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张勤老人

2010-01-17戴鸿发

黄埔 2010年2期
关键词:张老虹口区民革

■ 戴鸿发

(作者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

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张勤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自从1989年我到市同学会办公室工作开始就与他熟识。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身体一直很好,且比较注意保养,所以当2009年12月14日,他病逝的噩耗传来,我好久都没有缓过神来,记得他逝世前几天还与我通过电话,聊了许久,没想到短短的数天后,斯人已逝,相隔两重。

张老很少与人谈他的过去,但其实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张勤出生于1923年,自幼丧母,13岁只身一人到上海当学徒。1943年,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八期二总队并留校工作。在黄埔军校就读期间,他认识了同班同学杜维翰,二人很快成为了好友。而杜维翰正是上海大亨杜月笙的儿子。也由于这层关系,张勤与杜维翰一起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积极帮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共同参与做了杜月笙的工作,最终使他没有去台湾。

1955年,“潘杨事件”发生,一大批原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同志受到牵连,张勤、杜维翰也受到影响,直至“文革”以后,张勤才恢复名誉,并加入了民革。此后,张勤积极地投身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他担任了民革上海市委委员、虹口区委副主任委员,并先后被选举为上海市虹口区人大常委,虹口区政协委员,直至去世时仍在政协委员任上。1985年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张勤担任了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常务理事、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虹口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还担任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委员。

改革开放之初,张老虽然年过六旬,但他像焕发了人生第二春一样,热心民主党派工作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他关心同志,特别是热情帮助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黄埔同学。为了解决民革和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经费困难,他受组织上委托,毅然高龄“下海”,创办“虹口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部”。在一无人力、二无资金、三无场地、四无车辆的困难情况下,紧紧依靠区委统战部的领导、政府的好政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他曾两次因劳累过度,引发肝病而住院,却没有丝毫怨言,多年来共为社会输送了合格驾驶员6000余名,培训部发展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机动车驾驶员培养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张老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位黄埔同学,承担着党和国家交给的历史使命。他在担任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委员会和虹口区工委会的领导期间,共组织了区内会员20余次外出学习、交流、聚会活动,参与的黄埔同学有千余人次。每逢年节和季节转换时,张老不忘早期高龄和生活困难的会员,与统战部的领导一起逐位上门慰问这些同学。当同学遇到突发困难,他经常还自掏腰包为同学们解决实际困难。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向政协撰写了提案,要求发挥社区统战工作的优势和作用,推动黄埔同学所在街道社区共同来关心这些耄耋老人,区政协、统战部接到提案后非常重视,很快落实了张老的提案。

张老除了关心身边同学,还积极配合市同学会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参与接待了台湾“高雄退伍军人协会”、“旅美黄埔校友会”、“中华黄埔协会”等台湾及海外友好团体和多位知名人士。他还受黄埔军校同学会委托,利用赴美国探亲的机会,拜访了旅美黄埔校友会的多位会长。通过交往,大大增进了两岸同学的友谊,扩大了祖国大陆黄埔同学会的影响,广交了不少新朋友,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人生真是无常,自然规律也无法抗拒。在2009年不算寒冷的冬季,如此一位热心肠的黄埔老人却离开了我们,回想我与张老共事、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话语似乎言犹在耳,形象还是那样的清晰和难忘。●

猜你喜欢

张老虹口区民革
虹口区发改委到黄浦区调研建筑节能工作
骂鸭记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向阳 向上 向善——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第三小学培育新时代好队员
小家系大家 弘扬好家风——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第三小学促进家风建设的实践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关系研究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