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风内障辨证分型的探讨

2010-02-10刘征利谢静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1期
关键词:脉弦眼科学绿风

刘征利 谢静华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

多年来,中医眼科证候、命名、辨证分型不统一、不规范,不但影响了中医眼科的科研,也影响了学术交流,鉴于此,我们反复研究、推敲古代及近代各家对绿风内障的辨证分型,利弊得失,及我们数十年对此症的临床实践总结,执简驭繁,将其分为三型,供同道参考。

中医学对绿风内障传统的分型法

1.古典的中医眼科专著,如《银海精微》、《审视瑶函》、《龙树眼论》、《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指南》等对绿风内障只是从脏腑、阴阳来阐述,而无分型方面的论述。

2.《中医眼科学》[1]将其分为 5型。①肝胆火炽,风火攻目: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浑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或畏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②痰火动风,上阻清窍: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③肝郁气滞,气火上逆:眼部诸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④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光有红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昏耳鸣,口燥咽干,舌红苔黄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⑤肝胃虚寒,饮邪上犯:头痛上及巅顶,眼珠胀痛,瞳神视昏,干呕吐涎,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

3.《中医眼科学》[2]将绿风内障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兼证。

实证:症见头痛,眼珠胀痛难忍,白睛红赤,黑睛浑浊,瞳神散大,视物昏花,看灯光似有彩虹围绕,脉弦数有力,为风火高炽。若上症悉具而头痛如劈,动则眩晕,脉象弦滑,属肝风挟痰。

虚证:眼胀视昏,时轻时重,看灯光似有彩虹围绕,初期眼外观无明显变化,病久瞳神渐散,视力递减。触无眼珠变硬,颧红耳鸣,肢体瘦弱,精神倦怠,脉象细弱。属肝肾两亏,气血俱虚。

虚实兼症:上症悉具,症情较轻,若心悸耳鸣,口苦咽干,苔薄赤红,脉弦细数,属阴虚火旺。若头弦目痛,潮热心烦,两胁作痛,口苦咽干,神倦少食,脉弦,重按乏力。属肝郁化火,血虚脾弱。

4.《中医眼科临床实践》[3]将绿风内障分为三型。①肝经郁热型:患眼剧烈胀痛,伴同侧头痛,眼眶鼻额亦有牵痛。有时伴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视力模糊不清,看灯光时见其外围有彩虹样环。舌苔薄白,脉弦数。②肝经虚寒型:急性发作,症状与上相同,舌淡无苔,脉沉细。③肾虚火旺型:慢性期头晕、耳鸣、口苦咽干,舌赤苔薄,脉弦细。

5.《中医眼科学》[4]将其分为四型。①风热上攻型:眼珠胀痛,气轮红赤,黑睛浑浊,瞳神散大,视物昏花,伴有呕吐泛恶,恶寒发热,脉浮滑。②木郁土虚型:头痛呕恶,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象虚弱。③阴虚火旺型:头目胀痛,眩晕阵作,瞳神散视,心悸耳鸣,口苦咽干,苔薄质红,脉细弦数。④肝肾两亏型:反复发作,视力锐减,面赤足冷,精神疲惫。

6.《眼科临床实践》[5]将其分为四型。①风热上升型:症见头痛眼胀,气轮红赤,黑睛浑浊,瞳神散大,虹视,视物昏花,并伴有呕吐或寒热。②肝旺型:除上述症状外,眼珠胀痛难忍,其痛如爆裂,视力急剧减退,甚至迅速失明,多发于暴怒之后,舌苔薄黄,脉弦数有力或弦大,舌有瘀斑。③肝郁型:发病较缓,头痛呕恶,食少神疲,精神抑郁,易哭懒言,四肢不温,胸胁胀满,瞳孔时大时小,大时视物昏花,小时转明,头痛时重时轻,苔白腻,脉弦细。④肝肾两亏型:反复发作,视力锐减,瞳孔时大时小,面热足冷,腰膝酸痛,口苦咽干,耳鸣头昏,舌红苔白或中黄。

7.《新编中医眼科学》[6]将其分为四型。①肝胆风火,上扰目窍:眼胀欲脱,头痛剧烈,瞳孔散大呈淡绿,角膜水肿,混合充血,眼压显著增高,舌红苔黄,脉弦数。②肝胃虚寒,饮邪上逆:除眼部症状同上外,尚有头目剧痛,痛牵巅顶,恶心、吐涎沫,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眼胀头痛,眼压中度升高,视力减退,有虹视,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细。④肝血不足,气滞血瘀: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基本控制,视物模糊,视野变窄,易出现视力疲劳,面色欠华,舌淡,脉细。

我科对绿风内障的分型方法

我们将绿风内障分为三型。

1.肝经实热型:眼痛,视物不清,虹视,伴有头痛、眩晕、面红、口苦、咽干、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2.阴虚阳亢型: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3.肝肾两亏型:病久瞳神渐散,中心视力日减,视野明显缩窄,眼球胀硬,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舌红脉细。

讨论

辨证即分析证候,辨证的过程是分析证候本质的过程。中医学对青光眼早在隋唐时期眼科文献中就有记载。据此以后,根据青光眼的证候类型、临床特征、预后转归,把青光眼分为清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黑风内障、鸟风内障。庄曾渊[7]曾提出中医眼科证候命名的五项原则:①要有理论依据,符合中医基础理论。②要名实相符,保持辨证和理论的一致性,证候命名和治法要连接,辨证的结果能接受临床的检验。③要有专科特色,在理论上、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显示出是眼病证候。④要有导向性,能包含不断发现的新概念、新看法、新技术。⑤用词规范、清楚、确切,用最贴近当时疾病本质的形式表达出来,有限定的范围,不易产生概念混淆。我们认为,这五项原则科学、合理,应当成为今后中医眼科证候命名、辨证分型方面的准绳。我们之所以把绿风内障分为三型,首先考虑到它符合这五项原则。同时,考虑到要尽量符合临床实际,尽可能地把绿风内障各种证候包括进去。也考虑到目前中西医结合眼科医生多数是相对单一的或偏重中医或偏重西医,如果分型过细,他们很难把相近似的证候加以区别。但如果只分虚实两型,又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证候包括不进去。中医学的精髓是辨证施治,型是辨证的继续,它使辨证条理化、规范化。绿风内障是致盲率很高、病因又不清楚的常见眼病。一个切实可行的辨证分型方法有助于中西医结合在诊断、治疗上并轨,便于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医眼科对眼病的认识,也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而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眼科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1]廖品正.中医眼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6.

[2]成都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6:51.

[3]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69.

[4]广东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5]天津市眼科医院.眼科临床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6]李传课.新编中医眼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95.

[7]庄曾渊.中医眼科证候的诊断和命名.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75,5(1):40.

猜你喜欢

脉弦眼科学绿风
20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绿风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绿风
关于眼科学见习教学的体会
绿风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