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技工院校品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009-12-31祁永芳

职业·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技工课程体系技能

祁永芳

新闻回放: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10月18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牵头,部职业培训教材办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 在北京召开。

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张斌副司长系统介绍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背景、思路、进展以及要求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今后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要形成新课程联盟”,张斌副司长结合美国“常春藤学校联盟”的发展史,提出技工院校要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加强交流合作,着力打造技工院校品牌课程,借此在将来的发展中形成一个技工院校的“常春藤联盟”。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的正式启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山西交通技师学院、无锡技师学院等27所优秀技工院校的校长和专业骨干教师参会,并就数控加工、汽车维修、钳加工、电器维修与控制、机床切削加工五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及教学改革进行了研讨。

“一体化”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早在7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人社厅发【2009】 86号文),本次“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的召开,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真正进入人们的视线。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要求“一体化”课程的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一体化”课程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学生为中心,即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会议实录:“大家做法上有差异,但认同度日趋一致”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分组讨论会上,参与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研发的八所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分别介绍了近两年来的课改经验。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的陈晓淋老师谈到,“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我们对部分课程试行初步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整合形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不同的项目或任务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我们能够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现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将促进我们继续深化专业课的‘一体化改革。”

综合八所院校的发言,数控加工专业讨论组的负责人孙大俊老师在总结时提到,“大家做法上有差异,但认同度日趋一致”,他认为各个院校对“一体化”课程的高度认同和积极探索是本次课改工作稳步推进的前提。在接下来的研讨过程中,参与讨论的各位老师紧密合作,为制定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做了积极的探讨。与此同时,其他专业的讨论组也为制定本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工作。

四项内容,保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二是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是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技能训练功能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四是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技工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实力的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日趋明显,自身建设也不断加强。技工院校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与就业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实体和后备产业技术工人的专业化培养机构。然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迫在眉睫。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通过两年努力,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这次启动会的分组讨论环节,参会的老师们进一步学习“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在人社部教材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进入课程开发阶段。据了解,“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工作预计持续到2010年9月,完成普遍适合各类技工院校的试点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的编写,并从2010年9月起在试点院校对开发完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成果进行教学试验,以进一步完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继而在各个技工院校推广,让我国的技工教育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技工课程体系技能
高级技能
从技工到英雄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