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2010-02-09尹兴祥张跃彬

中国糖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糖业蔗糖甘蔗

尹兴祥,张跃彬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 661600)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重点领域环境的“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优先发展主题,明确提出:“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由此可见,循环农业已成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循环农业是一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力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多赢”。

甘蔗糖业是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重要的支柱经济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2007~2008年榨季,全国甘蔗种植153万hm2,蔗糖产量1368万t,占全国食糖总产1484万t的92.2%,位居世界第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甘蔗糖业科技供给不足,产业技术落后,致使我国蔗糖生产主要停留在甘蔗生产加工食糖的简单利用上,蔗糖深加工少,副产物综合利用低,严重影响了蔗糖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造成了蔗区严重的流域污染。传统甘蔗糖业是一种简单的“甘蔗原料—食糖—废弃物”的单程线性结构型经济,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强调糖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采用“甘蔗原料—食糖—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的循环模式。甘蔗糖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以提高加工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形成完整和闭合的蔗糖工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形成甘蔗、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蔗糖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化系统技术,推动传统蔗糖产业的提质增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规模效益与高附加值发展,走新型蔗糖工农业发展道路,推动产业上新台阶,实现农业、企业显著的经济效益。

1 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1.1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符合国家“甘蔗糖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要求

我国“甘蔗糖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重点发展云南(滇西南)、广西(桂中南)、广东海南(粤西琼北)三大优势区域,甘蔗种植面积将从2006年的93万hm2发展到2015年的120万hm2,占全国甘蔗面积的80%,蔗糖产量的90%。规划提出:为进一步推进科学进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拓宽发展领域,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甘蔗糖业深加工技术、蔗糖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甘蔗产业带。

1.2 是推动我国传统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附加值发展,走新型蔗糖工农业发展道路的迫切要求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依据循环经济理念,以“减量、再用、循环”为原则,模仿自然生态,把上游环节产业的废弃物整合成为下个产业环节的原材料,然后又把这个产业的废弃物整合成下一个产业的原材料,这样周而复始,大幅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通过这种循环,循环经济将成为蔗糖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糖业经济总量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的增加。

1.3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增收、工业增效的需要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经营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这一经济模式,对于重大支柱产业,特别是甘蔗糖业有一定污染和浪费的南方重要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4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是彻底解决蔗糖产业环境污染,实现蔗糖行业生态化转型的需要

我国的制糖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如果全国年入榨甘蔗8000万t,制糖及其深加工过程中就产生约300万t废糖蜜,约1000万t(绝干)蔗渣,约880万m3酒精废液,这几种物质都是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的污染物。目前,我国制糖产业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约占云南、广西COD排放量的70%,境内90%以上的制糖企业产生的酒精废液只是经过简单的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对河流形成严重污染。

2 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由于甘蔗糖业是传统产业,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并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2.1 思想认识不深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越来越重视,并反复强调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但一些蔗糖企业及地方政府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对糖业循环经济还存在误区,对其内涵、作用知之甚少等等问题。

2.2 产业化技术研究不够

甘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目前我国在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关键技术上的研究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研究大多停留在传统技术及副产物,附加值较低,制糖企业副产物受益不高,或者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而无法进行工厂化应用,产业化开发技术难以突破,满足不了制糖企业的需要,从而影响制糖企业对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投入,因而不利于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而这方面仅仅靠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企业去研究、去探索,效果肯定不会好。

2.3 产业政策支持不到位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食糖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研究的开展,有利于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目前国家对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还没有具体的支持政策,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举措。

2.4 产业化投入不足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是,由于蔗糖产业是中国传统产业,大多数蔗糖企业设备建造于上世纪,厂房、设备相对老化落后,同时,由于近年来,蔗糖产业发展不稳定,大多数蔗糖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蔗糖企业对循环经济投入有限,或者说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企业运转上,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从而影响了甘蔗糖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小结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是我国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我国蔗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提高加工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为手段,以甘蔗、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为依托,以推动传统蔗糖产业的提质增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目的,形成完整和闭合的蔗糖工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实现规模效益与高附加值发展,走新型蔗糖工农业发展道路,推动产业上新台阶,实现农业、企业显著的经济效益。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二是整合资源、加大研究力度,整合全国甘蔗科研力量,大力开展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三是要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最大限度地给予资金支持,引导蔗糖企业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四是国家应从循环经济项目的公益性着眼,制定项目审批、税费优惠、规划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1]熊瑞权,黄松德,林伟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32-134.

[2]周震峰,王军,周燕,等.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348-351.

[3]陈诗波.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4]王许涛,李刚,张百良.生物质能利用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59-6560,6563.

猜你喜欢

糖业蔗糖甘蔗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蔗糖中红外光谱初步研究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