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010-01-19吴风光黎妍妍王海明王豹祥

关键词:卷烟烟叶重点

王 林,吴风光,黎妍妍,汪 健,黎 根,王海明,王豹祥

(1.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40;2.中国烟草白肋烟试验站,湖北省烟草科研所,湖北 武汉 430030)

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是指地市级烟草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质量特色需求,将烟叶风格特色、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区域划分为烟叶生产、收购、调拨的基本单位,制定一个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服务一家卷烟工业企业.基地单元规模一般为0.113万公顷.目前关于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已有相关报道[1,2],关于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烟叶品牌建设等也有相关报道[3-7],但关于基地单元的评价办法未见报道.因此为全面提高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收购调拨、复烤加工能力,以及提升烟叶基地单元的建设与综合管理水平,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卷烟品牌烟叶原料需求,本文从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入手,侧重介绍了基地单元综合评价指标、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卷烟工业企业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筛选、构建、评价等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1 评价原则

需求导向原则:以卷烟工业企业烟叶原料质量、数量、结构需求为中心,选择适宜评价类别和指标.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长期利益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逐步优化、改进需求目标,真正提升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水平.

重点关注原则: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内容丰富、指标众多,以各个卷烟工业企业烟叶原料重点关注的指标为突破口,确定评价内容若干个大类别,大类别又包含若干项小类别或具体指标.越是重点关注的类别权重值就越高,越是重点关注的指标给予的分值也就越高.

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影响到烟叶基地单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纳入评价范围,逐步引导基地单元发展,以保障基地单元烟叶长期稳定的供应.

动态变化原则: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在实践中应该不断调整和优化,最终达到基地单元评价真实性和合理性.

可操作性原则:本着指标数量少代表性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的原则,进行基地单元评价内容和具体指标的选择,以及评价结果分析等.

2 评价内容和指标筛选

基地单元评价内容和筛选指标见表1,主要包括烟叶生产能力评估、烟叶供应能力评估、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和烟叶内在质量评价等4大类别,30个项目,若干个具体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根据各类别对烟叶基地单元建设贡献率的不同,赋予一定的权重.

表1 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指标筛选

3 指标打分细则

3.1 烟叶生产能力评估

烟叶生产能力评估打分细则见表2,主要包括9大项指标,总分100分.轮作制度主要包括基地单元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以及烟叶生产的未来规划;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地单元的烟水、烟路、烤房等;关键技术落实包括品种、育苗、施肥和采烤等重点环节到位率;技术培训是指工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对基地单元内烟技员、烟农的技术培训情况;成熟期长势是指烟叶田间生长的一系列农艺性状指标与优质烟叶长势相对照;政府支持力度指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是否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帮助;整体运行情况是指工业企业对基地单元一年内烟叶生产总体情况的概况;创新能力指工业企业在全面参与、深度介入基地单元生产力度,以及基地宣传和工作模式创新等;其他基地单元在国家局或省局检查中获得成绩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分值.

表2 烟叶生产能力评估

注:每项指标划分5个档次(或等级)后面数字是赋予的相应分值,下同.

3.2 烟叶供应能力评估

烟叶供应能力评估指标打分细则见表3,主要包括8项指标,总分100分.采烤质量重点关注采收和烘烤成熟比例,根据比例不同赋予不同分值;调拨烟叶外观质量包括烟叶成熟度、颜色、油份、身份等;重点等级贡献率是指调拨的重点等级烟叶量占单元总调拨量的比例.

图1 10个基地单元综合评价得分图

表3烟叶供应能力评估

Tab.3 The evaluation of deliverability for tobacco

单元采烤质量(成熟比例)(10)调拨烟叶外观质量(15)工商交接质量(10)重点等级贡献率(15)重点等级合格率合格比例Ⅰ(10)重点等级合格率合格比例Ⅱ(10)等级纯度(20)其他(10)总分(100)具体打分细则:1、采烤质量:≥90%(8~10),≥80%(6~8),≥70%(4~6),≥60%(2~4),<60%(0~2);2、调拨烟叶外观质量:好(13~15),较好(10~12),一般(7~9),较差(4~6),差(0~3);3、工商交接质量:好(8~10),较好(6~8),一般(4~6),较差(2~4),差(0~2);4、重点等级贡献率:≥35%(13~15),≥30%(10~12),≥25%(7~9),≥20%(4~6),<20%(0~3);5、重点等级合格率比例Ⅰ(C2F):≥80%(8~10),≥70%(6~8),≥60%(4~6),≥50%(2~4),<50%(0~2);6、重点等级合格率比例Ⅱ(C3F):≥80%(8~10),≥70%(6~8),≥60%(4~6),≥50%(2~4),<50%(0~2);7、等级纯度:好(16~20),较好(12~14),一般(8~12),较差(4~8),差(0~4);8、其他(国家局工商交接检查等)好(8~10),较好(6~8),一般(4~6),较差(2~4),差(0~2).

3.3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具体打分细则表4,包括7项指标,总分100分.质量特性主要包括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刺激性、燃烧性和灰色等;风格特征包括浓度、劲头和香型等;烟气特征包括成团性、细腻程度;口感特征包括回味和干燥感;烟叶配伍性指该基地烟叶对卷烟配方和卷烟品牌的贡献率;与品牌需求相符性指基地单元烟叶对卷烟品牌的满足度;其他项主要关注基地单元配方打叶质量状况,以及配方等级等.

表4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3.4 烟叶内在质量评价

烟叶内在质量评价具体打分细则见表5,包括6项指标,总分100分.烟碱、总糖、钾等含量根据工业企业对基地单元的质量定位要求,达到一定符合比例,赋予一定分值;化学成分协调性指各个化学成分及其衍生值之间协调程度;年度间稳定性指基地单元烟叶在年度间的稳定程度.

3.5 基地单元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根据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模型(SBE =EPP*0.3+ED*0.3+ESQ*0.2+EIQ*0.2)计算了10个基地单元的综合评价得分(图1),DY9得分最低,DY1得分最高.

4 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如上所述,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包括烟叶生产能力评估、供应能力评估、感官质量评价和内在质量评价等4大项内容.在上述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业企业烟叶原料需求特点,建立初步的评价模型.这4个方面对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的贡献程度不同,因此在对烟叶基地单元进行综合评价时,应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见表1).

定义烟叶基地单元综合评价模型(Comprehensive Scores of Base unit Evaluation,SBE)的计算公式为:SBE =EPP*0.3+ED*0.3+ESQ*0.2+EIQ*0.2.

表5 烟叶内在质量评价

上述评价模型简称“4E评价模型”,其中EPP(Evaluation of productive power)指生产能力评估; ED(Evaluation of deliverability)指供应能力评估;ESQ(Evaluation of sensory quality)指感官质量评价;EIQ(Evaluation of inherent quality)指内在质量评价.

5 烟叶基地单元档次划分

5.1 划分依据

档次划分:根据最终综合评价得分将基地单元划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一类(SBE≥90)、二类(80≤SBE<90)、三类(70≤SBE<80)、四类(60≤SBE<70)和五类(SBE<60).

注:凡涉及下列2个否决项中的任何一项,则该基地单元当年的评价定级不高于“四类”档次:烟叶基地建设(含国家局工商交接合格率检查不合格)被国家局通报批评;烟叶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的基地.

5.2 划分结果

上述10个基地单元综合评价得分(图1)结果表明,属一类的仅有1个单元,为DY1;属二类的有5个单元,分别是DY2、DY3、DY5、DY6和DY10;三类单元包括DY4、DY7和DY83;DY9单独构成四类单元;第五类单元未出现.上述10个重点烟叶基地单元评价结果表明,一类基地单元需要保持和稳定自身特色和优势;二类和三类基地单元需要联合科研院所和烟草公司从各个方面查缺补漏,保持特色、扬长避短;四类基地单元得分偏低,需要针对产区实际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诊断分析,找出限制单元烟叶发展的限制因子;五类基地单元(评价结果里尚未出现),需要整体把握,综合考虑区域选择是否合适、品种特色是否彰显等因素,甚至考虑是否再继续建设.

[1] 王林.夯实国内烟叶原料根基,提升中式卷烟内在品质[EB/OL].[2009-11-24.].烟草在线报道,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analysis/wu/200911/20091120202524_385175.shtml.

[2] 王林.湖北中烟全面加快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建设[J].湖北烟草,2009(11):9-51.

[3] 赵急世,袁海平.浅论烟叶资源对卷烟品牌扩张的影响[C]//中国演出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生年会,2007.

[4] 周冀衡.发展特色烟叶是重点骨干品牌和优质烟区实现共赢的合作平台[J].中国烟草学报,2009,15(6):70-75.

[5] 黄忠向,曾祥难.积极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0-61.

[6] 尤丽琴,朱贵川,祝朝东,等.毕节烟叶品牌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2):26-30.

[7] 曹务栋,彭字,马莹,等.黔西南烟叶品牌建设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49-52.

猜你喜欢

卷烟烟叶重点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重点推荐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
卷烟包装痕迹分析
我国卷烟需求预测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