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设计

2010-02-10乌尔里克昆克编译罗思韩审校

演艺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球体世博会展馆

文/[德] 乌尔里克·昆克 编译/罗思韩 审校/金 路

(1.德国SBS舞台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27)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有史以来场馆占地面积最大的世博会,也是参观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在众多让人流连忘返的展馆中,以“和谐都市”为主题的德国馆无疑是一场成功的超级秀,向世界展示了当今的德国形象与城市理念。这是德国至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展馆,展会期间参观人数超过了400万人次。

世博会德国馆由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主办,由科隆博览会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负责实施。在一轮建馆方案的竞标后,“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联合体”中标,负责德国馆的建造与承办展览。这个联合体包括慕尼黑的Schmidhuber + Kaindl有限公司(建筑规划), 斯图加特的Milla und Partner GmbH(展览与媒体策划)和Nüssli德国有限公司,Roth(项目实施与管理)公司。

1 主题“和谐都市”

这一主题从多方面体现了德国作为技术创新和面向未来思考的一个国家形象,传递出这个国家看重创新的价值、维护创新的源泉及保护创新传统的信息。

德国馆对德国城市的生活质量与活力做了多方位的展现与对照,同时,并没有忽略科技方面的展示。

德国馆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诠释是“和谐都市——创意之城”。 这个城市力求在创新与保护、发展和传统、城市化与自然、集体与个体、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国家个性之间取得和谐。相应地,德国馆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迎客式的建筑姿态,充分反映出德国式活泼的、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脉胳。

2 展馆外观

德国馆在建筑上分为4个主体,它们之间相互连通,看上去像是飘浮在一片绿茵之上。整体建筑从体量和形状上给予来宾深刻的视觉冲击。从外部看去,内部展馆被高科技质感的银色金属网包围成几个多面体,熠熠发光。这层金属网在强光照射下呈现出不透明的金属质感,但在光线较暗时,可隐隐透出在它保护下的展馆内部建筑轮廓。这种设计对灯光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整个6 000 m2的展馆表面上,不允许设置照明灯杆和灯具。同时要求展馆的金属外壳能在夜间产生出钻石切面般的发光效果。

图1 德国馆最初设计稿及初次建模

展馆采用的灯光照明方案中有多重的地面发光布置与非对称灯光配置,其中部分表面体采取局部照明,同时又作为反光面,成为其他外部区域及通道的间接照明。这些方案都使用计算机在展馆3D模型中进行校验。如图1所示。同时,在上海的实际场地也进行了灯光布置的实际试搭及照明试验。图2为建设中的德国馆。

3 展馆内部

德国馆在开幕前就已经被高度关注,世博会期间更是备受瞩目。期待进入德国馆参观的观众经常需要在馆外排队4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进场。 然而,这样的长时间等待到底还是值得的,迎接观众的是内容丰富的一场现代科技与德国传统生活的展示,其中的内容乐趣繁多。图3为德国馆展览区示意图。

在经过漫长的排队后,进场的观众便从展馆入口进入到一片绿意盎然的风景之中。通道的左右两侧多方位地展现出德国明信片上的典型风景,其中有莱茵河上的罗蕾莱礁岩、布莱梅城市音乐家雕像,还有德国符号般的汽车城。

真正到达德国馆的展馆内部需要通过一个长30 m的电动通道。在这里,观众第一次通过声光的媒介接触到德国。这里有动感十足的多重显示屏,在玻璃表面后面嵌入的LED不断展示着多姿多彩的大都市交通情景。

经过大城市的喧嚣之后,观众潜入到(或者说是上浮到)一个水下的世界。投影机与多层次的LED光球创造出五彩斑斓的效果。不断上升的气球从水面(在电动传送通道上的观众身上并未被打湿)冒出,将观众带到了汉堡港区。接下来的一个空间是“设计工作室”,它的屋顶仿佛是飘浮的,这是一个城市规划项目的一节,也成为第一个交互式显示工作站。着急向前走的观众,可以在传送通道上选择体验一下走在德国城市街道上的感觉。在“花园”里,可以感受一下家庭式微型花园,熟悉的庭园烧烤,带着烤香肠的味道,还有烤鸡的架子。花园的虚拟小动物通过喂饲料被捕捉到。此外,还有鸽舍、钟声,还有德国花园里总会见到的小矮人。这一切都述说着德国的故事。

一座“大仓库”用两层楼的空间展示德国众多的发明与创造。如图4所示。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洗衣机、火车模型、灯光控制台和极轻型的运动自行车。不少观众到了这里便久久不愿离开。许多“德国制造”的产品在这里像运输用的木箱一样堆叠起来,用LED灯对展品进行照明。

在接下来的一个展厅里,现代化加工设备与新颖的“工厂”令人称奇。在草地上的野餐,以德国为主题的多维声光效果,像花瓣和无数的雪球一样展现出来。在“画室”里,观众可以欣赏到文学、艺术、文化(还有狂欢节)的内容,最后还有在中国很受欢迎的卡拉OK,但这里播放的是《欢乐颂》。在“城市广场”前面,无穷无尽的投影机、灯光、音响进行着主题演示。

图2 建设中的德国馆

图3 德国馆展览区示意图

图4 展示德国发明与创造

而戏剧构造则是整个德国馆的亮点。一个巨大的倒锥型剧场空间,占据了德国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空间。观众可以分三排坐在一个运动中的大型互动球上体验。

4 “能量中心”金属球

“能量中心”金属球,亦称“动力之源”金属球互动表演,这个主题体现着德国馆的宗旨。它旨在让观众领悟到每个人都是创造“和谐都市”的能量来源。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能量,只要他们共同创造能量。这一思想贯穿了德国馆联合体建设者的设计思维。

金属球互动表演将观众分为两组,两组观众按现场工作人员的指令大声呼喊,这时,球面装有LED的金属球上会闪现一只眼睛,并朝着声音响亮的方向;稍后,转向呼喊声音响亮、“能量”大的一边,并被观众“能量”主导着不断地向喊声大“能量”大的一边转移。球体运动的方向与力度由观众在呼喊声中所释放的能量决定。重达1.25 t的巨型球体装有LED,以一个环型的画面展示着德国的图像。如图5所示。

图5 展览中的“能量中心”

设计初期的设想是,这种能量球上的画面以投影的形式或以灯杆上的LED球的方式实现。在建造初期,设计者决定采用LED片来建造,并配以多重的机械锁紧机构。这种光球由1 500个LED组件组成,每个组件上有256个独立的LED元件,整体由12个球面部分组合而成。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包括网络元件、图形处理器和一个中央滑环,使球体可以自由转动。整个装置的投影直径为3 m,总重量超过1.25 t。

为了实现球体的摆动效果,斯图加特大学的多个科研院所对球体的动能用数学和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可摆动球体最终的摆杆长度为5.6 m,它的一侧用万向节悬挂,另一侧通过球体的自重支撑。球体运动呈十字型,使用两部大型伺服电机,在X和Y方向上通过齿条驱动装置控制行程。

图6 “能量中心”系统图

通过对球体运动特性的精确计算,斯图加特大学参与项目的教授及研究人员对其控制系统编程,对球体在展厅内每一个方向上摆幅为2.5 m时任意运动进行控制。此外,灯光、音响技术与机械控制、配合同样不简单,观众从不同方向面向球体的叫喊,其音量的高低和方位的不同,也直接影响对球体的摆动。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

这里所有参与的设备都至关重要,因为观众的控制感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能有“虚假”的感觉。真与假这两个因素都是通过观众来传递的。测量数据通过MIDI协议向灯光和媒体系统传输,后面再通过媒体服务器控制球体上播放的内容。为了配合演播中球体的同时运动,系统里使用了新型的ACN协议。 球体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与媒体控制系统产生同步,通过ACN协议产生出球体实时的位置、角度回馈给媒体控制系统。球体的自转也通过传感器与系统连接,并自动调出播放的内容。如图6所示。

其中特别具有挑战性的是动作跟随系统,一部分需沿轨道上的滑板运动,而在倒锥型的剧场内部沿反向轨道上运动。系统在这里需要每个演员身背一个信号发送装置,其位置通过室内的8个安装在金属球悬挂绳索的黑盒子准确定位,所得出的X/Y/Z座标通过网络传递给灯光控制装置。这样,滑车上部36个顶部元件上的镜面反射装置构成为自动随动部件。早在项目设计的初期,所有参与本项目的各方都清楚地意识到,德国馆的“能量中心”在上海的展示是第一次与公共见面,如此复杂的系统有个别装置不能正确运行的风险是很高的。开发这一系统的斯图加特大学在设备安装时就要求对这个系统直接掌管控制。该大学曾在整整半年里租用一个空置的工厂车间,在其中组装“能量中心”的整个球体,施以控制程序进行测试,并对整个演出的节目编程预先实测。如图7所示。

图7 工厂内测试“能量中心”

整个世博期间,“能量中心”顺利完成了184天的应用,观众们渐渐把这个表演当成进入德国馆必看的节目。世博会后,它会被拆除,在其他场合寻找再利用的机会。

此次世博会是世界文化的大集合,在德国馆的施工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中德方式的碰撞。“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联合体”与中国的分包商共同完成了大部分的场馆工作,由于双方做工程的方式不同,在沟通过程中,难免产生摩擦,笔者认为,合作双方都应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以便今后更好地合作。

附录:

猜你喜欢

球体世博会展馆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越来越圆的足球
计算机生成均值随机点推理三、四维球体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广告创意新方法——球体思维两极法
Optimization of rice wine ferment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kinetic model☆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