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尔本小学印象

2009-12-29林爱文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墨尔本诚信学校

林爱文

墨尔本确实是一个很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绿化面积大,人口密度适中,空气清新,城市格局合理,社会的诚信度相当高。这是个旅游城市,政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免费的环城公交车(city tram),同时还有需付费的穿梭在各个区域的交通工具。除了出租车和火车外,在bus和tram上都有自动售票机和月票检测机,这些机器都是远离司机的视线的。如果在诚信度低的社会,人们要逃票是很容易的。这样一来,运输公司就会倒闭,城市的交通系统就无法运作。但是这种情况在墨尔本没有发生。除了政府有一定的津贴补助外,人们的诚信度高也是原因之一。当然,人类的弱点总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为了防止逃票,运输公司会有人员随时上车抽查车票,对逃票的罚款是相当重的。这种普遍讲诚信的例子同样发生在小学。我们的一位学员在参观一所小学时,看到教室的一角有一些苹果,旁边有一张纸条:“如果你要吃一个苹果,请捐出一元。”她观察了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人看守,但是每一个拿苹果的孩子都自觉地拿出一元放在箱子里。这种举动绝不是用“作秀”可以解释的。

翻开澳洲的历史就会发现,诚信是澳洲人最推崇的品德之一。这个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人们都将诚信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在这样一个充满诚信的环境里生活,身心是如此的放松。也只有具有高诚信的社会,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和公平,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能让诚信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墨尔本的市民非常讲礼貌,即使是在家里,小孩和父母的交谈都离不开礼貌用语。我所居住的澳洲家庭就是一个典范。他们让我感到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在公共场合,人们已经习惯了轻声细语,习惯了使用各种文明礼貌用语。在习惯了热闹的我们看来,这个彬彬有礼的社会似乎显得有些冷淡,但是当人们真正需要帮助时,墨尔本人不会袖手旁观,因为澳洲人都比较热衷于各种慈善活动和义务服务,我想,这绝不是一个冷漠的民族的精神体现。由此可见,要真正让一个国家成为礼仪之邦,教育的力量和社会的榜样力量同样不可或缺。

墨尔本的教育可以说是澳洲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主要参观和了解了他们的小学。墨尔本的小学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想,课程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小学阶段,教育者没有给学生太大的功课压力,而是力求在学生最善于幻想的时候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用各种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所以,教育者更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从中学习知识。他们经常有“excursion”的活动,例如去市场参观,了解各种蔬菜、水果、肉类等的价格,观察大人们是如何购物的,学习生活中的买卖技能。

我们去市内的Royal Botanical gardens的Children Garden参观,园里的老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学生活动的过程。学生一般每周来两三次,由老师和家长志愿者带领,先听园里的老师讲大自然的故事,然后分散活动。可以看书,可以用竹子搭房子,可以到处跑跑,摸摸大树,摸摸小草,和大自然亲切交流,可以亲手种植,并将种好的植物带回家。在学生种植时,园里的老师会传授有关的植物知识、肥料的知识以及环保的知识。园里还有一个蔬菜地,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有一群学生来这里学习。他们围着菜园听老师讲解,并且亲手种下了蔬菜。看着他们兴奋的神情,我感到了他们的成功感和发自内心的求知欲。

墨尔本的教育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显得更注重知识的实效性。教师常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备和藏书,并讨论书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参观了几个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各种书籍都分类存放,并且按知识的深浅分好层次,以便学生借阅时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有一间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是家长志愿者,她告诉我们,平时有很多学生来借书,所以她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看到学生喜欢看书,她非常开心,再累也不觉得辛苦。她还设计了一个读书挑战榜,让读过书的孩子在榜上贴上姓名、班级和指导老师的签名,看看谁读的书多。在参观另外一间学校时,我们还看到有一群学生在图书馆的一角上课。他们正在讨论所阅读的书籍,这是经常性的上课形式。下午放学后,仍然会有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在音乐课上,学生不仅学唱歌,还学乐理,学创作,学乐器。老师将学习目的设置得非常清楚,所以学生很清楚为了什么而学习,因此也更愿意学习。音乐老师一般是外聘的,往往是几个班一起上课。(当然,他们几个班的人数还不如我们一个班的人数多)他们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上课,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并且学校也可以节省聘请老师的开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音乐知识还是有限的,有一间以音乐为特色的学校,还为有兴趣或有特长的孩子,另外聘请专业人士单独辅导,学校也有专用剧院供学生表演。

在课堂上,学生有许多动手学习的活动,在课外也有各有特色的动手操作的课程项目。如开设种植区和种植课程,学生亲手种植蔬菜,并在厨艺课上使用劳动的果实,实践厨艺课课程。在手工艺术课上,学生学习制作陶器、雕塑、手工艺品,甚至学习打毛衣。总之,学生学习的东西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

除了校内的学习,他们也经常组织校外的学习活动。比如,参观市内的水族馆,并以此活动作为学习的主题。学生通过参观前的准备、参观过程的记录、参观后的成果展示、问题讨论等活动,主动参与了相关知识的构建。这种文化知识的构建比仅仅坐在课室里听课要深刻得多。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学习。

墨尔本的政府非常重视平等意识的教育。在校园里,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或是学生,彼此之间都直呼其名。没有了职位的称呼,没有了形式的存在,只有人权的平等。所以他们不会因为有客人或官员来访就特意安排活动。而我们参观的学校都不是最好的学校。组织者既想向他人展示真实的校园,也在向学生传递人权平等和讲诚信的信息。在强调平等的观念时,他们还注重其内涵的诠释:平等并不意味着统一。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但要在不妨碍他人、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所以,教室布置各有特色,显得有些凌乱,到处都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一些行为规则的海报,学生的坐姿也很随意。但是在课堂上,学生是不允许讲话妨碍他人听课的。有人发言时,学生必须学会安静地倾听。如果有人捣乱,教师会先给予警告,警告无效,则会让该学生站在教室的一角听课。如果还是无效,将被带到另一间教室罚站反省。依然无效,学生就会去见校长接受批评。还是无效,则校长约请家长到校面谈,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很严重的。体罚学生是禁止的。但是对于不良行为的惩罚,教师也绝不姑息纵容,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必须从小就明白,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拥有彼此平等的权利。

墨尔本的教育尊重人类的差别和不同的意愿。他们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分班教学——混级教学。如,Prep class(预备班)与Year 1(一年级)为一班,Year 1, 2, 3为一班,Year 3, 4, 5为一班,Year 6, 7, 8为一班。这种班级被称为“Multi-class”。其理论依据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混合班教学能让聪明的孩子有机会与高一级的孩子相互学习,而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有机会和低一级的孩子相互学习。这样一来,各个等级的孩子都可以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从而获得成功的信心。

墨尔本教育者认为,人的平等就在于顺其自然。无论是小草还是参天大树,都有生长的空间。平等不是强求统一,只有个性的自由发展,才会有人的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本栏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墨尔本诚信学校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城市改造30年如何重现生机勃勃的“了不起的墨尔本”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学校推介
我的墨尔本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