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析

2010-01-11齐良波肖文姝张观宇李建华

微生物学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病理科肿物上皮

齐良波,肖文姝,张观宇,李建华

(1.辽宁省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盘锦 124010;2.辽宁省辽化总医院病理科,辽宁辽阳 111003;3.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暨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辽宁沈阳 11000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少见的肿瘤[1],可发生于皮肤、骨、心、肺、胸膜、软组织等[2],但甲状腺罕见报道,为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现结合临床遇到的2例甲状腺EH病理资料进行文献复习,并对其病理形态特点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①例1:男性,35岁,3个月前发现颈部肿物,肿物无痛、质地较软,随吞咽活动。入院查体:右侧甲状腺下极触及直径约3.0cm结节,质较软,无压痛。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无异常。超声显示甲状腺右叶下极囊实性包块,大小约3.0 cm×2.0 cm×2.0 cm,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欠清。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见肿物位于甲状腺右叶下极,达胸锁关节,行肿物及右叶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②例2:女性,40岁,发现颈前有一逐渐增大的包块2个月。专科检查:左侧颈部甲状腺触及大小约4.0 cm×3.0 cm×3.0 cm肿块,质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超声显示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包块,FT3、FT4、TSH检查未见异常。行左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1.2 方法

肿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一抗分别为CD34、CK、TG,DAB显色,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2 结 果

2.1 大体标本检查

例1:椭圆形肿物,大小约3.0 cm×2.0 cm×1.5 cm,暗红色,部分有包膜,部分区域灰白色,质软;例2:甲状腺肿物切除标本,一端见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3.0 cm,暗红色,实性,切面质地中等。

2.2 显微镜检查

镜下所见2例肿瘤组织学形态相似,均由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胞浆较丰富,嗜酸性,多呈空泡状,细胞间可见血管腔,大多较小。

2.3 免疫组化结果

CD34(+)、Vim(+)、CK(-)、TG(-),见图1。

图1 CD34、CK、V im在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表达(SP法,400×)Fig.1 The expression of CD34、CK and Vim in EH(SP method,400×)A:CD34(+);B:CK(-);C:Vim(+)

病理诊断:甲状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例1术后26个月、例2术后12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3 讨 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又称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istoiocytoid hemangioendothelioma),是由上皮样细胞或组织样细胞构成的肿瘤,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少见肿瘤,先后出现多种命名,如“血管内支气管肺泡肿瘤”、“硬化性胆管癌”、“骨粘液性血管母细胞瘤”[3],1982年首先由Weiss报道[4],第一次提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命名。此瘤罕见,易误诊为癌或其他血管源性肿瘤,可发生在皮肤、骨、心、肺、胸膜、肝、腹膜、淋巴结等,但发生在甲状腺、小肠的罕见报道[5-6]。

EH的发病年龄以成年人为主,中位年龄50岁,男女发病无差别,Ishak等[3]发现肺和肝发生的EH以女性多见,分别占80.0%和62.5%,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认为与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有关。肿瘤大小不一,文献报道直径最小0.4 cm,最大13.5 cm,多数在3~5 cm[7],一般为单发病灶。本例发生于甲状腺,肿瘤大小在平均范畴之内,肿瘤色彩斑驳、红白色,应该是直接起源于血管的EH,而非直接起源于血管的病例为灰白色,肉眼检查不具备血管肿瘤的特点。发生在内脏者常误诊为癌,深部组织、体积大的肿瘤还常有钙化。

甲状腺EH诊断要点:①直接起源于血管壁者低倍镜下有特征性病变特点,病变中央的血管轮廓可见,病变从血管腔向周围软组织发展,腔内充塞肿瘤组织;②非直接起源于血管者由短条索、实性瘤细胞巢所组成,血管的特征不明显,仅为原始的、幼稚的微血管以及肿瘤细胞形成小的细胞内管腔,表现为细胞内空泡瘤细胞核常偏位类似印戒细胞,微血管腔内偶见红细胞,极少有大的血管腔形成;③EH瘤细胞可有轻-中度异型,多数文献报道核分裂1~2个/HPF,间质可极少或呈显著的粘液样变、玻璃样变;④免疫组化显示CD34(+)、Vim(+),部分病例有CK弱阳性的报道。

甲状腺EH在诊断中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软组织转移性癌:转移性癌的异型性和核分裂更明显,很少形成以血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CD34(-);②上皮样血管瘤:二者都具有内皮细胞增生的特点,但EH增生更显著,上皮样血管瘤还伴有淋巴滤泡形成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不见粘液样基质;③上皮样血管肉瘤:异型性更明显,核分裂多见,肿瘤体积大,常伴有出血坏死。

甲状腺EH是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的低度恶性肿瘤,局部及远处转移率较低,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文献报道复发率约10.0%~12.0%,转移率约20.0%~21.0%[7]。本文2例分别随访12、26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但EH发生转移的时限可以长达10 a,因此临床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

[1] Dail DH,Liebow AA.Intravascular bronchioloalveolar tumor[J].Am J Pathol,2005,108(1):6-7.

[2]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3.

[3] Ishek KG,Sestorhenn IA,Goodman MZD,et al.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of the liver:a clinicopathologic and flowup study of 32 cases[J].Hum Pathol,1984,15(7):839-852.

[4] Weiss S W,Enzinger FM.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a vascular tumor often mistaken for a carcinoma[J].Cancer,1982,50(5):970-981.

[5] 范钦和.中间型血管肿瘤[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2):129-132.

[6] SiddiquiMT,Evans HL,Ro JY,et al.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of the thyroid gland: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Histopathology,1998,32(25):473-476.

[7] Mentzel T,Beham A,Calonje E,et al.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of skin and sote tissue: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30 cases[J].AM J Study Pathol,1997,21(3):363-374.

猜你喜欢

病理科肿物上皮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床旁快速现场评价的探索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QQ远程协助功能在医院病理科的应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结缔组织痣1例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