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地区地质灾害分析

2010-01-25许振文王桂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饶平潮汕地区本区

孙 鹏,许振文,王桂君

(1.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日语系,广东 佛山 528225;2.长春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1 地理概况

潮汕地区地处粤东南,115°06′~117°20′E,22°53′~24°14′N,东西长161km,南北宽48.3km,潮汕地区总面积为10346km2.东北与福建省的诏安、平和两县接壤,西北与梅州市的丰顺、大埔两县为临,西接梅州市的五华县和汕尾市的陆河县,东南濒临南海.海岸线曲折绵长,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海岸线陆岸部分,东起饶平县大冯湾,西止惠来县的南海乡,全长200多km.海域有大小岛屿76座和南澎、勒门2组列岛.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面积106.85km2,岛岸线总长为77km.(见图1)

图1 潮汕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还有126个岛屿.潮汕的西南、北和东北三面为山地丘陵,中部、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往往是波状起伏的台地(岗地).其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本区雨量充沛,各地年降水量在1350.9~2143.8mm之间.分布趋势是西南部多于东北部,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最多是普宁市,最少是南澳县;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在4~9月,最明显是惠来县,占84%.年间各月雨量呈单峰分布,6月份是全年雨量的峰值月,各地平均在257.9~432.2mm之间,12月的雨量最小,各地在20.3~27.1mm之间.以旬雨量超过30mm作为雨季标准,潮汕地区的雨季一般开始于3月下旬(内陆开始于3月中旬),结束于9月下旬(西南部结束于10月中旬).盛夏在7~9月,高温酷暑,常受台风袭击,而台风所带来的强降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地质灾害.

2 主要地质概况

该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带,构造活动强烈,潜在地震灾害较为严重.构造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各种构造形象,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潮汕地区自加里东运动以来经历多期次强烈构造活动,形成褶皱,断陷盆地及深大断裂,组成构造骨架,并控制岩浆喷发、侵入与沉积作用.其中平原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它们相互切割,使被切割地区形成北西向成条、北东向成块的构造格局.这一特征与相邻的福建沿海“纵切成条、横切成块”的构造格局(丁焕祥主编,1999)相类似.

图2 潮汕平原断裂构造与中强地震震中分布图

1.第四系;2.前第四系;3.正断层;4.逆断层;5.走滑断层;6.隐伏断层;7.第四系等厚线;8.水系位移详细观察及测图范围;9.M=6~6.8;10.M=5~5.8

F1黄岗水断裂;F2韩江断裂;F3古巷-澄海断裂;F4丰顺-汕头断裂;F5普宁-田心断裂;F6饶平-惠来断裂;F7普宁-潮州断裂

2.1 主要地质构造

本区主要的地质构造有:

新丰~军埠~大南山复式褶皱:位于饶平~普宁一带,呈北东~北北东向断续延伸,由新丰向斜、尖石顶向斜,军埠向斜、大南山向斜等近10条短轴褶皱组成,单个褶皱长10~35km,最长达40km.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侏罗纪.

潮安~饶平东西向褶皱:由开阔式不对称背斜和向斜组成,如赤凤向斜、平林背斜、田东河向斜和洋饶岭背斜等,单个长10~20km,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侏罗纪.

揭西官草湖断陷盆地:夹持于莲花山深断带东、西断裂束之间,北北东向延伸,面积近300km2.由下白垩纪官草湖群组成倾角平缓的简单向斜构造.

莲花山深断裂带:是广东主要断裂之一,具多旋回活动.可分东、西两断裂束,东断裂束从本区的揭西县穿过,走向40~50度,倾向南东,倾角40~70度.中生代以来,尤其是中侏罗世以来,中酸性岩浆发生了多次裂隙式多中心的间歇性喷发,接着是岩浆的侵入,构成完整的喷发~侵入旋回,是重要的环太平洋内生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受断裂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双重控制,构成了揭西~潮安锡、钨成矿密集区.该断裂带属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有过多次活动,控制断陷盆地与海进海退及沉积作用,控制岩浆的喷溢和侵入活动,第四纪以来,断裂带活动主要表现在断层崖、三角面、温泉成带分布等.

潮安~饶平深断裂带:由东西走向的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及燕山期侵入体,火山岩盆地和隆起组成,属印支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

海丰~惠来深断裂带:属高要~惠来深断裂带东段,由东西走向冲断裂、潜伏基底断裂组成,控制燕山期岩浆的多次喷溢和侵入,属印支运动以来深断裂带.

南澳深断裂带:为福建长乐~南澳深断裂带的一部分,呈45~60度方向延伸,向西延入惠来县站海,由大致平行的冲断裂,变质带及重熔型岩浆的侵入,属燕山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晚近时期活动强度大(1918年南澳大地震),是广东有可能重新发生地震的危险区段.

汕头~惠来深断裂带:发育于饶平、汕头、惠来一带,呈45~50度方向延伸,断裂形迹断续出露,具压性兼扭性,惠来至碣石一带的海岸线滨海第四系沉积与断裂带走向平行,对海岸地貌有控制作用.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排列.属燕山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直至现代活动仍未停息.

潮安~普宁深断裂带:见于饶平、潮安,普宁一带,总体呈45~50度方向延伸,岩石碎、硅化、片理化等及新生代中基性岩筒产出,断裂所经地段褶皱平行产出.属燕山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活动仍未停息.

饶平~大埔大断裂:分布于饶平一带,北西延至大埔、蕉岭以及赣、闽两省,由一系列北西向构造、断裂组成,穿行于晚三叠世~白垩世地层中,并有燕山期岩浆岩的追踪叠置.燕山运动以来活动强烈.

与其平行的有韩江断裂、澄海~古巷断裂、玉窑~下蓬断裂,桑浦山断裂,榕江断裂等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汕头~惠来,潮安~普宁)断裂交切,导致断块下降,形成韩江,榕江三角洲沉积.

2.2 重要断裂带

经中国地震局航片及野外实测本区黄岗水断裂和丰顺-汕头断裂的部分段落呈明显水系左旋错位现象.其走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1.11±0.09~2.69±0.24mm/a和3.26±0.26mm/a.这些较强活动的北西向断裂延伸入海与海域水深40~50m处的北东向牛山岛-兄弟屿-南澎列岛强活动断裂的交汇处是发生强震的有利部位.

(1)黄岗水断裂

黄岗水断裂走向33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60°以上.是由一束断续、雁列的断层组成,西北起自三饶,经饶平,过柘林一带入海.其新活动特征具左旋走滑,又具张性正断.左旋走滑运动使横跨它的冲沟发生左旋位移.使得仙春-大港间2km长的断裂段上9条切割花岗岩山地和海积阶地的冲沟在断裂位置上全部均呈同步左旋扭曲.

张性正断运动主要表现为断层崖和断层陡坎.地貌上有较清楚的断层崖,断层崖下,花岗岩被深埋在I级海积阶地之下,局部地段有槽地,冲沟沟床出现跌水等,反映了断裂的张性正断特征.

经实测,冲沟的左旋位移量为11.5~28m(中国地震局).这一区间值代表了黄岗水断裂全新世早期以来的位移量.如图3所示.

图3 仙春-大港间冲沟左旋位移图

1.海湾;2.海滨滩涂;3.海积阶地;4.水塘淤积;5.侵蚀台面;6.花岗岩山地;7.冲沟及编号;8.断层;9.断层陡坎;10.山峰及海拔高度

(2)丰顺—汕头断裂

该断裂是潮汕平原最重要的断裂之一,西北起自兴宁附近,向东南经丰顺、揭阳、过汕头后入海,全长约150km.总体走向300°~320°,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60°以上.它是由多条断层面及其断层岩带、硅化岩带组成.在山区断层地貌清楚,有断层槽地和陡坎等.

在该断裂带中,仙埔—小坑间水系位移最为清楚,在长1.5km的断裂段上,可清楚地见到6条冲沟与分隔它们的5条小山脊全部发生了典型的肘状位移现象.

该冲沟的左旋位移主要表现为沟床的位移,冲沟沿断层左旋位移后,在其下游形成了较宽的沟床,冲积物在沟床中堆积,当地农民已将其开垦耕种.由实测图可以量出,该冲沟的左旋位移量为33±3m(中国地震局).

由以上两条北西向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可知,闽粤沿海北西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相当强烈,已经达到A级活动断裂水平.历史地震记录和近代小震活动也表明,这些断裂与几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即是历史上几次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地,也是小震活动的频发区,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地震的预测.

3 地质灾害分析

潮汕平原所在的粤东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水土流失、港口淤积、地面沉降,由广东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可对比看出(表1).而粤东地区大部分为潮汕平原所占据,所以潮汕地区的地质灾害与其具有一定的共性.(见图4潮汕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表1 广东省沿海各地区主要陆地地质灾害点及水土流失强度分布

注:水土流失强度是指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地区全部田地面积的比例

图4 潮汕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3.1 地震灾害

从历史地震的强度分布和频度来看,本区构造活动可属中强型.南澎-南澳附近海域历史上曾重复发生过强烈破坏性地震(1600年9月2日发生Ms=7级地震,1918年2月11日发生Ms=7.3级地震,还有多次6级以上地震发生);自1970年以来,汕头地震台记录到的本区大于4级的地震就有8次,每年记录到的小地震高达百余次,大部分发生在南澎岛海域和韩江下游.从全省范围看6~7级地震主要集中于本区.表2为本区各市(县)地震情况.

表2 潮汕地区主要市县地震情况(据朱照宇等修改)

其中,1918年的南澳7.3级地震是广东沿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造成20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80%~90%的房屋倒塌,在Ⅹ—Ⅶ烈度区内出现了地裂、崩塌和砂土液化等次生灾害.

3.2 水土流失

广东沿海各市县的水土流失(或称“土壤侵蚀”)面积约4367.8km2,分布不均匀,本区相当严重,如饶平、普宁达17%左右,南澳达12%以上,惠来、揭西等地达8%以上.主要市县的水土流失量如表3所示.

表3 主要市县水土流失情况表

注:水土流失强度为该市县水土流失面积与广东省水土流失面积之比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农田、道路、建筑物受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水土流失原因主要为:(1)本区水土流失的动力主要为水力侵蚀,盛夏时台风带来高强度的降水,大量的降雨对地表进行了强烈的冲刷;1997年以来的记录,在连日暴雨和大雨期间及停雨之后发生的崩滑流灾害占38%;(2)土体物理、化学性质不良.本区广泛分布软土、胀缩土和残积风化土,极易在流水的作用下发生滑动、流动;(3)本区西北高,东南低,导致冲刷力增强;(4)人为因素.由于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交通和水利设施的兴建,开挖边坡,改变了坡形,加大了坡度角;砍伐森林植被、垦植坡地,降低了地面抗侵蚀的能力,造成水土流失和斜坡灾害.矿山开发,表土和矿渣堆砌,增加了地面易搬运的松散物质均加剧了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

3.3 地面沉降

本区发现龙湖和下蓬两个沉降区,软土和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变形、倾斜和开裂,但除了地质条件、存在松散土层之外,根据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的资料发现,几乎77%以上是由人类经济建设活动造成的,由于实施大型基本建设和高层建筑、开挖地基、过量排水和抽取地下水,加大了地基负荷,改变了原始地层结构,降低了水位,加大水力坡度和流速,引起地下水和物质流动,冲刷作用增强,造成了地基下沉,其中抽水排水占20%,采石采矿占37%,建设工程扰动占20%.

3.4 港口淤积

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河流输沙量大,再加上风浪冲袭,造成部分堤心淘空,堤体崩塌致使航道、港湾与港口淤积严重,对经济建设造成较大危害.本区港口淤积主要是由于入海河流上游大量砍伐森林和垦植坡地从而降低了地面抗侵蚀能力所致,汕头市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年流入大海的泥沙总量大,仅韩江、榕江则为803.2万吨/年.其中韩江719万吨/年,榕江84.2万吨/年,汕头港年淤积量达0.1~0.8mm.

对比粤东、粤西地区的水土流失量(表1),粤东地区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相应的港口淤积较严重,然而,粤东地区的年降水量总体上比粤中和粤西略少,因此,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很可能与粤东地区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等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关.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潮汕地区的地质灾害有如下初步认识:(1)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不稳定性)主要控制着地震活动的分布和强度;(2)气候气象因素是该区地质灾害诱发及其强度的主要因素;(3)人为活动因素是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加剧的主导因素.所以,本区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坚持综合性的原则,克服麻痹思想,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朱照宇,等.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控制因素分析[J].地球学报,2003,24(3):243-248.

[2]朱照宇,等.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01(1):19-26.

[3]朱照宇,等.陆地表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地质灾害系统分析——以广东沿海地带为例[J].地学前缘,2001,8(2):267-272.

[4]张维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4):77-80.

[5]朱照宇,等.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系统与灾害动力学[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3):14-16,58.

[6]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潮州市志[D].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8]汕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汕头市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9]丁祥焕.福建东南沿海活动断裂与地震[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饶平潮汕地区本区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人生苦短 唯有深情不可辜负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耄耋老人手绘画册缔造爱情童话
饶平如与毛美棠:60年相濡以沫缔造爱情童话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数字与历史: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规模再考察——以数据处理方法为视角
饶平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