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企在非洲不能只走“上层路线”

2010-01-18

环球时报 2010-01-18
关键词:公关共同体矛盾

刘 健

在非洲许多地方,一些中国企业曾经或正在遭遇 “费钱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即使是大力帮助兴建当地港口、大楼等基础设施,不仅西方传媒说三道四,非洲当地学者、民众也褒贬不一。不可否认,这当中有误解、偏见,也有一些人借机发泄不满,但非洲离中国山遥水远,在当地投资也好,贸易也罢,需要搞好公关,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平心而论,部分中国企业并非不重视公关,但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误区。首先就是迷信上层。一些中国企业非常善于和各国政要打交道,自上而下地去解决各种问题,这种做法效率高,立竿见影,但副作用也大。尤其是不少非洲国家属于多民族国家,部族林立,矛盾复杂,中央和地方存在利益冲突,一味结交政要,有时反倒得罪地方;同时,非洲一些地方腐败成风,一味走上层路线,有时会造成“中国人和当官的赚钱,当地人不但没好处还丢地皮”的新矛盾,留下隐患。

其次是“以我为主”。中国一些企业热衷在当地复制“小气候”、“小环境”,搞封闭、半封闭的圈子,融合度低,容易滋生矛盾;还有一些企业将国内的经营手法、习惯带到非洲,习惯“花钱买方便、买平安”,结果将当地一些官员胃口越撑越大,引来舆论和社会不满;更有企业将国内一些不良经营习气,如加班加点、罔顾合同、野蛮管理等也带了过去,这自然激化与非洲员工的矛盾。

其实,许多人在非洲都有“上层好搞定,基层难说话”的感慨,就是中国企业在上层公关下力气大,却轻视社会、地方和基层公关所致。诚如塞内加尔运输和建设部长瓦德日前对法国《论坛报》所言,非洲人越来越需要基建、消费,使经济现代化,中国能帮助做到这些,所以受欢迎。也就是说,在政府这个层面,中非之间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并为各国政府所普遍理解。但在基层,这种“利益共同体”并未普遍形成,如在能源、矿产领域,中资在一些地方的开发,中国人得资源,政府、高官得利润,当地普通人却获利不大,甚至就业机会也不多。国家商务部不久前就指出,“中国企业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建设时,更多是在建体育馆和国会大厦,而日本企业在大量建学校”。结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些中国企业修路开矿,办厂卖货,得天时地利,却因“人和”不彰而事倍功半。

因此,在非洲搞公关,绝不能单走“上层路线”,而应努力建立和当地社会的“利益共同体”。在做非洲公关时“眼光向下”,做好基层社区的工作,并以实际行动让他们相信,中国企业可以给当地带来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且不会破坏当地既有“规矩”和利益;同时,还应尊重当地习俗,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上述两条,前者意在“趋利”,后者意在“避害”,都是为了让中国和非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融入当地经济生活“食物链”而不是去打碎它们。和非洲各阶层分享发展红利,而非仅与政府、上层分享,是中国在非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也是在非洲公关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是驻多哥的中资企业分公司经理。)

猜你喜欢

公关共同体矛盾
爱的共同体
矛盾的我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公关:我们是策划和执行的超人
公关赋能的3个新边界
“矛盾多发”可怕吗?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嘉利公关签约自由超越公关ERP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两大公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