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书,传统艺术的当代魅力

2009-12-29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预设板书师生

近段时间,笔者到广东开平市乡镇学校支教,听了一些老师的课,也观摩了镇级赛课,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在新课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种不协调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整节课面对计算机,动动鼠标,把课堂教学变成学术报告会,大量的电子文本代替传统的教学板书;有的教师不注意黑板板书的汉字书写与文字表述,随意性大;有的教师不够重视板书设计,胡乱涂鸦,杂乱无章,发挥不了板书的真正作用,板书的价值功能呈现越来越弱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结合板书自身优点,从新课标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板书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板书的运行策略。

一、传统板书,透析课标理念

众所周知,板书是以传统的黑板为载体的特定呈现形式,它处于教室的醒目位置,具有空间视觉优势,是学生视线的主要焦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信息的辐射范围。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模式的相互关联中,笔者认为,板书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板书是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引擎。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规定时间的集体化教学方式,必然要求其成员有共同的主题和路径,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呈现,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指向性、有序性、协同性和整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而板书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板书,对学生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逐级引导,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视觉支持,确保思维活动的连贯性,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灵活的书写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真正发挥对学生思维、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

2. 板书是展现师生生命活力的平台。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程实施的“工具”,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将作为完整的生命体参与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而且要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延伸,促使课堂更有活力。这时,朴素而简便的板书手段对教学行为束缚小,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原有的课前预设方案,把即时生成的、最具活力的、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或老师突然而发的灵感,通过板书贯彻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如此一来,教学的艺术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知识活化了,这就彰显了师生生命的课堂活力。

3. 板书是促使师生交往沟通的枢纽。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之间这一特殊社会关系的展开,教学促使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平等互动的师生交往中,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信息沟通的传递过程,信息的沟通传递必须有承担中介和桥梁作用的媒体,以保证信息在主体间的双向输送和接受。师生互动交往是以一定的课程内容为载体,并试图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活动,除了需要运用人自身这一媒体外,更有必要借助于外在的媒体来提升交往的效率和教育价值,其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体。首先,师生交往中的核心信息,如主题、结构、技巧,必须通过板书传递,并由此引发师生的全部交往,达到灵感的唤起,思想的启迪,视界的融合,知识的生成。另外,师生共同板书,还可以增强交往的活动性,拓展师生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板书不仅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媒体,更是师生交往的枢纽。

二、传统板书,彰显课堂魅力

我们知道,板书历来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板书设计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板书设计的适当与否,能直接反映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驾驭能力,也能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板书绝不是词语的堆砌和拼凑,更不是在黑板上的随意涂鸦,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它必须依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运用直观性原则,精心构思,科学设计,反映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的重点,揭示教学的难点。因此,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喻。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的理论实践中,探求更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板书,更能彰显课堂教学艺术魅力。

1. 板书书写必须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板书可因教学重点不同而取舍、详略,可侧重课文内容,也可侧重课文框架结构;既可以侧重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可以侧重课文中多彩的语言及表现技巧。做到让学生一抬头,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体系也伴随着板书的逐级展开得到锻炼与发展。

2. 板书书写必须体现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表明学校教育的功能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促使学生终身发展。学生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技能,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合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上给予特别的关注,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精神领域;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学法和习惯;关注过程的实质,就是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利用板书的字体、字号、色彩、符号、图表等元素,以精炼生动的形式演示出来,既能使学生获得学法的支持,又能使他们享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3. 板书书写必须是预设和生成相统一的产物。毋庸置疑,板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浓缩,必须经过精心合理的科学预设,才能发挥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预设毕竟是教师个人的产物,而课程的实践是具体的,要受到各种教学资源的制约。尤其是学生,他们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中的“活性资源”,他们可能会“干扰”老师预设的实现。因此,在预设中尽可能地赋予板书一定的弹性,在实施中要根据教学实际运作中生成的资源调整板书的布局、结构和内容,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4. 黑板板书必须体现师生交流互动。以往的板书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学生不能也无缘在黑板上书写,只好默默地做记录,板书在无形中成为教师与学生心理之间的一道屏障,压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板书不应是教师的专属“领地”,而应该成为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一个平台。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丰富的资源要贡献,张扬的个性情感要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要流露。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板书交流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如可以让有特长的学生画画、书法,可以在板书上专门设计“情感天地”、“生活智慧”、“人生感悟”等空间。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得到了显性的落实,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彰显了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价值。

5. 板书书写必须工整清晰。教师的板书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黑板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可仿可摹的老师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那一个个形意灵动,静静地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芬芳的汉字,那横平竖直、撇捺有力、点圆方正的楷书宋体,能给学生美的示范与享受。另外,老师把文本中难写的字、易错的字、异读的字、容易混淆的词语板书出来,就能帮助学生认知辨字,增添词汇。据说,冷落文字,不写板书的一个潜在原因是教师自己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不美观。所以,凡要出现的词句一律用多媒体表达。其实,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多练多写,下点功夫亲近它,“不好”就向“很好”转化了,我们的课堂板书也会“好”起来。

总之,新课程并不排斥板书,板书不可能“落伍“,更不能“下岗”。我们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传承传统板书艺术,重新定位板书的价值,强化板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更适合于当代课堂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板书,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更具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预设板书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