“失颈”,多因患者过度劳累、睡眠时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不适,颈部肌群长时间处于过伸位,导致静力性肌肉损伤,复感风寒侵袭项背以致气血凝滞,脉络不畅,经筋不利而产生肌肉痉挛疼痛,不能转侧,颈部功能障碍。颈肩部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分布,而又以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为主,《灵枢◦杂病》篇有“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的论述,足太阳循行“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足太阳经筋者“结于肩”,病候有“项如拔”,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故可通调足太阳经支配的肩背部经气,起到治疗作用。巨刺起源于《内经》,为九针中的一种,乃是一种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在健侧肢体上取穴的针刺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灵枢◦官针》有:“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的记载。针刺治疗后可以更好地改善周围的血液循环,并能调摄全身气血,达到阴阳平衡的整体治疗目的,促进患侧康复。运动疗法采用中医阴阳理论,动属阳,可以调动机体阳气的生发,故运动针法有很好的温通经脉和血脉、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

猜你喜欢

补法昆仑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昆仑润滑油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跨越昆仑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