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0-01-25吴进保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王 璐,赵 琳,吴进保

(沈阳化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1 当前计算机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根据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 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在校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也是最多的.这505个计算机专业中的368个是1994年后开办的.

《麦可思2008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中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量13.17万人,供应量14.47万人,供需差距1.3万人,位居所有专业之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为52%,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仅为51%.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人才需求数据表明[2],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 100万.国家工信部在《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回顾和2009年展望》[3]中指出,我国软件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收入高9.2个百分点.

教育部已明确把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列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软件蓝领缺40万人,而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大量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用人存在巨大差异.实际上是结构性过剩, 供需不对路.《麦可思2008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中还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说明旧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应届学生不具有胜任岗位的技能,需要在真正的企业环境里经过磨练后才能达到企业要求.

2 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2.1 培养目标的转变

随着计算机及应用领域的变化,教育部、IT企业界、专家及学者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是:“计算机专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应根据IT产业发展情况,将“培养规格分类”的核心思想作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不同类型的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规格进行准确定位[4].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沈阳化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属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这类人才也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类新型本科人才,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通过广泛调查和研究,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综述为:培养面向工作第一线,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软件工程能力或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从“IT精英”到“IT蓝领”的思想转变要深入到教师、学生的心理.

2.2 实践教学的加强

要想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加大实验或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现在的学校里,大都能看到近几年来基础建设的成就:新大楼、新机房、成百台高档微机.但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不完全等于实践环节的加强.此外,学生累计的代码量也是不够的,现在的学生的代码量如果有几百行就是很好的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比较综合或系统的训练.

实验课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中,每一单元的实验都是从各门课程中选取的,其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这些实验集中反映了各门专业技术课程的典型方法和技术,对加深理论基础有重要意义.凡是在学校学习阶段比较注重实际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即使在毕业时操作计算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往往毕业后不出几年,便会感到一种对专业的茫然.这倒不是说他们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而是面对比学校更好的实验技术条件,却不知如何开发能参与竞争的软硬件产品.而学生对实验课没兴趣、不重视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在今后行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当然,目前计算机实验大部分以单一的基础型、知识型、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只要在计算机上输入课堂上老师讲的和书本上有的例子和实验项目的内容,没有错误能通过,验证完毕就算完成实验任务.这使学生失去了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当设计高质量的实验,减少验证性、分析性实验,保留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3 课程内容的整合

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学习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类,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中重要的课程构成专业核心课程.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能力往往是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和体现素质的关键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在学习后,不能很好的将各门课程串联起来,不能从全局角度真正理解计算机体系思想.因此,综合性课程建设必须作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改革的一个重点.该类课程一般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项目形式展开.

现在的在校学生缺少完整的项目实践.项目实践可以说是个大作业,它涉及到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算法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毕业环节是进行项目实践的最佳时期,但大多数学生忙于考研、找工作,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因此,我们建议项目实践提前半个学期进行;而且,选择项目、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全部都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指导教师绝对不仅是收集一下学生的计划,检查一下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应该是和学生反复交流,在讨论中,教师可以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整个项目进行适当的推动.

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进一步的加强教学、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实践性学习,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进入到真实的生产及研究项目中去.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独立思考,寻找不足,理解和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开发自我创新潜能,与社会需求接轨,为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坚固的基础.

2.4 素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是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从而让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的道理和观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挥发应有的效用.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活动的项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团体项目.拓展训练不是定时安排或每年一次,而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心里波动、情绪变化等,教师可以随时进行训练,例如:体育馆、操场、学校树林等,也可以选择专业的场地.在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训练结束后要带领学生进行分享,并要结合实际学习生活自我总结,这样才能对学习、工作起到很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在体验中提升的效果!

3 培养模式的实践

根据学校教学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包括教学、实践、素质培养等在内的实践教学框架(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框架

我们在沈阳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选择了优创班2004-01班作为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在2005年的暑假,对学生进行了长达两周的半封闭的拓展训练.开展了“盲人方阵”、“孤岛求生”、“疾风劲草”、“信息速递”、“穿越电网”等活动项目.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建立团队中的信任、多方位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野外行军中,熔炼团队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集体观念的培养.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利用周末和假期,针对学校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开设了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课程、系统的安装调试排错的课程等.同时,该班级负责了沈阳化工学院的全校办公用机和学生个人电脑的维护工作.通过企业论坛、专家课堂、以班委会为主体的公司模拟管理等形式,使学生逐步认同行业要求,逐渐增强职业素质.在大三期间,带领学生完成牙医诊所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等综合类项目的实习后,组织部分学生先后完成了沈阳化工学院工会、体育组、保卫处、潜水泵厂、金航船软件公司网站的建设.在大四期间,部分学生参与了农业部大型项目“中国渔政指挥管理系统”一期的编码工作.

该班级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共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荣誉10项(其中省级8项,市级2项),累计获得省市级奖励荣誉48人次,累计获得校级奖励荣誉百余人次.2006年,该班被授予“辽宁省先进班集体标兵”荣誉称号.2008年,实际就业率达94.74%.

综上所述.根据本层次学院的生源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上比较合适.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目前试点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真正要推广,从点到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是否愿意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实习;企业缺乏能承担较多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统一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潜在就业愿望等;随着学生数量的加剧,有实践经验教师的数量不足等.以上种种问题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R].2006.

[2]王莉. 我国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8(12).

[3]运行监测协调局.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回顾和2009年展望[J/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057/n11298508/11990293.html.2009-2-20.

[4]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浅析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