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三网融合的梦想照进现实

2010-01-20李坤

卫星与网络 2010年3期
关键词:三网广电运营商

文_ 李坤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分公司

当三网融合的梦想照进现实

文_ 李坤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分公司

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开放以及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原来独立设计运营的传统的电信网、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正通过各种方式趋向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相应地,三类不同的业务、市场和产业也正在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电信与信息产业正在进行结构重组,电信与信息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也正在发生与之相适应的重要变革。以三大业务分割三大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三网融合”已成为信息业发展的重要大趋势。

“三网融合”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与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口、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我国在“九五”、“十五”、“十一五”三个国家规划中都提出过三网融合。“十一五”规划中这样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足够表现出对“三网融合”的重视程度。

1 背景

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通信和信息正处于巨大的变革时期,“一种业务,一种网络”的网络格局已逐渐暴露其固有的弊端:多种复杂的协议、复杂的网络共存;网络管理和维护成本很高;不利于网络资源尤其是传输资源的共享;不便于跨网络多功能综合业务的提供。传统的单一业务运营商的单一网络体系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从固定到移动,从图像到语音、数据,从通信到视频的信息化生活体验已经成为强劲的用户需求,固定话音业务逐渐萎缩,移动和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用户对个性化、多样化业务需求不断增强。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像技术等互相渗透、互相兼容、互相融合,使得传统的行业界限显得越来越模糊。随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 “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通信已经把世界联在了一起。但是由此带来网上信息资源开放及开发不够、行业间利益冲突、网络间标准不统一和存在安全隐患等一系列的问题,融合业务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三网融合”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为运营商将其转变为“动力”及经济效益是本文分析的重点,通过强调对于信息网络安全的控制,分析融合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机遇提出新的思路。

2 融合业务发展的现状

最早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大基础信息网络融合建设为统一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互联、互操作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地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及服务。三网融合的趋势使传统上泾渭分明的电信和有线电视产业在技术、业务、企业和政府监管等层面产生交叉与融合;新业务领域的出现,同时给电信和有线电视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及广播电视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通信、广播电视产业的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衍化、融合,涌现出移动互联网、网络视频、IPTV、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态。下一代网络的融合与发展成为趋势。通过三网融合,使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经营诸如数字电视等传统的广电业务,而且可以经营IPTV、手机电视等多媒体业务;而传统的广电运营商不仅可以经营话音、互联网接入等传统电信业务,还可以经营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网络电话等新的业务形态。现今,“三网融合”所涉及的融合业务通常是广电行业的内容(电视节目)和信息行业的网络(互联网和电信网)的结合,不管是广电运营商还是电信运营商,这些融合业务都已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中典型的就是手机电视业务和IPTV业务。

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在“手机电视”中,手机兼具了手机和电视的双重功能。由于手机具有用户普及率高、携带方便等特性,手机电视业务也就显示出了比普通电视更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国,目前手机电视产业已经步入商用起步阶段。随着具有视频功能手机和移动应用服务的日益普及,3G平台已搭建完成,手机电视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并形成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在我国,IPTV是指通过可控制、可管理的有线IP网,提供的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业务。近日,电信咨询机构OVUM发布《中国IPTV的发展》咨询报告称,上海电信IPTV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基于H.264标准的IPTV网络,也是用户增长最快的IPTV网络。

3 促进融合业务发展的举措

融合业务的发展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信息应用服务;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降低链路维护成本;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把未来互联网变成可控制,可管理的网络;进而打破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的长期恶性竞争。促进融合业务发展的具体举措如下:

3.1 三网融合需要更新建设理念

早先我国最重视的是有线及无线广播系统,城市家庭普及半导体收音机,农村家家都有公社小喇叭,几乎不需要电话,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促使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奇迹般发展起来。后来我们又推行几十个全国纵向信息系统,其中很多系统成了信息孤岛,而互联网却在并不平坦的环境中迅猛发展起来。而我们的主管部门又是怎样做的?前几年,我们制定过广电、电信互不进入的隔离政策;不久前又进一步收紧互联网视频政策。

现在,我国通信部门经过多次分拆、改组、重组,广电部门再次强大起来,三网融合的条件看来日臻成熟。但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要不要来一番梳理呢?我们是要建设中心放射型的星状三网融合结构?还是建设分级控制型的树状三网融合结构?拟或借鉴“后现代城市”发展方向,建设分布式的协同生态型三网融合结构?

国办发2008年1号文件《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电信、网通等固网运营商由于遭受移动业务分流,面临增速放缓的局面,更是希望通过IPTV等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

根据我国国情,应该由广电总局为主尽快成立一个权威、综合信息通信管理委员会,及早做出正确的“三网融合”战略规划,不要重复以往的弯路和我国城市建设领域曾经出现的类似问题。

3.2 需要进行监管权责划分,增强监管意识

国办发2008年1号文件《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电信、网通等固网运营商由于遭受移动业务分流,面临增速放缓的局面,更是希望通过IPTV等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然而,广电方面却一直依据原来的“1999年82号文件”基本上是禁止双向准入来阻止电信运营商染指IPTV业务,已经起草的广播电视的条例以及他们希望能够上升成为法规的广播电视传输保障规定的一些内容限制了IPTV和手机电视的发展,它将无论是无线或有线方式传送并以电视机作为终端接收的节目,包括用户自己制作的节目,只要是在公众的网上可为多人任意看到的都算广播,都不答应经营,导致电信方面发展的IPTV业务迟迟不能取得突破。而此次“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融合业务的发展方案,从2008年2月1日起,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同时,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也就是说,广电企业可以提供包括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在内的信息服务,电信企业则在提供原有增值电信业务之外也可参与数字电视的网络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三网”融合将使电信和广电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开展相互适应的网络业务,最终形成双赢乃至多赢局面。

电信、广电部门对融合业务的监管权责划分,则是更深层次的规制壁垒,如今这一桎梏也已被打破。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却在内容监管上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尤其是音视频内容,限于目前不够成熟和普及的音视频搜索技术,因此无论是内容的来源还是传播,都让监管者非常头疼。“规定”指出,“申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必须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此外,还需取得两张牌照:广电总局的视听服务许可证和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接入许可证。广电管内容、电信管接入,已经从共识变成了规制。这至少昭示了“三网”融合的内容监管问题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3.3 需要创新并设计出好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电话能够赢利,而互联网业务,包括VoIP不太好赢利,不是说电路交换赢利,分组交换不能赢利,要害在于商业模式,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电话是按通话时长计费的,而互联网是包月的,用户已经习惯了,所以改不过来,VoIP尽管也是按通话时长,但在免费的网络电话冲击下,只能实行低资费政策。假如IPTV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获得IPTV的业务经营权,也不见得能够改变ARPU值下降的趋势。当然国家文化体制的改革,电信法和传输保障法规定的制定中已经注重到从法律上为三网融合创造条件。三网融合问题在中心文件和“十一五”规划中作为重要任务,电信和广电部门对业务相互准入都有一定的积极性,因此三网融合是有好的前景的。

4 中国移动抢占三网融合先机

中国移动在3G道路上的先知先觉,同时看到3G的发展方向是三网融合后的内容服务。在三网融合先机的抢占上体现了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与联发科联手打造3G低端手机,消除3G发展的终端瓶颈。客户端的需求一直是中国移动做得比较到位的,而终端的价格也正是3G发展的最大障碍,最近的山寨风摧枯拉朽了传统的手机行业,而号称山寨手机之父的联发科无论在渠道还是芯片技术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正是中国移动选择联发科共同突破3G手机瓶颈的目的。

第二就是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联发科与中国移动的联合让我们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三网融合的雏形。中国移动要求TD手机加载CMMB,而广电则正在进行CMMB终端招标和信号覆盖,而联发科在准备大量出货TD芯片的基础上加大CMMB的研发和推广,这无疑将会大力的推动3G+CMMB+广电内容的深层次的拓展。

第三就是在传统通信资源开发殆尽的情况下,运营商急需转型。而未来的发展就是向内容要收入。然而移动梦网在此所做的工作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基于此,中国移动对独立wap进行了招安,将自身价值与缴费方式等所掌控的资源向内容倾斜,以此来鼓励独立wap加入内容提供商的行列中来。中国移动通过这件事情一石二鸟:控制了独立wap后对后续的联通、电信的内容是一个牵制,而且对于广电来讲,如果中国移动内容受限,那么独立wap就是最好的内容服务平台。

三网融合最重要的两点资源,中国移动已经完全具备了,那就是全球最大的客户资源和领先的增值服务平台(已经构建)。通过商店移动的方式来将各种信息放到移动的平台上来做,已经走在了其他运营商的前列。而这种合作伙伴计划的推出又将自己置于一个业界领导者的位置,让三网融合的各路人马唯移动马首是瞻。

5 总结

三网融合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月13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决定,虽然国务院“三网融合”新政的实施细则还未公布,但从已发布信息情况看,理论上本次方案对广电为利好,表现在:

(1)国家将全力支持全国广电网络公司的组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运营主体,进而成为第四大运营商;

(2)不对称开放,即广电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电信却没有拿到视频业务的播控权,就像迄今为止的IPTV,依然要受制于广电系的牌照拥有者;

(3)全国广电网络公司成立后,将拥有国际互联网出口的核心资源。对各地有线来说,租用出口成本过高、ISP业务无利可图的苦恼,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下一步,为了支持三网融合,国家将提供非常优惠的配套措施,以推进三网融合的尽快实现。S

猜你喜欢

三网广电运营商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