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问题探讨”的探讨——苏教版语文“问题探讨”教学方式例谈

2010-02-05曹维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苏教版教学方式

■曹维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关于“问题探讨”的探讨
——苏教版语文“问题探讨”教学方式例谈

■曹维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习惯于支离破碎的分析和现成结论的灌输,轻视教学对话,轻视与文本交流,轻视“探讨”和“体验”。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变革教学与学习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构建了三种教学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这三种方式的创设,不仅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其实践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而且使《课标》的理念在教材中得到具体落实,真正促成教师教学方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问题探讨”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原则和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问题的生成: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此阶段可以是教师“抛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寻觅”问题。教师抛出问题不能“一抛了事”,而是要让自己的问题有以下效应:(1)引发学生推敲并调整问题;(2)启发学生对问题质疑;(3)促进学生产生出新问题。总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活学生持续思考的热情,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总会设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学生“寻觅”问题教师不能“先入为主”,有所预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习文本,自主学习,生成疑问,从而提出原发性、独创性问题。要努力让学生从自身学习经验和生活阅历出发,针对语文学习的文本,独立提出有思维品位、有思维张度的问题。

二、问题的筛选:三个篱笆一根桩,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阅读兴趣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自然会造成所提问题在层次高低、难度大小上的差别,面对众多问题,教师不能包办选择,要让学生讨论决定。一般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对每个人的问题进行合议界定,从而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合当前探究的问题。

关于筛选问题的标准,有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单元提示。就苏教版语文必修新教材而言,每个模块都有一个解读与鉴赏的阐述,模块内各篇教材也有更具体的学习思考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小组合议时,应力求激发学生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巧问。

2.遵循思维发展层次。学生的问题有深或浅的偏差,指导学生在合议时,要考虑到一般同学知识摄入的背景和总量,还要考虑到一般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性。

3.考量问题价值。一般提出的问题将会涉及教材中语文基础知识、文本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深刻内涵。要指导学生努力追求设问的梯度,总的问题统领若干个小问题,这样既解决语文基础知识,又理解文本内涵。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巩固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总之,经过小组合议确定出最想探究并解决的问题,也就当然地成为学习哪些语文知识,感受哪些人文精神的依据。因此,问题的确立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展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性环节。

三、问题的探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学生而言,这是“问题探讨”中最需要的也是最实实在在的一个阶段。此阶段学生将带着筛选确定的问题,回到文本中去有针对性地阅读,展开较有深度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展开要做到三“充分”:充分深入文本,钻研教材;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为探究搜寻必要的材料;充分组织讨论,引发碰撞,与他人一起甄别优劣,辩论是非。

1.“充分深入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这一活动过程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由浅入深的解读。学生面对关涉文本内容的问题,要梳理问题与文本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先面后点,先浅后深,力求在问题的探讨中提升思维的活力和张力。

下面通过一则学生探讨实例来说明。

在《逍遥游》一课学习中,有合作小组探究这样的问题:文章中多次写到了“笑”(蜩与学鸠笑之曰;斥笑之曰;宋荣子犹然笑之),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何作用?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解问题:①理解三“笑”中的 “之”各指代什么?(第一、二指的是“鲲鹏”,第三个指的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②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③斥为什么要笑鲲鹏?作者对斥的“笑”持什么态度?④宋荣子为什么要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这样的分解其实是与文本阅读的基本进程一致的,也与学生的思维力度保持一致,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逐渐增加探讨的热烈程度,制造良好的探讨氛围,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探讨中。

第二,注重对文本主题的深度开发,提升自身精神境界。这是开展“问题探讨”的基本目的。在学生探讨时,要努力发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感受豁然开朗的快乐。进而激活和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

比如《老王》一课的“问题探讨”中,文章最后一句“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问题探讨的中心问题,也是提升文章阅读深度的一个关键。抓住这样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价值的。学生不仅能知道文章的浅层意思:那是写出人们(不管是“幸运者”还是“不幸者”)的善良之心、关爱之情。但如果能深入探讨文本中“几年过去了”“渐渐”这两个关键词,再联系杨绛与老王在“送鸡蛋”前后的交往描写,我们不难发现杨绛所表达的深层意思:那就是生活在底层的人,需要的是别人能把自己当做精神上的“自己人”,而不是亲戚或朋友的形式,是一种内心真诚的交流。这就与苏教版编者的意图相吻合,触及了这一板块(“底层的光芒”)的精神内核,从而提升了作品在引领学生精神境界上的地位。

2.“充分整合资源”主要是寻找与文本相关的资源,这中间可以是现成的资料,也可以是课堂生成的资源。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改变并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如教《像山那样思考》,有的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人与自然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设计精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思考,让学生结合课文比较在面对死亡时的内在感情的差异,同时补充背景,让学生领悟文情,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最后再联系现实生活,深切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通过这些有机联系,使得语文课由单一而转向复合,由平面而转向立体,由封闭而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充分组织讨论”不仅要让全体学生进入问题探讨的思维场,更要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在争论中提升质疑或批判的意识。

比如在《渔父》一课的“问题探讨”中,学生针对“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中的“笑”引起了争论:这里的“笑”的用意是什么?一说是“讥笑”,一说是“会意而笑”,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同意是“讥笑”的同学说,渔父劝屈原“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笑屈原不可理喻,最后与屈原分道扬镳;同意是“会意而笑”的同学说,在第二段中渔父是正话反说,是在试探屈原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三段看到屈原表明心志后,心想正合自己心意,会心一笑,从下文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没有明确表态可以看出他对屈原采取的处世哲学是认同的。

学生争论的结果还可值得商榷,观点也不尽正确,但讨论的效果却是实在的,那就是学生有了自己的“我认为”意识,有了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的过程。

四、探讨后的反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是“问题探讨”教学方式中最容易忽视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反思的重点是学生对前面经历过的探讨做反省性“回顾”,目的在于努力提升以“问题探讨”这一形式学习的合理性。

这种反思不仅是学生个体的思考行为。也是合作小组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这种反思其实是对“问题探讨”的一种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一般包括以下要素:问题探讨前的整理编制情况;问题探讨时的思考生成情况;问题探讨后的发现提升情况。具体见下表:

项 目 叙述或回答整理编制1.探讨初始问题及数量。2.淘汰问题及数量。3.实际探讨哪些问题?思考生成1.问题探讨时有哪些不同视角、不同观点?2.问题探讨时新生成哪些问题资源?3.探讨时形成争论的问题及矛盾焦点是什么?发现提升1.探讨问题数量是否合适?2.淘汰的问题在讨论时对文本理解和所讨论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影响?3.在讨论中获取哪些语文知识和人文信息?4.小组讨论时学生参与度评价(非常好,比较好、一般、差)(自评和他评结合)

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写总结文字,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入手,应用所学的知识与信息来阐述、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种种经验或思维误区,进行自我评价,自主总结。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为下一次更好地投入“问题探讨”打下基础。

总之,“问题探讨”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

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问题探讨”方式研究基础上引发对苏教版语文其他两种教学方式的研究,在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苏教版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