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桂研究现状及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初探

2010-01-19段一凡王贤荣梁丽丽伊贤贵

关键词:林业大学咸宁古树名

段一凡 ,王贤荣 ,梁丽丽,伊贤贵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1].桂花(Osmanthusfragrans(Thunb.) Lour.)又名木犀,是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Lour).著名香花植物,也是世界上园艺化最早的观赏植物之一,我国已有2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桂花是一个长寿树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古桂存在.作为古树中一个宝贵的种类,古桂除具有重要的景观和文物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对于探讨古气候、古水文、古地理、植物区系发生、发展及古代植物起源、演化特别是桂花品种演化、桂花新品种繁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对湖北咸宁和浙江金华两地古桂调查的结果,综合前人的研究,对我国古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桂花品种起源及演化进行了探讨.

1 湖北咸宁和浙江金华的古桂调查

作为五大桂花老产区之一,湖北咸宁一直以桂花品种多,品质好,产量高,古桂量大闻名于世.笔者于2009年9、10月期间以及2010年6月期间3次对咸宁的古桂进行了调查;并于2010年3月期间对浙江金华的古桂进行了初步调查.

1.1 调查方法

因古桂多呈星散分布,且常生长于比较偏远的山地或坡地,这给调查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前期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古桂讯息的基础上,在当地林业部门和相关人士的帮助下采用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调查路线和调查重点地,先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普查,然后再选择古桂分布相对集中的地点进行重点调查.实地探查时测量古桂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数据,记录古桂生长所处伴生植物、坡度等环境因子,并使用GPS对古桂进行定点;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古桂所有权、品种、树龄等信息,收集古桂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同事用拍摄古桂整体和局部照片,并采集标本,以鉴定古桂品种;最后对调查的古桂作出标记,以便以后观察、测定和核对.调查结果详见表1.

1.2 调查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发现湖北咸宁的古桂多为银桂,且几乎都为不结籽的银桂品种,主要为“波叶银桂”、“银星”、“江南丽人”等品种,这与对当地主要采花品种的调查相吻合[2].结合咸宁桂花的栽培历史,我们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品种的古老性;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地方未见这些品种古树的报道,也说明这些桂花品种应为咸宁当地起源.据《咸宁文史资料第8辑咸宁桂花》记载咸宁桂花镇最古老的一株银桂树至今已有607年,也进一步证明了咸宁古桂多系银桂的推测[3].

另咸宁市古田乡古田村三组周国兴的宅前有一株树龄约200年的“丹桂王”.据了解,这棵树是周家祖先在桂花镇睏龙山收购桂花时,发现一株开红花的幼树买回栽植的,故应为咸宁当地品种[3,4].由此可以推测咸宁也应是历史上丹桂品种起源地之一.

通过对浙江金华的古桂实地调查及对当地相关人士的访谈,发现金华当地的古桂品种以结籽的银桂为多,金桂其次,丹桂和四季桂较少,而且有少量古桂花生长于深山之内,推测其不应为栽培起源.据了解几十年前金华很多地方的山上都有野生的桂花,秋桂类和四季桂类都有.而近些年来,由于人为的采伐,野生桂花近乎灭绝.综上可以推测历史上金华曾有桂花自然分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桂花原产于我国长江以南亚热带山地,而非仅在我国的西南部,季春峰、杨庆华对桂花野生分布的研究也支持这种推论[5,6].

2 我国古桂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桂花栽培分布区广阔,基本上在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各地均有大量露地栽培[5].古桂分布也十分广泛,如,陕西汉中、甘肃康县、山东潍坊、河南内乡、安徽祁门、江苏苏州、上海、浙江绍兴、福建蒲城、湖北咸宁、江西上饶、贵州织金、广西桂林、广东梅山、湖南芷江、重庆、四川渠县、云南建水等地均发现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桂花[7-35].如,刘伟龙调查到陕西南部有古桂38棵,其中2000年以上的1棵,1700年以上的2棵,1300年的1棵,300~1300年的10棵,100~300年的有24棵[15];汪小飞对安徽的古桂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集中于皖南山区,共调查到古桂14株,树龄主要在200~400年,且几乎都为金桂[21];徐文斌在其硕士论文中对福建蒲城的古桂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浦城的古桂中绝大部分为浦城丹桂,进而认为该品种为浦城当地起源[29];俞东波等调查发现江西现存古桂307棵,分布于江西省的62个县,古桂的品种丰富,多为银桂类,少量为金桂类,丹桂和四季桂品种极少[31];陈高等对云南省的古桂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100年以上的古桂39棵,都为金桂或银桂,最古老的一棵树龄750年[35].200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部署了开展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各地逐批进行了古树名木的调查工作,其中不少省市有古桂或古桂群的报道.据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办公室截止到2004年底统计,上海有古桂花73株,树龄都为300年以下的清桂,主要分布在古园林和过去的私人庭院内,如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和徐汇区桂林公园等处[13].另外各种媒体也常有古桂的相关报道[37-40].这些调查、报道对于摸清我国古桂家底,开展古桂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表1 湖北咸宁(XN)和浙江金华(JH)部分古桂的相关信息

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古桂研究还多停留在资源调查的初步水平,缺乏比较深入且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古桂生理、遗传、地理信息、古地理、古气候、复壮技术等研究还近乎空白,与古银杏、古茶树等研究相比还相对薄弱[41-45].

3 讨论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现有栽培植物的遗传改良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桂花栽培历史悠久,而相关记载缺乏,自然分布区又很难界定等原因,致使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复杂而不容易解答的问题,而古桂的存在为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线索.在已报道的秋桂类古桂中,丹桂数量最少,多为银桂和金桂.臧德奎等认为秋桂类应为单系起源,但其起源地可能不同.综合上文材料分析可以看出福建蒲城和湖北咸宁的古丹桂均应为本地起源,这为臧德奎等人的推测提供了证据.但臧德奎认为银桂类和金桂类可能分别从东部和西部起源,这与安徽古桂几乎都为金桂而湖北咸宁古桂几乎都为银桂的事实不符[46].通过表1我们发现,浙江金华的古桂多为结籽的银桂而湖北咸宁的古桂则几乎为不结籽的银桂,在已报道的古桂中结籽的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在已知的全国桂花品种中不结籽的品种也占了绝大多数.郝日明认为桂花的花为雄全异株花,即由单性雄花个体和两性花个体组成,且在野生桂花居群中单性雄花株的个体数量比两性花株的个体数量大的多(8∶2),而桂花种子繁育的后代中会大量产生不结籽的单性雄花个体[47,48].这给为何古桂中结籽的品种极少一较合理的解释.

已报道的古桂中四季桂品种也是较少的类群,如:江西戈阳的千年四季桂[12]、湖北当阳市玉泉寺500余年的月月桂(移栽自广东)等[15].臧德奎认为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的四季桂类应引自南方,目前全国已知的四季桂古桂分布支持这种推测[46].

另甘肃省康县、成县、陕西汉中等地都有树龄上千年的古桂报道,其为栽培起源或自然起源目前尚未有明确报道,这些线索对探求桂花自然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7].

作为重要的表型性状,花色一直都是桂花品种分类、桂花品种群演化研究的重要依据.目前一般认为四季桂品种群较为原始,秋桂类中又以银桂品种群较原始,金桂出现较晚,丹桂出现最晚,应是较进化的品种群,野生桂花的花色以及历史记载等也多验证这种说法[7,48].古桂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其花色随时间维度变化的历程为我们研究桂花花色演化提供了最真实直接的证据.目前我国已知最古老丹桂为福建浦城临江镇水东村杨柳尖自然村的唐桂“九头丹桂王”,树高15.6 m,冠幅15.8 m,覆盖面积230 m2,树龄在1 000年以上[9].而目前已知的“汉桂”,则都为银桂或金桂类,这和历史有关桂花花色的记载相吻合,也为桂花品种群演化关系提供了佐证[4,7,15].

4 展望

古桂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古桂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国针对古桂的相关基础研究还很薄弱,今后应积极开展古桂生理、地理信息、古地理气候、遗传育种、复壮等多方面的研究,为古桂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如:古桂花色、花色与花色素关系、花色遗传与育种、古桂遗传多样性、长寿基因等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相信这些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我们了解桂花演化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将为我们更好的利用古桂这一宝贵资源提供新的思路.

最后,古桂被人为破坏、非法倒卖的案例时有报道[49,50],因此加强古树保护的资金投入和科普宣传,提高公民的古树保护意识,完善古树保护的责任制度和相关法规条例的制定、落实以及加强后备古桂资源的保护等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致谢: 本文承蒙南京林业大学国际木樨属品种登陆中心向其柏教授和刘玉莲教授的审阅,并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1] 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Z].2001.

[2] 梁丽丽,段一凡,王贤荣.湖北省咸宁市桂花品种初探[C]//全国博士生论坛(植物生物学)论文集,开封:河南大学,2010:145-152.

[3] 咸宁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咸宁文史资料第8辑咸宁桂花[M].咸宁:咸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48.

[4] 国家林业局.中国树木奇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季春峰.木樨属(Osmanthus)的系统分类学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6] 杨庆华.桂花的地理分布及其抗冻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7] 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图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8] 陈昳琦,伊廷相.桂花[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9] 丁朝华,武显维.桂花栽培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10] 沈立新,朱红霞.桂花&茉莉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1] 杨康民.中国桂花集成[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12] 孙卫邦,向其柏.中国古桂[J].园林,2008(10):20-21.

[13] 黄莹,邓荣艳.中国桂花栽培与鉴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14] 陕西省林业厅.陕西古树名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5] 刘伟龙.中国桂花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16] 刘兴贵,谭雅枝.甘肃古树名录(2)[J].甘肃林业科技,2001,26(3):25-29.

[17]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康县金桂[EB/OL].[2009-04-16].http://gsmm.eco.gov.cn/eco/zhgsmm/jdzdzc/smzc/qnbl/426.html.

[18] 《山东森林》编委会.山东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19] 吴祥春.潍坊古树名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0] 郑贵云,李化斓.淄博古树名木[M].济南:齐鲁书社,2004.

[21] 汪小飞.安徽桂花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22] 曹季贤,曹曙红.古树名木趣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3] 解春霞,朱学雷,徐全新,等.江苏古树名木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6):20-25.

[24] 王徐玫.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复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25] 房健.南通古树名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6] 傅徽楠,朱勇坤.上海的古树名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27] 孙超.上海市松江区古树名木景观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28] 《浙江森林》编委会.浙江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9] 徐文斌.福建浦城县桂花品种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30] 《湖南森林》编委会.湖南森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1] 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桂花资源及桂花运用现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28(增刊):112.

[32] 周克勤.重庆古树名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3] 张锦林.贵州古树名木[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4] 孙卫邦,向其柏.云南古桂的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增刊):94-96.

[35] 陈高,李恒安,孙卫邦.云南省桂花资源的调查和整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增刊):21-24.

[36] 北京电视台.中秋赏美景 桂花飘香颐和园[EB/OL].[ 2008-09-12].http://www.btv.org/btvweb/07btv1//content_357121.htm.

[37] jun2000cn.千年桂花树[EB/OL].[2010-07-20].http://bbs.lztour.com/bbs/viewthread.php?tid=41045.

[38] 莫觉多吉,云南古桂花(原创) [EB/OL].[2007-05-14].http://www.greenkm.org/html/200705/14/20070514160314.html.

[39]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冠盖如云古桂花[EB/OL].[2009-04-14].http://gsmm.eco.gov.cn/html/zhgsmm/yzzjdys/qdtg/yznn/2009/0414/227.html.

[40] 现代快报.八月桂花九月不肯“走”金陵桂花王盛开三次花[EB/OL].[2007-10-19].http://news.dsqq.cn/jiangsu/gdxwhc/2007-10-19/874432.html.

[41] 萧力争,晏嫦妤,李家贤,等.凤凰单丛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J].茶叶科学,2007, 27(4):280-285.

[42] 王国霞.古银杏雄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花粉用优良单株初步选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43] 赵西梅.湖北省大别山区银杏古树种核变异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44] 郭新安.湖北省三大区域群体银杏古树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45] 刘慧春.随州古银杏遗传多样性的RAPD及ISSR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46] 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起源与演化[C]//中国桂花申报桂花品种登陆权论文集(II),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

[47] 郝日明.桂花及木樨属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32(增刊):1-3.

[48] 郝日明,臧德奎,向其柏.湖南省浏阳市周洛村桂花峡野生桂花资源调查[J].园艺学报,2005,32 (5): 926-929.

[49] 上饶电视台.深山护绿[EB/OL].[2010-03-17].http://www.y3zx.com/a/news/dsnews/2010031729140.html.

[50] 杨勇,石云华.修房子与古树争地,村民暗算千年桂花树[EB/OL]/[2003-07-21].http://gzdsb.gog.com.cn/system/2003/07/21/000430957.shtml.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咸宁古树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稿约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