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2017-11-07大宇

茶道 2017年7期
关键词:张老题写茶道

大宇

逢每月《茶道》杂志出刊,编辑部都有一个铁打不变的任务,那就是去张老家送杂志。2005年秋天,《海峡茶道》即将创刊(2014年8月更名为《茶道》),我们去张老家请教。张老说:“办一本茶的专业杂志,这件事功德无量啊。很多刊物两三年就没了,你们要坚持住。”而后又问道:你们打算多长时间出一期?当得知我们办的是月刊后,他非常惊讶:“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茶叶哪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希望十年后还能看见你们。”

十年弹指一挥间,到2017年《茶道》杂志已经走过11年、办到136期。2005年初次见面临别时,我们答应张老,以后杂志每期出刊都给他送去。这一送,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第一次见张老,除了就创刊听取张老的意见外,还有两个任务,一是让老张担任杂志的总顾问,二是让张老题写刊名。张老听完,笑道:“你们来得很有目的啊,我只能答应你们一条。从现在开始,我要为自己而活。”那年张老95岁,有太多人、太多机构想让他去承担顾问等角色,张老坚持“为自己而活”,一律不再接受。

几天之后,张老打来电话说刊名写好了。打开信封,张老题写的“海峡茶道”四个字,道劲飘逸、独具韵味,把茶与道传神地表达出去,连张老自己都很满意。自2006年1月《海峡茶道》杂志第一期刊行后,张老题写的“茶道”两个字逐渐深入茶人之心,到现在甚至成了公版,纸媒、网媒、茶博会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2006年市面上还没有一本以茶叶为主题的月刊,张老非常担心稿源问题,我们就跟他耐心解释:杂志内容除了茶专业外,还有茶文化、涉茶的方方面面,稿源不成问题。张老听了十分高兴,一直勉励我们要把杂志办好。同时,还跟编辑部推荐了一位作者——著名茶文化学者凯亚,在2006年9月刊《茶道》刊发了凯亚老师一篇非常犀利的评论文《中国不需要日本茶道精神》,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老汇报工作、交流的过程。见张老都要提前一天预约,约好的时间基本是没有误差。因为我们深知张老的时间观念很强,而且非常忙碌,经常一个上午要约见好几拔客人。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有太多的茶人想跟茶界的第一长者见面。见张老除了准时,还不能带无关的生人,那样他会有点不高兴,必须提前跟他知会。2017年1月17日,我们照例带着杂志去探望张老。如往常一样,他已经穿着整齐坐在客厅,头发也梳得清清楚楚。见到我们,他满心欢喜让我们落座。张老翻开杂志,拿起放大镜在杂志版权页顾问一栏认真地查找自己的名字,嘴上不停询问着社里近期的状况,而且每个问题都问得很细。张老很盼望我们去看望他,也是借我们这个窗口,了解更多茶界的状况。

十多年来,《茶道》杂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茶文化第一刊,这也与张老的支持分不开。虽说每月都能见到,但是张老看到好的文章、看到错误,还会给我们打电话。有一次省里开茶产业研讨会,张老说:“很多年轻人说话不算数,《茶道》杂志几个年轻人说到做到,每期都给我送杂志,而且杂志办得很有文化品位。”

对于《茶道》的推广,张老不遗余力,平常有人上门喝茶,他都会帮我们介绍刊物。杂志社举办的重要活动,张老不辞辛苦、都会参加。2009年,由《茶道》杂志主办的“两岸茶人高峰对话”,张老与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对两岸茶产业、茶文化展开了首度对话,引发了两岸茶人的共鸣,这以后台湾茶界代表频频参加大陆举办的各种茶展会、研讨会,两岸茶界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0年,由《茶道》杂志社策划的“闽茶中国行”正式启动。张老听闻后,欣然挥毫为活动题词,并冒雨赶来参加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张老表示:“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次活动一定会在福建茶业史乃至中国茶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当年8月份正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闽茶中国行”第二站就来到这个繁华之都,张老不辞辛苦也来到上海观摩指导。

2012年6月29日,“闽茶中国行”走进六朝古都南京。张老对南京有种特殊的感情,1932年他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因此这站活动他特别想参加,算是故地重游。最终考虑到年龄的因素没有成行,张老便给我们录了一段视频在活动现场播出,祝福“闽茶中国行”越办越好。本站活动还有一个议程是为“江南植茶公所”遗址揭牌。该所设立于1907年,是中国第—个专门的茶研究机构。张老为遗址题写匾额,他用了一天时间,满满写了一桌子纸,有一点不满意,就全部重写。

2015年12月,福鼎白茶在福州做一次推广活动,主办方通过《茶道》邀请张老参加。活动结束,张老和大家一起吃自助餐,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高龄老人来看待,正常饮食、正常参加各种活动,为茶界加油鼓劲可谓不遗余力。

与张老会面,谈的最多的自然是茶,而且张老也不爱谈他日常的琐碎。张老非常反对挑茶,如果你问他,张老你喜欢喝什么茶?他一定会生气,在他的认识观中,各种茶类千般滋味,都有品饮价值。而且张老对茶的好坏并没那么讲究,他说:“茶分等级,但一定都是好茶才能喝,什么茶都能喝。”一生节俭的张老,每次倒干茶,哪怕掉一根茶叶在桌面,都会捡拾起来。另外,张老不提倡洗茶,在他眼中每泡都是精华,尤其是第一冲。

有一次见面谈到一款名为空谷幽兰的岩茶,听说大家都没喝过,张老立刻拿出来分享,并按审评的步骤来泡(“235”,第一泡两分钟,第二泡三分钟,第三泡五分钟),一边泡一边跟我们讲茶。末了他让在场每个人都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他一边认真倾,一边不住点头,又重复说到:“你们要说最直观的感受。”

后记

每次与张老见面尾声,都有合影这个环节,我们把这视为一种福气——能与一位百岁高龄的长者结缘、熟识,这本身已是弥足珍贵。第一次拍照,张老会教我们:“相机的位置要对准胸口,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张老之前学过摄影,看到我们姿势不对,都会纠正。以后再拍,他就不再重复了。

严谨中带着亲和、智慧、风趣,对茶执着,对事业永远充满热情、干劲,这些都深深感染着我们这些后辈。自2006年1月创刊至今,《茶道》走过了百期、走过了十年,遍及了全国、走出了国门,与张老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他多次勉励我们说,为茶界办一本杂志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你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好好地进行下去。

每次想到張老为杂志题词,想到每一期都要送给张老呈阅,想到张老对杂志倾注了那么多的辛劳与情感,我们都有一种责任感,一定要把杂志办好、办出品位,不辜负张老对我们的期望。一生事茶,张老为我们诠释了如何专注、专业做好一件事,《茶道》走过11年,其实也才刚刚开始……

(感谢原《茶道》杂志总编曾章团、原《茶道》杂志副社长陈晓虹提供的采访线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老题写茶道
寻迹万里茶道
国医大师张震的养生经
初三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初三
《茶道六百年》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
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