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新环境中培养具有个性化的本科生

2009-12-30朱怀宏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性个性化环境

摘要:本文从创新性人才塑造、个性化培养、在四年级争取出国学习、国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几个方面介绍如何从一年级本科生入学开始培养突出个性化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才生,探索、实践了一条培养本科高才生创新能力的具有独特模式的道路。

关键词:环境;本科阶段;个性化;创新性;一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大环境中,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化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讲求实实在在的创新,通过实践去引导创新,我们进行了以四年为周期的本科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2本科创新人才的塑造

2.1突出个性化

如何将本科教育阶段的创新从口号变成具体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探索,从点滴做起,现在常见的是针对整个群体的培养,诸如对某一门课的学习,对某一年级、专业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们的出发点是如何在这些群体提高水平的基础之上培养少数更为拔尖的人才,本人集20多年培养本科生之经验,对我系本科生的个别学生进行了四年为周期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2.2 强调一线教师培养个性化

人才的主导作用

本科教育阶段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为未来的创新打基础,而不是要求在学习阶段有什么大发明,重在过程。教师在为学生作铺垫的同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忍耐着寂寞,因为对本科生的课外指导往往看不出什么大的成绩,还占用教师的时间,影响其研究工作,但这是百年大计,非做不可的事情,要从学生学习阶段教给他们什么,拓展一步到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干什么,能为社会贡献什么。

在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应该更新观念,接受创新教育,使自己的能力、水平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并付诸实践,要有具体实施的方案。

我们一线教师在与本科生教学接触中,可以引导、发现进而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去做一些有利于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事情。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为他们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包括近期和长期的目标。

2.3 争取得到有关方面的实际支持

具体实施方案的教师和学生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方案是否成功与以下方面有关:(1)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导向,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创新,相关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文件、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培养与众不同的创新型人才,注意到了高校传统培养模式的某些弊端,要求高校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管理部门对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制定相关政策去鼓励教师对本科生倾注更多的心血。(2)高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与具体措施。我校成立南京大学学生创新训练顾问委员会,聘请中科院院士、资深学者担任学生创新训练的顾问,对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进行宏观指导。成立南京大学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指导中心由学校领导、有关部处和院系负责人组成,组织、领导和协调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并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使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全校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要注意的问题是对于面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的一线教师要有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该给相关教师以工作量、职称、奖励等直接的兑现。(3)要得到当事人学生的认可。在学校鼓励、扶持相关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教改项目的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言传身教去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般创新培养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的,而此阶段的学生课程负担较重,他们未必肯分出时间、精力去搞一些自己没有基础、未必有成果的创新活动。学校应该在减轻学生负担、创新活动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所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找到一个切入点,去真正提高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只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4)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一般家长衡量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效果时,主要是看各门课的学习成绩以及是否将全部精力投入在课程学习中,未必会支持孩子去搞一些他们还不了解、会占用学习课程时间的课外活动。我们要通过学生、教师、辅导员去做有意见家长的说服工作,对一些成功的范例给予肯定并且广泛地宣传。(5)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强求所有学生都去做创新活动。多元化培养也应包括让学生自由选择,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3突出个性化

不要忘记以学生为本,尊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增加学生对学习、研究方向的选择机会。

3.1入学导师制

我国的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在多方面均有一过渡的适应期,在大学里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要转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要求和生存的条件。

我系建立本科生入学导师制,在学生刚进校一年级时,就分配给教师指点,一般每个教师带2~3名学生,要求从学习、生活、熟悉学校等方面着手给与学生帮助,进行精心打造,我们提出学生是主要的学习者,而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却是教师的任务,我当时分配到了A、B、C三位04级学生,由于兴趣与个性的差异,他们三人后来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分别走向三个不同的方向,本文着重介绍的是我认为最成功的例子A同学的成材之路。

3.2一线教师结合所教内容引导学生的兴趣

要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对某个方面问题的求知、探索的兴趣,可以利用低年级基础课的机会,培养、发现某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包括学生本人已有的兴趣和教师引导的兴趣),本人在主讲本科生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时,简介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结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接触到的用Intel 8080 CPU制造的Cromenco微机以及现在的多核CPU,就有学生对CPU的发展感兴趣了(A同学也是其中之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门硬件基础课数字电路的教学效果良好,同时种下了创新的意识,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以激发其创新的热情。

3.3鼓励与众不同的个性化

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应该帮助、鼓励他去多看、多想、多探索。要因人而异地鼓励学生向不同方向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可追求不同的创新,你要设法让他有自信,鼓励他的好奇心、自信心,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就有机会得到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学习的效果。提倡个性化的同时要培养兴趣,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会渴求相关的知识并且学好知识,这才有能力去创新。

4一个成功的典范

有了上述培养创新人才的设想还不够。从设想到计划,再到实施成功,这条道路上的障碍往往让相当多的设想最后成为泡影。

这里介绍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的本科生徒弟A同学充分利用四年的本科学习时间,在学好基础课的前提下,成为对某一领域有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本科高才生。

4.1重视基础

要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基础知识很关键,我国的各种学校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这些在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有强大的师资、优秀的生源,我系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打好基础是毫无问题的,A同学学习认真,基础知识扎实。

4.2争取本科阶段的国际交流计划

我们的本科生有机会在四年级去国外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一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三年可以基本达到总学分要求。要想出国交流,低年级时就要有所准备,提前修一些选修课。我告诉A同学应该订计划争取四年级去国外交流学习,由于准备较早且充分,她竞争到了为数极少的国外交流计划,于本科第四年去了日本东北大学。

4.3国内外导师联合培养

A同学四年级主要是在国外度过的,实实在在地身处国外学习、研究、生活。在此期间,她学习国外高校的课程,跟随外国老师做研究,同时通过网络、电话与国内老师沟通,获得母校的一些支持。

国内外导师合作指导、培养,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集中体现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上。此时有学生、国内导师、国外导师的想法及培养方式的交流问题。A同学的日本导师主要从事高密度光集成电路技术的研究与测试,他建议A同学做光集成电路的设计论文,而A同学对多核、集群计算机感兴趣。此时我鼓励A同学在不要偏离计算机硬、软件的前提下自主选题,让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处环境,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题目,提交选题报告,这对一个身处国外的本科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其创新能力的事情。

A同学所在的日本东北大学有先进的Intel多核、集群计算机系统。她经慎重考虑研究并与两边导师多次讨论,确定了论文题 目为《基于Full Wave(RSoft) 的Cluster PC性能研究》。Full Wave是一高度整合之复杂光子组件仿真设计分析软件,论文通过Full Wave从时间和效率的角度对Cluster PC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同时对基于Full Wave的光学模拟实验给出了一些模拟时间优化的数据与建议。此论文兼顾了学生的兴趣,中、日导师的研究侧重点。我和A同学侧重对多核、集群系统的理解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硬件来实现自己研究的算法和编程,论文中又涉及到了设计、测试集成电路的方法与工具,较好地兼顾了日本导师的研究方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论文从计算机硬、软件的学习和实用出发,体验、实践了算法设计与程序设计。

4.4毕业设计的实施、结果

A同学的毕业设计利用了日本东北大学的HPC6000-CD416C机器完成并行计算,得到了获专家好评的实验结论。

A同学身处国外,自主选题,自己探索,独立查找、分析、研究和整理资料,进行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论文,对本科阶段的学习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对集群计算的硬件构造、相关算法、并行程序设计等方面均有实战后的理解和掌握,她正着手对集群计算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已有一些新的设想,这对她日后的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我们探索的是如何创造合适的环境,培养某方面冒尖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利用四年本科教育是对未来创新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好的本科教育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A同学是较为成功的范例,她已能够在国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现在已顺利进入了国外高校研究生学习阶段。

创新培养越早越好。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多方面的个性化培养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向冒尖,同时牢记不能离开相应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8(3):4-6.

[2] 朱怀宏,陶先平. 计算机学科实验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358-360.

[3] 李继云,朱国进. 建立创新人才教学生态环境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18):40-41.

猜你喜欢

创新性个性化环境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环境清洁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漫观环境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