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指责中国公司破坏对伊制裁

2010-01-05

环球时报 2010-01-05
关键词:商业活动美国公司黑名单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肖 磊 本报特约记者 伍沽河 本报记者 卢长银

美国《华尔街日报》4日援引一份商业分析报告称,尽管中国一些公司因向伊朗出售导弹技术此前遭美国“封杀”,但它们眼下与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活动却相当频繁。报告指责中国公司通过改名换姓的方式蒙蔽了美国公司。有中国专家认为,美国公司对制裁“黑名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恰恰说明这些单方面决定的措施不得人心。美国一些政治分析师表示,美国的制裁政策苍白无力,向前推进举步维艰。

这份由美国威斯康星核武器控制计划组织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中国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被美国“封杀”后,仍与美国企业进行商业往来,涉及近300艘货轮商品。据称,2006年6月,美国以这些公司对美国制裁伊朗的决定视而不见,向伊朗出售导弹为由,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美国公司与其开展商业活动。此前,在1991年和1993年,美国也曾以这家公司向巴基斯坦出售短程导弹技术为由将它列入贸易“黑名单”。美国当局一直称之为“惯犯”。

虽然交易行为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但《华尔街日报》为相关美国企业开脱称,通过采访这些美国公司的负责人发现,它们并没有意识到商业伙伴此前已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报道援引美国管理部门的话说,美国公司不与列入“黑名单”的外国企业以及个人开展商业活动颇为困难。比如,中国企业就经常通过对名称不同的翻译或是干脆改名换姓的方法,“换汤不换药”地利用分支机构继续“老本行”。

曾任美国国防部核不扩散顾问的威斯康星核武器控制计划负责人加里·米尔霍林抱怨称,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让其他国家相信需要对伊朗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所以执行此前已经存在的规定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华尔街日报》认为,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考虑对伊朗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之际,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一些外国企业仍能不受羁绊,表明美国制裁政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已经到达极限,具体执行难度太大。

美国财政部下属的外国资产管理处具体负责执行制裁措施。目前,该处尚未对与中国商业活动密切的美国公司实施罚款。但据称,美国财政部官员已经展开进一步调查,并于2009年12月31日将中国某企业下属的一个公司列入美国企业禁止贸易的“黑名单”。外国资产管理处负责人亚当·舒宾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们发现美国公司明知故犯,与一些涉核公司或者企图颠覆美国制裁措施的企业有业务往来,我们将严惩不贷。”

对于《华尔街日报》的这则报道,被提及的中国公司尚未作出评论。但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曾表示,这种以核不扩散为借口,对中国企业实施“封杀”的行为破坏中美两国间氛围,也不利于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所做的努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唐志超对《环球时报》表示,对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朗制裁决议,中国公司肯定严格遵守。但美国单独通过的一系列新的制裁决议,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是一种霸权主义的表现。在许多情况下,外国企业为了维护在美国的商业利益,不得不屈从于这种霸权主义。

也有中国专家认为,西方一些国家时不时在涉及军事武器尤其是核技术的敏感问题上挑中国的刺,甚至无端进行种种猜测和抹黑,是极不负责任的。中国是一个大国,核扩散有违中国的自身利益,中国不可能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中国的对外军事交流都限制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西方对中国指手画脚没道理。▲

猜你喜欢

商业活动美国公司黑名单
美商务部拟允许与华为合作
探究黑名单相对人法律权益保护
2017年广东省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明清时期孔府家族的商业活动
黑名单
发光自行车
广东省第二批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与斯瓦希里语的传播
无人机相机
基于O2O的我国服务业商业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