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农业血防若干问题的分析

2010-02-10湖北省荆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彭又新

中国畜牧业 2010年7期
关键词:血防钉螺耕牛

○湖北省荆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彭又新

农业血防是整个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业部在湖北省四湖地区办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通过试点总结出了“围绕农业抓血防,送走瘟神奔小康”的血防工作新思路,农业血防的概念由此形成。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血防的内容与手段不断丰富,为血吸虫病疫情的有效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农业血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日渐突出,对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防病控病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笔者就当前农业血防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一、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目标与规划

《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中提出的血吸虫病防治总目标为: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流行县市区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具体目标为:到2015年全国所有流行县市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不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等。湖北省政府又将达标的时间提前到了2013年。

二、关于家畜的查病

目前,荆州市家畜的查病采取免疫学诊断(血检)与病原学诊断(粪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进行大面积筛选,查出的阳性再用病原学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免疫学诊断采用的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张雪娟教授研制的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测定法,病原学诊断采用湖北省特有的试管倒插孵化法(属顶管法的一种)。

当前,所应用的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测定法诊断家畜血吸虫病虽然具有不少优点,但其准确率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此,非常期望有一种新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出现。新的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采用血纸检测、省工省时、准确、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用粪检进行大面积普查,由于工作量太大,难以实行,特别是在查病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更难做到。在进行粪检普查时,采用一粪两检即可。

三、关于家畜圈养

一是牛羊为草食家畜,其天然习性适合放牧,如有丰富的草场,可一生都采用放牧方式饲养。

二是当前荆州市绝大部分牛羊采用完全放牧的方式饲养,只有极少数育肥牛采用完全圈养的方式饲养。

三是当前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存栏牛绝大部分为耕牛,极少数为役肉兼用牛,真正意义上的肉用牛少之又少。长期以来,农民形成了放养耕牛的习惯,且耕牛要经常到田里去劳动,因此,将耕牛实行圈养是难以做到的,除非将耕牛转变成纯肉用牛,按肉牛的饲养方式进行饲养。

四是国际国内肉牛饲养的通常做法:种牛和小牛采用放牧的方式饲养,依情况适当补料;当小牛长至1.5岁左右时,进行圈养育肥(留作种用的除外)。所以说,放牧与圈养并不矛盾,依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放牧利用的是天然草地或草场,而圈养利用的是农副产品和农作物秸秆。放牧与圈养同时存在,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养殖的最大效益。

五是将所有家畜进行圈养是不可能的。一方面,饲料来源得不到解决,造成饲养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天然草地得不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六是目前的家畜圈养工作依托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进行,仅仅开展了牛舍的建设。

四、关于易感地带禁牧与安全放牧

一是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但仅有钉螺还不足以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必须要有病原(阳性钉螺)的存在。但按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阳性螺很难保证百分之百被查出来。因此,凡是有钉螺的地方,都应被视为易感地带。

二是在荆州市现有的钉螺面积中,60%以上位于垸外的江湖洲滩,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垸内的沟渠、水田和坑塘等。从理论上讲,所有有螺地带均应列入禁牧范围。但目前所能做到的只是在江湖洲滩实行禁牧,而在垸内有螺地带实行禁牧是难以做到的。

三是目前的洲滩禁牧只做了一些常规工作,如发布禁牧公告、竖立禁牧标识、建隔离设施、派专人看管等,只是将家畜挡在了洲滩之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家畜的安置问题,家畜的眼睛仍然时刻注视着洲滩,只要有机会就会重返洲滩。

四是洲滩附近一些居民以养牛为生,饲养数量多,实施洲滩禁牧使其生计受到了影响,让居民们难以接受。

五是禁牧期间草场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洲滩的途径,建立洲滩禁牧的长效机制。

六是由于荆州市大部分地方属平原湖区,有螺区与无螺区相互交错,且联结紧密,不可能隔离开来,牛羊一旦放牧就毫无安全可言。因此,要进行安全牧场的建设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牧场只能在洲滩上建,而建在洲滩上的牧场是难以保证安全的。

七是综合以上情况,为解决各种矛盾,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建议实行洲滩限牧而非禁牧。洲滩禁牧工作的责任主体不一致。按照血防条例及有关文件规定,洲滩禁牧是一项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以畜牧部门为第一责任单位的、由各部门配合实施的工作。简单来说,洲滩禁牧属动物血防的范畴,应由畜牧部门负责此项工作。

五、关于畜禽结构调整(以禽代畜或扩禽压畜)

畜禽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降低牛羊等对血吸虫易感的家畜比重,提高对血吸虫非易感动物家禽的比重。

一是由于牛羊为草食家畜,因此,要做到以禽代畜,必须以草食家禽代替牛羊,才具有意义。目前,在本地现有的草食家禽只有鹅,而鸡只有在放养的情况下才会采食一点青草。因此,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禽代畜,应大力发展养鹅和养散养鸡。而使用配合饲料饲养的家禽不属以禽代畜的范畴。

二是草食家禽只能采食青草,不能利用农作物秸秆,且只能在居民点附近活动,因此,草食家禽只能部分取代牛羊的作用。

三是应积极探索其他草食家禽的养殖。目前,已知的可人工饲养的草食家禽还有火鸡和鸵鸟,可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试养。特别是鸵鸟,由于体型巨大,完全可以在远离民民点的洲滩上进行养殖,起取代牛的作用。

六、关于畜粪管理与沼气池建设

一是要杀灭家畜粪便中的血吸虫卵,只需将畜粪处于密闭的环境中发酵一段时间即可。其发酵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堆沤发酵,利用三格式粪池发酵,利用沼气池发酵等。

二是由于畜粪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杀灭粪中的血吸虫虫卵,又可产生生物能源,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三是沼气池的建设数量要与畜粪的供应量相一致。由于畜粪的总量是相对固定的,仅随养殖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沼气池不能无限制的建设,否则原料不足,即使建了也不能使用。

四是当前存在着沼气池使用率过低的问题。其原因:原料不足、配套率不够、后续服务跟不上。

五是沼气池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向联户和大中型化方向发展。平原地区发展一户一口沼气池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畜禽养殖向大户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庄要统一规划布局。因此,沼气池建设也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变化。

六是关于秸秆沼气,从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秸秆首先应被家畜利用,然后以畜粪的形式作为沼气池的原料,这样经过家畜过腹后的秸秆更容易产气,更能发挥秸秆的效益。

七、关于水源管理与安全用水

一是近年来农村水改工作成效显著,村村都通了自来水,但只是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家畜的安全饮水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水牛通过3个途径接触疫水,即饮水、睏水、水田耕作。要使家畜尽量避开疫水,要以机耕代替牛耕,避免耕作下水,以黄牛代替水牛,避免睏水,使家畜饮用自来水或井水。

三是要防止家畜因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一般可采取3种防护措施,即杀灭或排除水中的尾蚴,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防止尾蚴侵入家畜体内。在人的防护方面采用过一些方法,如涂防护膏、穿防护袜等,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家畜。最好的办法是开展尾蚴免疫的研究,研制出抗尾蚴的疫苗,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八、关于以机代牛与病牛的处置

一是以机械代替畜力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全世界除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保留有耕牛外,其他地方已经见不到耕牛了。

二是耕牛的保留与土地所有和使用制度有关。在我国,土地承包到户,户平土地拥有量不多,因此,使用畜力最经济、最方便。

三是宰杀病牛并非处置病牛的最佳办法。对待病牛,只要做到使其不再传播病原即可。将病牛进行集中圈养育肥后当作肉牛出售,这样产生的效益更大。

四是实行以机代牛,与是否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关系并不密切。在血吸虫病非疫区,也应实行以机代牛,而在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就更不用说了。

五是以机代牛与发展养牛并不矛盾。因为以机械代替的是耕牛(畜力),而肉牛还是要饲养的,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要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六是“无牛区”的提法欠妥。因为牛除了包括耕牛外,还包括其他用途的牛,所以“以机械全程代替畜力”的提法更为妥当。

七是农机的使用在某些方面有局限性。如在山区,牛比机械更灵活方便;对小块田地,更适合牛耕;对有些农作物来说,机械的耕整难以达到技术要求,而耕牛则能做到。这些缺陷也是机耕难以被农民完全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是病牛的处置应为畜牧部门的工作,而农机的配套则是农机部门的工作。以机代牛需要畜牧与农机两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就是如何能让群众自动放弃饲养耕牛是一个尚待研究的课题。能否以村或组为单位成立农机服务队,免费向农民提供机耕服务。如果能做到这样,耕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九、关于农业工程灭螺

一是以前消灭钉螺主要靠药物灭螺,每年投放的药物数量巨大,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是关于水改旱与水旱轮作灭螺。利用钉螺离不开水的特性将有螺水田改造为旱田,从而达到灭螺的作用。

三是进行水产养殖灭螺的一般原则是将有螺低洼地带和低洼低产田开挖成精养鱼池,而将良田开挖成鱼池的做法不应提倡。

四是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有些农户在种棉花效益好时,便将鱼池改种棉花,在种棉花效益不好时又改为养鱼,缺乏血防灭螺的意识和长期考虑。

五是当前实施的沟渠硬化虽然破坏了钉螺的孳生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抑螺作用,但同时影响了自然界水的循环,破坏了生态环境。

六是在继续推行结合农业生产灭螺的情况下,应积极探索生物灭螺方法,而养鸭灭螺应作为生物灭螺的首要选择。因此,在有螺地带增加放养鸭群的数量和放牧次数与时间,对消灭钉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七是要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并非要将所有的钉螺消灭干净。作为一个生物物种钉螺是难以被完全消灭的,目前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因此,只要达到了人与钉螺的和谐相处,做到有螺无病即可。

十、关于动物血防机构与队伍问题

一是以前市级成立过动物(家畜)血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不复存在了。因此,有必要在现阶段恢复成立农业血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加强农业部门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二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第十七条要求,疫区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有家畜血防工作机构和人员。以前省、市和各县市区均成立有动物(家畜)血防站,但随着近年来兽医体制的改革,原来的动物(家畜)血防站均已被撤销,其人员并入新成立的动物疫控中心,但各级仍有专人或兼职人员从事动物血吸虫防治工作。

三是以前基层的家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主要是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包村兽医来承担。包村兽医没有工资,靠行政命令和对事业的热忱提供义务服务。由于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已被撤销,改成了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中心由村级动物防疫员组成。另外,每个乡镇配备了1~3名动物防疫监督员,属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派驻到乡镇的人员。按照省政府关于乡镇兽医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在血吸虫病的重流行疫区,每个乡镇应配备1名专职动物血防人员,但大多数地方没有落实。

十一、关于动物血防经费问题

一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规定,农业部门负责疫区家畜(牛、羊、猪等)血吸虫病的检查及对感染的家畜进行治疗,检查和治疗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视经济状况分级负担。

二是目前荆州市动物血防部门能够争取到的经费仅有财政转移支付血防项目资金中的5%,全市9个县市区的总额只有23万元,靠这点经费很难开展家畜的查治工作。

三是目前荆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耕牛存栏数约为11.4万头,按照每年查病一次,治化疗一次的工作任务及每查一头15元,治化疗一头30元(包括人工及付反应处理费,不包括药费)的最低标准来计算,全市耕牛查病开支需171万元,治化疗开支需342万元,合计需513万元。

四是《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血吸虫病防治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血吸虫病防治规划,计划安排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这里所指的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包括家畜的防治经费。所以应结合流行区耕牛存栏情况,按照上述有关标准,计算出各县市区所需的家畜防治经费,并将其纳入各地的财政预算,以确保动物血防工作的长久开展。

十二、关于人畜同步问题

一是防治规划与目标同步的问题。血防工作虽然由几个部门的工作组成,但血防工作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是工作同步的问题。近年来,人与家畜防治工作的协同性得到加强,基本上做到了人畜防治时间和空间上的大体一致。

三是信息同步的问题。目前,基本上做到了资源共享,但还须进一步加强交流。

四是经费同步的问题。目前,人的血吸虫病防治经费来源渠道多,数额大,而家畜的防治经费来源渠道少,数额小。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畜同步,首先应做到人畜防治经费同步。

五是待遇同步的问题。由于人与家畜的血防虫病防治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虽然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所得到的待遇大不相同。

猜你喜欢

血防钉螺耕牛
2020年洪涝灾害后安徽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耕牛和农民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日本血吸虫阳性钉螺和阴性钉螺组织切片对比分析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