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述评

2010-02-03贾洪波李国柱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金融危机

贾洪波 李国柱

摘要: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在全方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采取全面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积极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及时稳定对外出口需求、努力调整振兴国内支柱产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尊重经济规律、决策速度快、动员经济资源能力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靠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为应对金融危机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一揽子应对计划;基本经验

一、引言

中国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在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退的背景下,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进行总结和归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内容

1全面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具有最终性(邓菊秋,2002)、持久性、主体性和刚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2008年11月国家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这四大措施主要是刺激国内消费需求,预计总投入达到了13 200亿元。在这四大措施出台后,不同地区和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配合这四大措施的具体实施。比如,200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09年~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在最近三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09年4月,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未来三年各级政府财政将对医药卫生事业改革投入8 500亿元;2009年1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计进行谋划: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l 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定2009年新粮上市起的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比2008年提高10%左右。这些措施的实施要么直接增加居民收入,要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以达到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目的。

2积极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1月国家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和公路以及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三项措施主要是扩大国内投资需求,预计总投入达到25 200亿元。在这三大措施出台后,不同地区和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配合这三大措施的实施。比如,交通运输部决定2009年将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做好8件实事,全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交通运输部加快了京沪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京广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2009年国家还将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1万亿元:国家民航总局2009年计划新开工40多个支线机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为2 000亿元;财政部2009年5月推出十项重点工作以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直接扩大投资规模和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以达到刺激国内投资需求的目的。

3及时稳定对外出口需求。金融危机首先影响到了中国的对外出口需求。为了缓解出口需求减弱的压力,2008年12月国务院确定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出口规模和发挥出口需求的乘数效应,以达到稳定国外需求的目的。

4努力调整振兴国内支柱产业。对国内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管制是总供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1月国家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在全国所有地区及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和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这两项措施主要是对国内的产业政策做出调整,预计总投入达到2 800亿元。为了配合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落实,2009年1月,国家陆续推出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6月,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正式发布以使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从供给管理方面增加就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延缓经济衰退和促进经济复苏。

三、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成效

1国民经济下滑趋势初步得到遏制。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6.1%。比去年同期GDP增长率下降4.5%,经济增长还没有得到全面恢复。尽管如此,最近9个月GDP增长率下降的幅度在减小,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比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低2.9%,而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比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仅低0.7%,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

2居民消费需求出现增加态势。2009年1月份~5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70亿元,同比增长15.0%。2009年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与4月份相比,同比跌幅缩小0.1%,环比跌幅扩大0.1%。这说明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已经出现回升态势,但是目前由下降转向上升的态势还不稳定。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009年1月份~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23055亿元。增长40.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165亿元,增长6.8%。由此可见,国家一揽子计划中扩大投资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

4对外贸易开始出现回升迹象。2009年1月份~5个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634.9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下降28%。但是从2009年3月份~5月份开始中国进出口持续出现小幅环比增长态势,其中3月份与2月份环比进出口值增长23.8%,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4月份与3月份环比进出口值增长10.4%,其中出口增长6.9%,进口增长15.1%;5月

份与4月份环比进出口值增长2.1%,其中出口增长0.2%,进口增长4.4%。对外贸易呈现出缓慢回升迹象。

四、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基本经验

1尊重经济规律。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尊重基本经济规律,这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在金融危机应对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应对金融危机时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比如。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宽松的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都是尊重经济规律的表现。

2决策速度快。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避免了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制度所导致的决策效率低下。中国在政体方面的这种优势使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能够迅速做出一些力应对决策。

2008年7月25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有关部门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比如2008年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了出口退税政策;2008年8月初,中国人民银行放宽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2008年8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放宽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2008年9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008年10月2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宣布从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2008年10月下旬,财政部和商务部决定将“家电下乡”试点范围从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进一步扩大至12个省份,直接补贴农民消费者;20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扩大内需: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核准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会议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确定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具体安排方案等。2009年1月中国又陆续推出了调整和振兴10项产业的规划措施。

3动员经济资源能力强。中国直线职能制的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形式决定了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并且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政府可以调控国有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承担更多的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二是中央政府的权威较为强大,必要时刻对于全局的掌控能力很强。中国政府在集中和分配全国性财力、协调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和优势:三是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巨大的投资需求有赖中央政府发挥规划、引导、协调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国际金融危机管理的财力来源主要是公有制经济而非其他经济成分,这样中国政府可以调控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决定了中国发展经济是以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为长远目标。共同富裕使得中国能够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有能力驾驭国民经济,主动防范金融风险和防止经济衰退。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利用宏观调控手段。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宏观调控方面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侧重点是兼顾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4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着重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的解决都有帮助。如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政府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实行政府定价制度或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等,这些措施都是着重解决当前问题的。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和各地方政府投资计划坚持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并重的方针: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以创业促进就业;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碍等,这些措施对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的解决都有帮助。

中国采取的既有利于解决当前危机又有利于兼顾长远的一些应对措施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化、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解决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和资源瓶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产生积极影响。

5依靠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到2007年年末。中国GDP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4 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一千四百多万。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可以动员和用于调控的经济资源。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金融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探析
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瓦窑堡会议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