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都市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纪实

2010-02-09王血红蔡永喜廖贵新来武新

中国果业信息 2010年4期
关键词:宏源宜都市服务队

□ 王血红 易 青 蔡永喜 廖贵新 陈 忠 来武新

一、小桃果的辉煌

1985年,是湖北省宜都市架锅山村分田到户的第2年,家住2组的赵忠望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全家沉浸在苦尽甘来、能吃饱饭的无尽的喜悦之中。然而当年6月,他又面临两个孩子读书缺钱的尴尬境地。万般无奈之下,赵忠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附近 “三线”企业238厂,找熟人王师傅借点钱解决两个孩子的学费问题。当他穿过238厂的市场时,发现一群工人正围着一个卖桃子的中年人,争先恐后地抢购桃子,价格3元/kg。不一会儿工夫,中年人的桃子就被抢购一空。看到此情此景,他当即转身回家,动员父母和妻子,赶紧把家里8棵桃树上的250kg左右的桃果分期采摘,用两个箩筐挑到238厂农贸市场去买。短短5天时间,赵忠望卖桃就获得人民币近800元,每棵桃树产值近百元,这不仅解决了两个孩子当年的学费问题,他还买了一台14英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成了架锅山村第一个购买电视机的农户。赵忠望父亲5年前在房前栽植8棵桃树护坎的无心之举,在1985年不仅缓解了赵家的困境,而且在当地还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赵忠望的“发财”激起了架锅山人自发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边坎边栽种桃树的热情。到1988年,全村便出现了像张宏玉等桃果年产量达3000kg的种植大户7户,桃果年产量达1000kg的有20户。到2008年,全村桃产量达到了50万kg,几乎占宜都市小水果总产量的1/3。架锅山村也因此一度成为宜都市的富裕村,村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外地的女孩纷纷要求嫁到架锅山村。

二、合作社成立的背景

架锅山村位于宜都市西南山区,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水果生产。鄂西州几县(市)到武汉必经之道穿村而过,距宜都县城25kg,交通便捷。全村有380户,6个村民小组,其中有5个小组近300户有桃、李等果树栽种经验。该村生产的桃、李品质好,吸引毗邻“三线”军工企业238厂职工和周边营销户前来采购,一度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在周边小有名气,也给长期处于偏远山区的农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益。

皇帝女儿愁嫁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3年,架锅山桃、李等小水果主要供应238厂,供求基本平衡,果农种植效益一直较好。2004年初,238厂开始搬迁出山,架锅山村曾经引以为傲的桃、李等小水果从此失去了市场,价格一跌千丈,均价从3元/kg陡降至0.20元/kg,有时还无人问津,烂在家里和市场,成了农民的“呕气果”、“伤心果”。这种困难局面一直持续到2008年7月合作社成立前。

由于市场不稳,外来小商贩也很少光顾,为争夺有限市场,加上信息闭塞,果农间、商贩间常常压级压价恶意竞争。2008年,全村50万kg桃只出售了35万kg。往年销售最好的赵忠望,2008年所产3000kg桃售出的不到2000kg,均价仅0.50元/kg,除去成本,不算劳动力投入,纯利润不到600元,桃农收益受损严重。同时,由于桃、李种植和销售是分户经营,规模小,品种杂,生产技术落后,果品质量良莠不齐,加上出售时各自为政,不能一致对外,导致生产标准、果品质量、产品包装与宣传、市场销售难于统一,生产效益很低。如何引导农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如何搞好桃、李田间管理?如何销售丰收的桃、李果实?如何实现果农和营销户的双赢?成了职能部门和广大果农最关心的事情。

2008年7月下旬,宜都市农业局组织架锅山12名桃、李种植大户到邻近产区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参观返村的第二天,12名大户相约在村委会召开会议,并通知本村产桃户共100人参加。会上,架锅山村种桃较多、有一定市场观念的20户农户决定像邻县一样以自愿入股形式(每户收取入社费,股金100元/股)组建本村首家合作社——宜都市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并一致推荐曾勇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由于合作社是真正属于桃农自己的经济组织,是为有效解决桃农一家一户“单干”无法解决的共同矛盾而产生的经济共同体,因此,合作社的产生极大地调动了桃农入社的积极性,到2009年7月仅一年时间,入社社员已由成立时的20户增为62户,带动桃农380户,2009年实现直接销售收入50余万元。合作社已成为架锅山村桃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桃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组织载体。

三、合作社所做的工作

曾勇是湖北省农广校宜都市分校的学员,市委组织部确定的村干部后备干部,2007年受到了农业部门组织的“手把手”村干部培训,在当地有丰富的桃种植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很好的口碑。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以来,他和社员们围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精品园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合作组织增强服务能力,服务社员完善合作体系”办社理念,开展了以下工作:

制定规划强筋骨 合作社成立后,由曾勇提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上起草并通过了相关章程(包括自愿入社、退社条件),初步拟订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选举产生了15名理事,形成了宏源水果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合作社理事会决定成立3个服务队:一个是技术服务队,对社员或非社员进行技术指导;一个是生产服务队,队员利用合作社机械和工具对外开展劳务服务;一个是销售服务队,社员免费利用合作社的果筐装运桃果,非社员有偿使用。若无特殊情况,队员在服务时要做到先集体业务后个人业务。

筹措资金建场所 按照所起草的章程和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架锅山村委会等的支持下,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的东风,合作社在架锅山产桃、李的中心区域且交通方便的地方,由社员集资修建了集办公、经营等多功能服务的场所;预留了贮藏200t桃、李能力的冷藏库空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家培训增强技能 2008年7月20日,宏源水果合作社20名社员和80名闻讯而来的村民在曾勇的楼房前、桃林边,听取来自宜都市农业局的技术专家讲解桃树栽培管理技术。何文发、张绍绪、赵忠望等有20年以上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就自己桃树的修剪、追肥、病虫害防治向参会人员进行了介绍。村民徐培种边记录边兴奋地说:“自己种了20多年桃树,没想到桃树栽培管理还有这么多道道,这次培训真是大受启发,回去后一定按照专家们的讲解做到位,并将专家们的经验告诉给我周围的农户。”一年来,在办公楼竣工前,像这样的培训会在15名理事家中轮流进行,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在提高桃农生产技能的同时,还先后培养了32名技术服务队员和示范能手,他们现在已成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为提高社员和桃农培管水平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

创办精品园增效益 2009年初,理事会经过多方商讨,决定在曾勇桃园里选择3.33hm2桃园,从品种选育、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果实采摘等都按标准化操作,作为精品果园示范。2009年6月10日,精品园举行了开园仪式,精品果园桃果因着色好、个头大、大小均匀,加上统一、精美的包装,成为市场抢手货,也让架锅山桃知名度大幅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33hm2示范园,每667m2生产商品桃1500kg,优质果率达80%,商品果率达95%,分别比一般桃园提高5个和10个百分点,均价达3.20元/kg,每667m2收入5000元。

巧借合作社抓销售 合作社成立后,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解决社员的销售难问题。2009年,宏源水果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社这张名片,只打一张牌——“宜都翠桃”,统一对外宣传和销售桃果。统一对外发布果品信息,明确联系地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统一定制系列包装,包装设 5kg、7.5kg和 10kg 3种规格;寻求农超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成功打入当地较有名气的“东方”、“北山”等3家超市。经过不懈努力,宏源水果合作社桃果销售环境和生产效益大为改观。合作社严格按客商要求及标准在规定的时间交货,做到服务到位,省力省事省时。规范销售价格,社员鲜桃价格为2.20元/kg,非社员为2元/kg,社员桃果价格比周边产区桃果价格高0.50元/kg,比2008年高1.20元/kg,62名社员比2008年增收18万元,户平增收2903元。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和派销售服务队赴来峰、湘西、重庆等地进行宣传、营销,吸引客商来架锅山进货。2009年6月15日,宏源水果合作社第一批8500kg桃就是通过网络联系的客商以2.20元/kg价格销往武汉。2009年全年先后有15批次20多名外地客商前来架锅山村考察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当年仅重庆市就成功销售架锅山村桃11万kg。与此同时,通过农超洽谈,在中百仓储、宜昌雅斯、北山等大型超市销售25万kg。架锅山桃又恢复了以前的自信。

四、合作社今后的打算

宏源水果合作社本着服务社员为宗旨,以果农增收为目标,实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农资配送,统一产品品牌,统一产品宣传,统一包装销售,力争把宜都翠桃产业做大做强。今后的主要工作:

一是实行科学规划。从全国各地引进优良桃品种40~45个,通过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有效延长桃果上市时间,克服当前桃果上市集中,采摘难、贮藏难、销售压力大的困境,也为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增强架锅山桃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目前,合作社已引种了能在本地5月10日左右上市的桃品种5个,在7月15日左右上市的桃品种4个,力争在近两年内使本地早熟、中熟、晚熟与极晚熟桃、李品种种植比例达到 3∶4∶2∶1, 使架锅山桃、李上市有效期从目前的短短20多天延伸到90天。同时,充分利用架锅山“宜都翠桃”的知名度和比较效益高的优势,科学规划,引导社员在旱地适度扩大优质桃、李种植规模,将水田种植的桃树、李树移栽上山,力争在当地建一个连片达33.33hm2的示范区,使架锅山桃、李种植面积达到133.33hm2。

二是开展标准化生产。聘请宜都市农业局水果专家和本合作社“土专家”一起,制订“宜都翠桃”地方标准,为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量化指标,并以此作为创建精品示范园的依据。同时,在2010年通过竞争挑选5~10个社员,继续开展精品园建设,合作社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其进行倾斜。

三是提高服务队素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3个服务队的队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使服务队的队员掌握过硬的本领,为社员和非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养一批留得住的“土专家”。

四是筹措或引进资金。在合适的时候多方筹措或引进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冷库建设,在桃果销售旺季适当贮藏部分桃果,缓解销售压力,延长鲜桃上市时间,提高桃农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宏源宜都市服务队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朱光武和他的金湖宏源国际大酒店
62年工匠精神不改 痴心打造百年宏源
62年工匠精神不改痴心打造百年宏源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销售走势及特点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农柑橘减产不减收带来的启示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宜都市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现状及推进禁养区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
宜都市柑橘空间分布的遥感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