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中原 精彩河南—— 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纪实

2010-01-02天燕

统一论坛 2010年6期
关键词:河南文化

文/天燕

魅力中原 精彩河南
—— 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纪实

文/天燕

2010年9月23日,以“魅力中原、精彩河南”为主题的两岸记者看河南联合采访活动在郑州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及本刊等13家祖国大陆媒体和“中国时报”、“中华电视台”、“中国广播公司”、台湾新报等14家台湾媒体、30余人参加了联合采访活动。此次活动是“2010河南台湾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河南台湾月”是由国务院台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同根同祖同源交流合作发展”为专题,包括经贸洽谈、文化展示、旅游推广、农业合作、教育交流、两岸关系研讨、媒体互动等7个部分16项活动。9、10月中有台湾政界、工商界、文化界、教育界、旅游界等2000多人参加。2010河南台湾月活动是第一次在河南省内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对台交流活动,其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活动内容之丰富在河南尚属首次。

探寻文化之根 一日梦回千年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功夫、陈氏太极享誉海内外。河南也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300多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在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台湾人大多都称自己为河洛郎,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中原人从河南到福建,又从福建到台湾,河南与台湾血缘亲、史缘近、商缘通得到印证,寻根谒祖的海内外华人络绎不绝。

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蚌塑龙虎遗迹,当看到距今6400年前,我们的祖先用蚌壳塑成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躬身,长尾、爪鳞逼真、几欲飞腾,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华第一龙”的威武的龙塑像时,两岸记者大为震撼。台湾传媒网社长黄圣壹说,看到“中华第一龙”感到非常兴奋,龙文化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勤劳智慧,印证了我们是龙的传人。台湾新闻网采访主任梁秀英说,在台湾,人们对龙文化非常信仰,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房造屋、墓地选址等。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基本标识。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出土的第一套汉文字系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精美的甲骨文字,恢宏的宫殿遗址,吸引了两岸记者的眼球,纷纷感叹古代先人的智慧。来自台湾时报的记者连隽伟说,在台湾就对甲骨文、殷商文化非常感兴趣,一直想来看看甲骨文的出土地,感受一下殷商文化独特的魅力。

七朝古都开封是北宋时期的国都,古称东京、汴京,它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的中心,也是十二世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依照当时开封市民的日常生活而画成的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园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原再现了北宋时期古都开封的社会生活、市井文化和建筑风格的一座大型仿古主题公园。走进园中,移步异景,宋朝的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一一映入眼帘,吹糖人的、卖切糕的、练杂耍的、卜卦算命的、斗鸡斗狗的,身穿宋朝服饰的商人、小贩和民间艺人,以及牵着骆驼穿着古代西域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商人游走于街肆之中及汴河漕运的场景生动逼真,再加上杨志卖刀、燕青打擂、林冲怒打高衙内、王员外招婿、马球、蹴鞠等宋代故事和民间游艺的情景再现,使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令台湾记者大开眼界,啧啧称奇。台湾“中华电视台”执行长陈益瑞不无遗憾地说,时间太仓促,只是走马观花,这里面的许多文化内涵需要细细品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好好看看。

在这里,两岸记者“触摸”到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台湾“中国新闻网”颜力车说,清明上河园和包公祠以实物载体和历史史实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现状和生活百态,真是太形象生动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历史文化课。

文化搭台促两岸经济台湾月内容丰富多彩

9月28日,“2010河南台湾月暨郑州台湾产品节”在郑州隆重开幕。“台湾产品节”上共设展位256个,展出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展销台湾水果、休闲食品、冷冻食品、饮料、酒、茶叶、服装等多种台湾产品。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致辞中盛赞“台湾月”活动使台湾乡亲获益匪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强调,台湾与河洛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台湾与中原血脉相连,文缘相亲,中原已成为台湾投资大陆的热土,中原大地是值得炎黄子孙为之珍惜的故土,对豫台合作充满信心。

9月29日,“2010豫台经贸合作洽谈会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讲会”在新乡举行。以“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以优势产品推介、合作项目对接、实地参观考察为主要内容的“经洽会”吸引了众多台商。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徐立德表示,依托大陆目前企业的规模、国际开发能力、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拥有的资源,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台湾要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机遇,两岸联手定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华人市场。国民党“立委”朱凤芝告诉记者,在台湾有许多河南同乡会,她会把河南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大家,让他们来投资。最后她高兴地用家乡话说:“我是河南的闺女,我回家来了!”。

据介绍,河南目前已建有台商投资园区18家,累计入住台资企业85家,全省台资企业累计近1700家,实际利用台资11.3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资企业总数的14.8%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5%。台资企业已成为推动河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之一。

短短一周,两岸记者先后对郑州、开封、濮阳、安阳、鹤壁、新乡、漯河等7个城市进行了采访,从城市到农村,看文化、看企业,全面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河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台资企业家雄灯饰有限公司2005年就从沿海城市迁到濮阳,拥有员工4000多人,7条高标准生产线,生产设备3000余套,年产各类圣诞装饰灯泡150亿粒,年产值3000万美元,产品100%销往欧美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圣诞装饰灯泡制造企业。在漯河,看到旺旺食品集团早已在此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后,台湾新报记者邓文聘感慨地说,大陆真是太大了,只有在此企业才能发展成这么大。台湾高雄记者团团长黄民生已是第二次来河南,他说,事实上无论岛内政治如何变化,两岸民众早已心心相依,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大陆就是实证。台湾新闻网采访主任梁秀英说,她已组织了台商25人,回去后就把他们带到郑州工业区来考察投资。

中原人民的热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给台湾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说,可说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回去后一定要把所看到所听到的告诉给台湾民众,为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做些实事。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谁远谁近?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