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运会”,学学“世界杯”吧

2010-01-24

校园足球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主办权多哈小国

“亚运会”,学学“世界杯”吧

亚运会在创始之初,曾经在多个东南亚国家举办,然而随着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和参赛人数越来越多,举办亚运会已经不是一件易事。举办亚运会什么最重要?钱!近30年来,亚运会已经越来越围绕在“中日韩”三国之间举行。原因很简单,这三个国家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地域面积上,都有着巨大优势。2004年,马来西亚因承办费用过高,退出申办第16届亚运会,广州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获得举办权。而下届的亚运会已确定在韩国仁川举行。从地理或者经济意义上的“小国”已经越来越难以承办亚运会。要解决这个瓶颈,其实不妨可以尝试像世界杯和亚洲杯那样,由多个国家联合举办亚运会。

困境:亚运会东道主,中日韩轮流转

广州亚运在众星捧月般的开幕式氛围中隆重登场。灯光魅影勾勒出的城市夜景下,羊城广州为世界呈现了全新的、无与伦比的开幕式新体验。只是,在如此一场投入巨资的体育盛事大幕拉起之时,我们不禁要问,其他的亚洲“平民国度”还办得起这般奢华的亚运会吗?

大马因3.4亿美元举办费用放弃 广州轻松中标

从1986年汉城亚运会到4年之后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近三十载亚运历程除曼谷与多哈先后在1998年与2006年主办亚运会之外,中日韩东亚三强交替轮转,包揽了其余6次的主办权,让其他亚洲小国通通成为了旁观者。如今,随着亚运会各方面规格的提升、规模的扩大,申办亚运会对各个亚洲小国来说难度已然更上一层楼,由此亚运会举办国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小了。

6年之前,广州一纸申亚报告书递呈亚奥理事会,与此同时提出申办的还有吉隆坡、首尔与安曼。出人意料的是,四座申办城市并没有因此演绎一出与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争夺那般残酷的逐鹿大戏,首尔、安曼与吉隆坡先后退出申办城市竞逐行列,广州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申办第16届亚运会的唯一城市,最终获得了2010年的亚运会主办权。

在先后弃权的三座城市中,首尔因被韩国奥理会和韩国政府否决而率先退出了竞争队伍。在多哈成功举办2006年亚运会后,因为不可能连续由阿拉伯国家主办两届亚运会,约旦的安曼也放弃了。在广州与吉隆坡的最终PK中,后者也没能坚持到最后,马来西亚政府由于承办亚运会的费用太高,而决定放弃申办。该国体育部长阿扎利纳指出:“根据亚奥理事会所提呈的费用估计,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高达13亿林吉特(3.8林吉特约合1美元)。内阁认为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

从吉隆坡退出的这一例子就可以看出,想要办亚运,有钱才是硬道理。回顾近两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不管是多哈还是广州,哪一个不是烧了大把钱投入亚运?

多哈亚运烧钱28亿美元 广州再砸136亿人民币

4年之前,“富得流油”的卡塔尔为多哈亚运会高成本、大手笔地砸入了28亿美元,仅开幕式就花费2.8亿美元。28亿美元的投入几乎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的10倍。光在安保工作上,组委会就投入2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也是前几届亚运会的全部费用。富有的卡塔尔人为亚运会建造了豪华完善的运动场馆和体育设施,目标直指2016年的奥运会。

本届广州亚运会总投入逾1200亿,直接投入大概也有136亿人民币。据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介绍:“亚运会直接投入包含有亚运(亚残运)运行资金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亿元)、亚运(亚残运)场馆维护和建设资金63亿元。”在开幕式无与伦比的烟火表演的背后,是总燃放量达16万发的开幕式焰火,如此“烧钱”的表演也成就了广州亚运会超过北京奥运会的8万余发和上海世博会的10万余发的盛大规模,将成为国内烟花燃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亚运会变“有钱人游戏” 诸多国家有心无力

在多哈、广州如此奢华的大场面下,巨大的经济投入使得亚洲小国对亚运会望而却步。中日韩尚有资本玩得起这样的“有钱人游戏”,诸如卡塔尔这样的阿拉伯国家也可对亚运一掷千金,除此之外的40多个国家,对于亚运,即使“有心”,也只能是“无力”。

当亚运会举办城市频率越来越高地集中在中日韩三国的各个城市间,纵览这张印有各个主办城市足迹的亚运地图,已经呈失衡之势。

缘由:想办亚运,门槛多多

亚运会,虽然没有奥运会的盛大,没有世界杯的疯狂。但是亚运会,决不是随随便便拿出一个城市就能够举办的。稳定的政局、强劲的经济、和谐的治安、广阔的地域,都是举办亚运会不可或缺的条件。而在亚洲,具备这些条件又愿意承办亚运会的城市,又有多少?

门槛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无疑是举办亚运会的先决条件,从2004年开始,广州为了筹办亚运会的总投入已经高达1200个亿人民币。当然,这其中用于亚运会的直接投入在136亿人民币左右,折合20亿美元左右。但饶是如此,这样的大手笔投入也是让很多亚洲国家望而生畏的。

东亚国家无疑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龙头,而从10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东盟国家的经济表现中规中矩,唯一的亮点是越南,近年来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成为东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哈萨克斯坦无疑是中亚国家的经济龙头,但是在亚洲大家庭中,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实力也仅仅排在20名左右。

而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每届亚运会的投资基本都在三亿美元左右,而吉隆坡正是因为对3亿美元的预算难以承受,这才退出了对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的追逐。整个大马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50亿美元,如果大马决心举办一届像多哈亚运会抑或是广州亚运会这样规格的亚运会,那就意味着要花掉GDP的七十分之一,这对于大马国民和政府来讲,都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马来西亚在亚洲尚属“中农”,而对于像老挝、缅甸这样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仅为70亿和170亿美元,举办一届像广州一样的亚运会,单纯的赛事投入将占去老挝GDP的一小半左右,更别提其他的城建投资。因此,又何谈举办亚运会?

门槛二:稳定的社会氛围

政治局势的稳定对于承办一届体育赛事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东亚地区呈现的是一片共荣的美好景象,但是在中东地区,除去经济因素之外,政治问题仍然是困扰他们举办亚运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亚洲,太多的国家仍然处于动荡的局面中。

伊拉克、阿富汗,他们在饱受战争创伤之后,依然挣扎在政治和社会重建的边缘。纷乱的政局,和无法预测的自杀性爆炸事件或是恐怖活动,都在不断挑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另一方面,巴以冲突这个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也阻碍着亚运会的向西挺进。

基地、塔利班武装等等,这些在中东地区频频进行恐怖暴力活动,将原本就不稳固的政治根基不断动摇,亚运会又怎么可能在这些恐怖组织活动的地方举办呢?

除了动荡的政局之外,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也是举办亚运会的先决条件之一。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曾经一度在亚洲造成轩然大波,相继有6个国家对本国公民发出不同级别的赴菲旅游警告。据统计,仅2009年上半年,菲律宾全国就发生了超过50万的犯罪案件,而2010年上半年仍然达到15万余宗。一个高犯罪率的国家,一个不安全的城市,绝不会是一届成功亚运会的选择。

1987年汉城奥运会前夕,发生了大韩航空公司KAL858航班爆炸案;1998年长野冬奥会,成田机场在开赛前5天遭到火箭弹的袭击;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希腊先后发生了5起爆炸事件,还有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爆炸案,一切泪与血的教训,都在警醒着我们一个稳定政局和强有力安保的重要性。

门槛三:合格的地理条件

举办亚运会涉及不同领域的几十个项目,对于场地的数量和特殊条件的要求都比较高,若是城市面积太小,就会给成功举办亚运会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亚运会其中各种项目对场馆数量,水上设施的要求也都不尽相同。本届广州亚运会,则是创下了竞赛项目最多的纪录,其中共设置包含28个奥运会项目、14个亚洲特色非奥运项目,总共42个竞赛大项、476个比赛小项。据悉,在香港新版的亚运会主办权的申请中,香港政府正在考虑提出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方案,并考虑与澳门、深圳等邻近城市合办一些比赛项目。

合办亚运会成为了一条出路

2014年亚运会主办城市的最后争夺战中,韩国港口城市仁川笑到了最后,将印度新德里最终淘汰出局。亚运会的主办权又一次落在了中日韩三国之一的版图上。展望亚运未来,南亚、中亚、西亚等各个小国承办亚运的难度越来越高,风险也相应加大。这绝不是“亚运高层们”愿意看到的,也很不利于亚运会整个品牌的和赛事的发展,这个问题如果不妥善的解决可能对亚运会有致命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亚洲小国已经完全堵死了自己承办亚运的路,换个角度,或许合办亚运会是一个“合则双赢”的选择。

合办大型赛事足球已提供成功范例

正如国际足联意图让世界杯走向五大洲而选择了南非、国际奥委会有意让奥运会的影响力走遍世界而选择了它从未涉足的里约热内卢一样,亚奥理事会绝不希望亚运会发展成为仅囿于中日韩东亚三强之间的较量,他们也希望亚运会能够延伸到亚洲更多的角落,以扩大这项赛事在亚洲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各个亚洲小国充当“配角”也总有烦腻的一天,中日韩三国也会对亚运会愈来愈觉得“食之无味”而失去兴趣。这样的局面不会是亚奥理事会所希望发生的。

唯有变革才能发展。“合办”对小国来说的确是一剂良方。历史上不乏两国或者多国合办体育赛事的成功案例。影响最为广泛的恐怕就是2002年的第17届韩日世界杯。这是世界杯历史上首次出现由两个国家合办的情况。2000年荷兰语比利时联合承办的欧洲杯也成为历史上“合办”的经典成功案例。此外,2007年足球亚洲杯上,也出现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东南亚四国联手举办的情况。在2005年的第八届中美洲运动会上,更是出现了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六国合办的案例,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届洲际运动会上,参加代表团中仅萨尔瓦多没有承担赛事。

合办亚运会已有苗头

目前,香港正在考虑提出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方案,并考虑与澳门、深圳等邻近城市合办一至两个比赛项目。再加上此前香港承办东亚运动会的成功经验以及韩日世界杯等诸多“合办”个案的顺利实践,都为香港的这一设想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也表示,若香港角逐2023年亚运会举办权,拥有投票权的澳门将会全力支持及协助他们成功申办,为香港投下一票。

这样的设想为亚洲更多地区的国家打开了一扇窗。诸如东南亚的缅甸和泰国、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等许多国家,都可以借助两国之间在地缘上的接近性与文化上较小的差异性来做此尝试。

两国或者多国合办的模式首当其冲能够解决的就是经济问题,巨大的经济投入可以由多方负担,由此每个国家所承担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假设“合办”顺利实施,对于合办国来说也是名利双收的事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世界上诸多城市争抢举办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热门赛事时,毫无疑问近年来亚运会品牌被低估。而如何让这种亚洲级别的大赛,惠泽更多的亚洲国家就成为了亚洲体育人深度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亚运会的价值问题,更关切到这样的一个洲际大赛是否真正地承担起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猜你喜欢

主办权多哈小国
小国名企斯太尔
鹰击长空
沃尔特·昌多哈:专注拍猫70年
阿九正传之寻亲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杞人忧天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